书名: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作者:王明珂
译者:
ISBN:978720815068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6-3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52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许倬云、王铭铭、罗丰、荣新江等倾情推荐 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蒙古高原的匈奴| 高原河谷的西羌| 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 ☆探察三大游牧社会及其与汉帝国的互动 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 考取径,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所学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进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 游牧者们看似“自由”的抉择,乃是在一种生存境况下“不得已”的生存选择。族群的发展并不能以高低为论,而是一种基于环境、内部社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王明珂教授通过精细的史料梳理与辩证论述,希望以此形成对族群历史关系的新认知,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名家评论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道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这是一本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作品,很有价值。 ——许倬云 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中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指出,以定居的乡土格局来形容中国社会是有问题的。“中国乡土定居性理论”抹杀了我们历史经验中的许多“另类元素”。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诸种形态,使长期被我们视作“他者”的匈奴、西羌、东胡及其后裔,成为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王铭铭 没有哪个古代帝国的周边,拥有像中国那样多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哪种文字中留下像汉文一样对于游牧民族的丰富记载;然而当下游牧民族研究却是西方、俄国或日本学者的领地。当读完这部非凡拔俗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略感自豪地宣称,游牧世界的研究中终于增添了一份中国经验——从理论到微观。 ——罗丰 作者既解构了旧史家的片面记载,又谨慎地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使自己不要走过头。作者基于多年来对游牧社会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加之对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熟悉,本书可以说是王明珂一部更加宏观的著作,是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荣新江 尽管历史事件,或者所谓“史实”并非不重要,但这本书中的“反思性研究”,却无意针对“历史事件的重建与其因果关系的安排”本身,而是要将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之由以展开的根源,追溯到中原王朝的资源边界与游牧各人群的不同人类经济生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诸方面。正由于这样高远的立意,本书才会写得新见迭出,引人入胜。 ——姚大力
作者简介:
王明珂
著名历史人类学家,1952年出生于南台湾黄埔军校旁的眷村,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中研院”第30届人文社会科学组院士。长期从事于结合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中国民族研究,其 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书友短评:
