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食记

书名:燕食记
作者:葛亮
译者:
ISBN:978702017238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8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36
豆瓣评分: 8.9

书籍简介:

———————————————– 名家推荐 人间味是食知味,人间事终究是调鼎鼐、烹小鲜。《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李敬泽 《燕食记》从岭南饮食风物着眼,写出大湾区世纪沧桑,较《北鸢》多了人间烟火气息,结构经营更为沉稳绵密。其间涉及多重掌故,在在可见作家的考证与想象功夫。出虚入实,叹为观止。——王德威 在葛亮笔下,岭南是深刻的,且多了一重历史维度,内寄深情;读他的新作《燕食记》,借饮食勾勒出百年粤港史,因真实又增一层深刻,令我这个香港人觉得熟悉亲切、又新鲜。 ——许鞍华 《燕食记》的好看与动人,在于以纯熟文字,如此贴切地勾勒出中国南方的袤袤历史版图。葛亮对食物的理解,更超越了我的想象。字里行间,如文火慢煮。落笔包容温暖,又深沉有力。时代在鼎鼐中更迭,既是日常盛宴,也是冷暖人间。——陈晓卿 ———————————————- 内容简介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作者简介:

葛亮,作家,学者。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文学博士。现任高校中文系教授。著有小说《北鸢》《朱雀》《瓦猫》《七声》《戏年》《问米》《浣熊》《谜鸦》,文化随笔 《小山河》《梨与枣》等。作品被译为英、法、意、俄、日、韩等国文字。曾获“中国好书”奖、 “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等奖项。长篇小说代表作两度获选“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 。作者获颁“海峡两岸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人物”。《北鸢》2019年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十部提名作品。《燕食记》为其最新长篇小说。

书友短评:

@ 拾得时光 真的感觉对学者型文章阅读障碍。就是我的知识水平和作者的差距甚远,看作者描写那些岭南历史文化洪流里的小物件、岭南食物真的非常细致,但是我就像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外乡人。 @ 黎戈 流畅如水中桨,写出旧时贵气和时代烟尘。 @ 仙境兔子不忘记 补标。 @ 神仙的腰带 看出了小时候一部电视剧《千秋家国梦》的感觉 @ 啊欲穷千里目 无法像以往一样用打了鸡血的语言给没有读过的人安利这本书,这个故事完全不鸡血,但让我哭了好多次。特别是结尾,两页纸,哭成傻子,真的,中国人的含蓄、浪漫和成全,需要时间和文化来理解,看完能充分理解“士为知己者死”的含义。 @ 1756. 不能说不好看,但有点文过饰非,少些气贯长虹。 @ Jackie 上阙比下阕强太多!下阕几乎通篇流水账 看到有短评说后面太好哭 不觉得 最后的师徒交手更是意料之中 倒是如果只有上阙 甚至就第一章五举山伯而言我可以直接给五星 下阕往后反而更拉胯 还有个别细节实在不能让我信服 比如那个日本人河川看似阴差阳错的岩盐中毒身亡、厨师切到手后破伤风感染而死…… 语言风格到后面也是越看越腻 可惜了。 @ 王二的幽灵 下半阙太俗了啦…… @ 。 写的真好,我好爱 @ 泡芙大王 本想进来饱餐一顿,没成想被他们的傲骨洒的琳琅满目。

书籍目录

目录
001 引首·一盅两件
上阕
011壹·五举山伯
049贰·般若素筵
082叁·太史春秋
134肆·风起河南
159伍·安铺有镇
198陆·此间少年
230柒·故人相候
258捌·月满西楼
298玖·烽火晓烟
下阕
329壹拾·香江钓雪
349拾壹·欲见莲时
372拾贰·戴氏本帮
418拾叁·十八归行
459拾肆·月落观塘
507拾伍·秋风有信
523拾陆·尾声无边
525后记·食啲乜?
· · · · · ·

  • 你问是怎么个“熬”法?荣师傅停住,睁开眼睛看着我说,我就说说自己这颗老莲子吧。自我在得月阁,由“小按”做起,如今已经七十年。你爱听,我跟你讲讲古。光绪十五年,“得月”在西关荔湾开张,第一代的老东家是“茶楼大王”谭钟义。集资的法子,股东一百二十二人。一九八四年“得月”装修,我去督场,在财务生锈的铁柜里发现了这本吃满灰尘的“股东簿”,上面载着人股时每一位股东的名字及入股数。算下来,才知道当年谭先生的大手笔。入股数四百一十四,金额合一万三千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三百万港币。你说这钱可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如今“得月”没了,成了茶艺博物馆。我带你去看过,百多年的老房子,那楼梯、门窗、椽梁,可有一处不砥实?那都是进口的乌木、紫檀、酸枝。海黄的满洲窗,是西关木雕名家陈三赏一扇扇雕出来的;一楼墙上挂的瓷画,是广彩阿头潘老驹一幅幅烧出来的。香港的威廉道“同钦”分店,如法炮制,处处见底气,可是他隔壁“荣羽”一个扮高档的新茶楼可比得上的?“同钦”的老掌柜严先生,人厚道,建国后还继续给广州的股东们每年分红,直到大陆公私合营。为什么?就是为了不忘本啊。如今呢,这些股东,数一数,竟然全都没了。我当年一个后生仔,生生地把股东们都熬走了。这七十年,同钦楼风里浪里,里头的,外头的,多少次要关门的传闻。我呢,都当它是雨打窗,只管在后厨,打我的老莲蓉。去了莲衣,少了苦头,深锅滚煮,低糖慢火。这再硬皮的湘莲子,火候到了,时辰到了,就是要熬它一个稔软没脾气
    —— 引自章节:001 引首·一盅两件
  • 原来,这一家人从广州赶过来,是为了吃头茬的 “雾水荔枝”。这一茬荔枝,依宛舒的说法,若桂味是正旦,它便是用来压轴的大青衣了,是一季的定海神针。毕村的名种糯米糍,用了一年,悉心种植在兰斋荔谷。此时收获,倒像是个见证的仪式。可为何赶个大早?原来,糯米糍有它的娇贵。甜而汁多,有一股浓郁清香。但一经阳光照射,果肉中糖分立时变酸,香味口感顿减。如此,竟是比一骑红尘的 “妃子笑”,还要不等人。唯有人赶着来吃它。在这荔谷,经过了一夜的雾气氤氲,滋润之下,水分和温度都是将将好。这香甜鲜脆,各个都在点儿上。
    —— 引自章节:082叁·太史春秋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燕食记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