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印度青年狂想曲
作者:[印度]司妮达·普拉姆
译者:于果果
ISBN:978720817008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8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 黄灯、刘子超 诚挚推荐,《金融时报》年度好书,印度“字谜图书奖”非虚构奖得主,美国笔会文学奖长名单入围作品 * 七段疯狂的追梦故事,一个世代的挣扎与力量,六亿印度青年正在如何改变世界? 只有将全球青年的状况纳入观照视野,才有助于人们看清当下格局中青年人的命运走向。印度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国度,他庞大的年轻群体对于世界的想象和介入方式,将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磅力量。——黄灯(《我的二本学生》作者) —————————— 印度目前约有6亿25岁以下的年轻人,约为印度人口比例的一半,然而并不是每个印度青年都能成为软件工程师。他们面对着普拉姆概括的三无问题:未受过教育、待业、没有工作能力,困境就此滋生。联合国2014年报告称,“此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多年轻人,这其中蕴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我们如何满足这些年轻人的需求和抱负,将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 《印度青年狂想曲》聚焦雄心勃勃的印度小镇青年,选取了几位有代表性的青年和青年团体为切入点,比如创办了当时世界上第二大内容工厂的互联网企业家维内•辛格尔,印度“疯狂英语男”兼励志演说家穆因•汗,在乡镇里给村民办事以谋取利益的疏通者潘卡•普拉萨德,年轻、颇具潜力又富有争议的印度女性政治家里沙•辛格,可以做白领却自诩为“思想者”并投身政治运动的维卡斯•塔库尔,想要成为明星却屡屡碰壁的贫民窟自费选美冠军阿扎尔•汗,依靠年轻人的明星梦发家致富的塔布里兹•汗,在大城市找工作却走上电骗之路的年轻男女,等等。 普拉姆深入这群年轻人的生活,对他们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深度体验及长期跟访,以冷峻和巧思描绘他们的梦想、渴望、焦虑、愤怒、困境、抉择与成就。青年人如何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中介入社会?他们的未来又将如何决定世界的未来? ———————————— 《印度青年狂想曲》提供了能引起世界大部分地区关注的,关于身份政治和怨恨的宝贵见解……如果印度的年轻人真的在改变世界,那可能不是让它变好。 ——《经济学人》 故事背后隐藏的基本事实是印度社会不是由精英领导的,而是一个封闭的等级制社会,在这里少数人用虚假承诺引导数百万人走向注定失败的路。普拉姆的报道主要关注工作岗位和技能的缺乏,但她讲述的故事背后最终指向了更宏大的政治叙述。 ——《华尔街日报》 他们是印度有史以来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青年,但他们基于语言、地域、宗教,以及对于这个国家前殖民时代辉煌的夸大认知而形成的“何为印度人”的看法也最为狭隘。 ——《卫报》 这不是一本年轻企业家的励志传记……此书愤怒又不失亲近地描述了从选美比赛到社会金字塔结构的一切,生动地展现了那些“看不到他们过的生活和他们想要的生活有所联系”的挣扎者们。 ——Public Books年度好书 “人口红利”“奋斗的印度”“社交媒体一代”:关于当代印度的每一句口号、语录和陈词滥调都反映在《印度青年狂想曲》可怕、热闹的生活中。 ——Mukul Kesavan(印度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司妮达•普拉姆(Snigdha Poonam)
作家、记者,居于新德里;稿件常见于《卫报》《纽约时报》《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大西洋月刊》《大篷车》《格兰塔》等国际主流媒体与印度大媒;曾获《金融时报》Essay Prize亚军,伯恩茅斯大学Connect India变革记者奖(Journalist of Change Award)。
——————————
译者简介
于果果
自由译者,伦敦大学学院比较文学硕士。曾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Vista看天下》编辑。
书友短评:
@ 大辉 WittyFeed≈UC震惊部、内容创作者;美国学院≈新东方;80岁老太太徒步五公里办理身份证,手指皲裂,试了五次才输入指纹。“明星”≈练习生;电话诈骗……印度发生的一切,中国也在发生着。中印的年轻人都在追求财富和名利,但是手段不同。相对来说,中国年轻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印度年轻人却要依附于政府及其周边机构。我想,这应该是印度年轻人热衷讨论并参与政治的原因吧。 @ パンパンパンダ 自媒体标题党、印度“新东方”、偶像练习生,那些挣扎在传统和现代中间的青年,他们的焦虑和愤怒对中国人而言真是再熟悉不过。他们对某个领导人的疯狂崇拜、对异己群体的敌对和谩骂,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出于对身份的渴望,什么身份都行,只要可以让自己在纷杂世界中找到一个位置,成为somebody而非nobody。 @ 韧勉 印度高种姓青年女性记者普拉姆记录了当下无法获得优势资源的印度青年,如何无所不用其极的通过自身努力,赚钱和获取名气的段段传奇,他们的尝试极具特色,但是现实告诉他们西方民主带不来质变,互联网经济的确蕴藏生机。 @ 特别丧 书里的印度青年都有“焦躁不安的热血”,这才是“韭菜”应该有的姿态,但印度最大的问题是无法给予青年人挥洒热血的渠道和机会,再加上种姓问题、宗教冲突以及性别歧视,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青年暴力不断。如果作者不是仅限于浮于表面的采访,而是更深挖一步就更好了。另外我怀疑作者是在欺负我上不了外网…… @ 喜喜 年轻人的生活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其实都差不多,在这种剧烈变化的国家,年轻人都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七个印度青年故事的结局都很无奈,绝大部分的锅得由印度政府来背。 @ 緋紅罐頭 没有地域新意挺失败的 @ 自信小to(🍉 对印度的社会经济又有了个侧面的认识,政治生态的复杂化,青年就业的严峻性,宗教派系的历史恩怨,印度还有很多未解之局。 @ 格陵兰守望者 看完全书,会有种印度青年被狂热的成功学所裹挟,以致于对成功的渴求超越了道德的边界。人们在奋勇抗争过程中逐渐麻木无奈,并汇入这时代洪流之中。 @ danyboy 我对印度兴趣不大,也一直叹息最好朋友之一从搞宋词最后成了搞印度的大学老师,但这本书比较有意思,因为印度现在太年轻了,从书中也能感受到这种活力(混乱、迷茫),印度的体制、文化、社会问题,以及参与(服从)国际化的程度又进一步将其放大,所以拿来和中国的青年对比,有些相似又很不同,个中微妙难以言传。书很好读,可以快速看完。
第一部分 “没有B计划”
1 标题党
2 英语男
3 疏通者
第二部分 “我已做好准备,迎接战斗”
4 男愤青
5 女愤青
第三部分 “一切表象都是假象”
6 明星
7 骗子
后 记
致 谢
译名对照表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