@ 网络暴民拓跋烹 赶在 两年前在北京某高校听过他的讲座,当时还对历史人类学研究不以为然,觉得无趣极了。最近读了几本书,发觉还是历史有意思啊。又,如果我那时就找这本书来读,被张亚辉老师问到“俄罗斯学者有哪些关于游牧研究的著作?”这个问题时,我就可以回答:《游牧人群与在外世界》和《南西伯利亚的游牧人群》了。另外,这本书可以和巴菲尔德的《危险的边疆》以及拉铁摩尔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对照阅读。 @ 国内学界有关中古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人类学作品,应首推王明珂先生的《游牧者的抉择》。作者独辟蹊径,借由人类生态的角度比较汉代中国北方三种游牧社会人群:西羌、匈奴与鲜卑。他们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游牧经济与辅助性生业,并以不同的社会组织来支持其经济生业,也因而有各自配合其生业的社会文化与道德习俗。作者以三者为例,观察、分析他们为何与汉帝国有不同的互动模式以及性质有异的历史事件,引导读者思考其背后存在的人类生态差异,兼具人类学的广度与历史学的深度。 @ 刈翎 9。比8分多的原因是思想站位的高度。从史料性质与解读来看,基本重复着前人的看法。比较有意义的是强调了中国古代族群边界感的逐渐消融,也强调了他者视角下的“表相”与“实相”,对族群试图突破既定边界的努力给予积极评价,理论性值得重视。王明珂提出了问题,最后该如何结合时代做出抉择,恰恰是当下值得重视的命题之一。 @ 火渡凯。 很唯物的一本书,只差点破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了。台湾国学研究的确是有成果的。通过对西北东三种不同形式的“游牧”对比,分析了历史长河中西羌、匈奴/突厥、鲜卑/乌桓的兴亡因素和与中原的相处变迁,结结实实地扩充了我对“游牧”这个广阔概念的认知。
序(许倬云)
自序与谢词
前 言
第一章 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自然环境
畜产种类及其动物性
畜产构成
游牧与其移动模式
游牧生产、分工与消费
辅助性生业:狩猎、采集、农作、贸易、掠夺
游牧社会组织:家庭与牧团
游牧社会组织:家族、氏族与部落
分支性社会结构、领袖威权与外在世界
第二章 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形成
有关欧亚大陆游牧起源的一些问题
考古学有关中国北方游牧文化起源的研究讨论
公元前15 至前3 世纪中国北方的人类生态与社会变迁
环境、经济生态与人类社会
第三章 草原游牧的匈奴
游牧“国家” 问题
地理与自然环境
匈奴的游牧经济
游牧经济下的匈奴国家与社会
匈奴牧民在国家与部落间的生存抉择
第四章 高原河谷游牧的西羌
河湟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态
河湟羌人的游牧经济
羌人部落及其社会
羌人牧民的生存抉择
第五章 森林草原游牧的乌桓与鲜卑
秦汉时期辽西的地理环境
乌桓、鲜卑的游牧经济
乌桓、鲜卑的部落社会
第六章 游牧部族与中原北疆历史
魏晋隋唐的中原王朝与炎黄子孙
汉代以后游牧部族与中原帝国的互动
游牧国家兴衰:历史循环论
历史本相与表相
结语 边界• 移动• 抉择
参考书目
图表目录
图一 世界主要游牧类型分布简图
图二 阿穆拉贝都因人各氏族所宣称的祖源关系
图三 布里雅特蒙古各氏族部落祖源关系
图四 中原北方、西方三种传统游牧类型分布图
图五 匈奴牧区及其周边
图六 汉代北方游牧者的形象
图七 河湟及青藏高原东缘的羌人牧区图
图八 汉代边官出巡图
图九 汉代的乌桓与鲜卑及其迁徙图
图十 献鲜卑降俘图
表一 汉军与匈奴战争中掳获匈奴牲畜记录
表二 史籍所见匈奴入寇汉帝国之发生季节
表三 汉羌战争中汉军掳获羌人牲畜记录
表四 史籍所见羌入寇汉帝国之发生季节
表五 史籍所见鲜卑入寇汉帝国之发生季节
彩图目录
彩图一 汉帝国边郡的太平之世
彩图二 匈奴墓出土铜牌
彩图三 铜马
彩图四 牦牛铜牌
彩图五 兽噬羊铜牌
彩图六 草原游牧人群的青铜短剑
彩图七 鸣镝
彩图八 草原游牧人群的青铜短剑
彩图九 蒙古草原上的牧主与牧工(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
彩图十 蒙古族牧民村中围牲畜的栅栏 (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彩图十一 天山下的草原( 新疆巴里坤)
彩图十二 蒙古草原上初春牧马(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
彩图十三 蒙古草原上的沙漠地( 毛乌素沙地)
彩图十四 草原上的羊群( 新疆巴里昆)
彩图十五 青藏高原上的夏季移牧 ( 四川红原)
彩图十六 青藏高原上牧民的冬场(四川若尔盖)
彩图十七 长江上游的高原游牧 ( 四川色达)
彩图十八 青藏高原上的夏季牧场 ( 四川红原)
彩图十九 河湟地区的高原河谷 ( 青海互助县)
彩图二十 河湟地区的大河谷盆地 ( 青海贵德)
彩图二十一 林间牧地与“ 林中百姓”(新疆阿尔泰地区喀纳斯湖附近)
彩图二十二 落叶松林边上的夏季牧场(新疆阿尔泰地区喀纳斯湖附近)
彩图二十三 森林草原游牧人群曾活动的地方 (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 · · · · ·
王明珂作品集(共4册),这套丛书还有《华夏边缘》《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羌在汉藏之间》。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