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事物的转译

书名: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
作者:张宁
译者:
ISBN:978752016766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启微
出版时间:2020-8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04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为了探究文化移转时可能发生的诸多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动力,本书以“异国事物的转译”为题进行探讨,且另辟蹊径将考察重心由文化的复制与移植,移至其间“看似相同、实则有异”的暧昧转变,希望借由近代中国的案例,探索不同文化互动时的若干原则。全书主要以当时鼎盛的英帝国与力图振作的中国为载体,以中西往来频繁的上海为地理空间,借检视具有丰富文化意涵的跑马、跑狗、回力球赛这三项西式运动,分析文化移转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作者简介:

张宁

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在学术期刊发表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文章多篇。

书友短评:

@ 撑洋伞的Mr. 以通商口岸上海为例,探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传播路径和细微变化。前三章以跑马活动的组织者为例阐述运动与殖民的关系,呈现了上海通商口岸的赛马会从排他的英国赛马总会到华洋合作的万国体育会,再到建立纯粹的华人赛马会的过程。后三章则从参与者视角探讨跑马、跑狗、回力球运动与娱乐(特别是博彩业)的联动。全书结构清晰,行文流畅,颇具趣味性。无论是跑马、跑狗、回力球三种运动本身,承载这些运动的组织机构,还是广大中国受众,文化的转译过程中,都在不断地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环境做出各式各样的微调、让步和修正。在我看来,异国事物的“转”译更类似“转基因(modified)”,是对原本事物进行了部分修饰和调整,使其在形式、功能、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目标转变,形成满足特定人群身份需求或为大众提供观赏和娱乐的事物。 @ Heaven 在方法论上有所启发。 @ 坐看云起时 三种运动循序渐进,越来越多的掺入本土赌博文化。其中,赛马的历史详尽又很好读,太有趣了。PS发现从古到今商业手段总相似。 @ 大锅小蝈落地盘 蛮扎实的一本书,结论倒无甚惊奇

书籍目录

序(毕可思)
简体字版自序
导论
第一部分 运动与殖民
第一章 殖民社会的支柱:上海跑马总会
一 并行的发展
二 制度的调整
三 身份形塑的工具
第二章 监督下的转译:万国体育会
一 对高阶文化的向往
二 赛马文化的扩散
三 分而治之
第三章 转译的失控:上海中国赛马会
一 纯粹华人的赛马机关
二 赛马的民主化
三 青帮三大亨
四 白相人马主
第二部分 运动与娱乐
第四章 从观看到下注
一 看跑马
二 买马票
三 香宾潮
第五章 是运动还是赌博?
一 现代大众娱乐
二 奔赴跑狗场
三 赛狗争议
四 商业性赌博
第六章 “赌心思”
一 世上最快的球戏
二 特殊的吸引力
三 赌博的知识化
四 对传统的援引
结论
参考文献
· · · · · ·

  • 谭延闾生平好马,属于那种传统重马术不重速度的大家。1914年他在青岛第一次观看英式赛马时,一开始觉得这种比赛“狂奔斗捷,无甚意味”,但后来看到有一匹马起步时不求争快,以保存实力,待快到终点时才全力冲刺,终于脱颖而出,谭延闾对其颇为赞赏,认为它“尚有智术也”。①1915年谭延闾旅居上海,先后在上海跑马厅附近,或立于路旁,或在一品香番菜馆和新世界、大世界等游戏场楼上凭栏眺望,开始对赛马渐生兴味。②在远眺数年之后,谭延闾终于在1921年开始入场观赛。是年春,他与亲友先至江湾看跑马,大家根据报纸的预测下注,马票每张5元。他先以5元买第四次第四马的“独赢”,中得头马,但彩金仅6元8角。他解释说,这是因为“盖好马买者多,又与赛马只七匹也”。后又以5元买第五次第五马的“位置”,亦赢得头马,彩金仅5元8角。③此后他或往江湾跑马厅,或在上海跑马厅看跑马,每次必买马票,成绩有输有赢。一次他先赢后输,刚好打平,结束后在跑马厅附近的茶楼上品茗,优游之余忽然发出这样的评论:“西人之跑马正与乡人唱戏、聚赌同工也。”④乍听之下,此语颇为突兀,跑马如何与唱戏、聚赌同工,而且还“西人”与“乡人”相提并论?不过,如果考虑到明清以来江南市镇的公众娱乐传统,便可猜想此语可能是因为跑马同时包含了观看和赌博的元素,正与唱戏、聚赌相同;也可能示一为城市人之休闲,一为“乡人”之娱乐,两者本质实一又或者对谭延闾这种传统好马的大家而言,此时英式赛马已不再是一种驰骋原野的马术,而是一种与看戏无异的公众娱乐。但赛马究竞还是与一般赌博不同,尽管同是搏输赢,但城市居民认为跑马体面、现代、光明,不必以一般赌博视之。1926年《申报》自由谈刊登的《赛马谈)便说道:“愿诸君以赛马作运动观、作消遣品,勿以赌博视之。即稍稍下注,赤须审慎,以验己之观察及判断力如何,如此则输赢不巨,胜固可喜,…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从观看到下注
  • 大约自1870年起,妓家最上层之长三、幺二便开始视跑马为展现其新装和新妆的最好机会。每当赛期将近,各家莫不置好衣裳,雇好马车,准备届时与客人同游。同时马车也有讲究,最好是四轮的轿式马车,高车驷马,所谓“四面玻璃、一行粉黛”,路人可一望而知。①有时没有客人相招,资产丰厚的妓女也不惜自掏腰包与姊妹携手同游。②她们的身影如此醒目,葛元煦在1876年形容上海跑马的情景时便道:“是日观者上至士大夫,下及负贩,肩摩踵接,后至者几无置足处。至于油碧香车,待儿娇倚,则皆南朝金粉、北地胭脂也,鬓影衣香,令人真个销魂矣。”®到了1880年代,看跑马更进而成为上海高级妓女“卜身价”的手段。在这几日,生意可以不做,跑马却不可不看,所谓“秦楼幺妓、楚馆荡娼,于此数日内深以不观跑马为耻,虑为姊妹行中鄙贱”。④既然要“卜身价”,便要相互竞赛、引人讨论,不仅比装扮,还要比马车、马夫、婢女、相好等。到了1890年代末,特别是花界“四大金刚”一林黛玉、陆兰芬、金小宝、张书玉等人出现后,这种竞奢夸富的现象变得更为显著。当时马车流行的款式已从轿式一跃而为皮篷式(一种敞篷马车)。赛马期间,高级妓女不仅要包下最好的马车、跑得最快的马,以及风头最健的马夫,且为了出奇制胜,还开始鼓励马夫以彩绸装饰马身、马鞭及缰绳,⑤同时自掏腰包为马夫制作色彩鲜艳的制服,⑥搭配西式便帽,以与自244/异国事物的转译己的服饰搭配,讲究者并且要“日换一套”。0以1899年春赛第一日为例,“四大金刚”的排场分别为:“林黛玉着杨妃色珠边衫,坐黑轮皮篷,马夫蓝缎号衣,湖色缎镶,头戴外国草帽:陆兰芬品蓝黑珠边衫,马夫青灰缎号衣;金小宝墨绿珠边袄,坐黄色红轮皮篷,马夫蓝缎号衣与黛玉同;张书玉衣蟹壳青袄,马夫蓝缎号衣。”②赛马之日,这些高级妓女并不停在一处观看,而是“驾香车、携艳婢,驰逐于大马路、四马路之间”;③有时往张园…
    —— 引自章节:第四章 从观看到下注
  •   启微书系(共54册),这套丛书还有《奢华之网》《李鸿章的洋顾问》《戏台与相机》《朝贡与利润》《三菱财阀的形成》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异国事物的转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