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导论(新译本)

书名:形而上学导论(新译本)海德格尔文集
作者:MartinHeidegger
译者:王庆节
ISBN:978710015395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7-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84
豆瓣评分: 9.3

书籍简介:

《形而上学导论》是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尔在本书中把“存在的问题”当作形而上学的基本主题来进行追问,认为形而上学应该追问的是“在”,而不是“在者”。为此,他追溯了“在”的语法和语源。并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进行了研讨。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当代欧陆哲学,海德格尔哲学,解释学,知识论,东西方比较哲学,伦理学,德国哲学等等。

书友短评:

@ Philosofaker 本书实则是一套基于πόλεμος的存在论。“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是形上学的根本问题;在诸神逃遁、大地毁灭、人类大众化的晦暗时代,探寻存在能够使西方回到历史性此在的精神强力。语法学表明存在仅是空洞不定式的实在化;词源学则指出存在三重义即生生、绽放与在场的混淆。存在在语言中与附加/偏移相关,并就是希腊式的涌现与常驻:φύσις和ούσία。存在与限制具有本质关联:存在于绽放中显现自身荣光而走向άλήθεια,并与显象在分合对峙中斗争,在自身内部实现变易;逻各斯的根源是采集,是存在力道中冲突者的源初聚拢,是存在本身;人作为强力行事者为存在而操心,以亲在为突破口在威临的δεινα中闻讯存在,却被抛入无家可归。理念和范畴取代了存在并使其没落,真理变为正确,“应当”由是诞生。 @ 乐事输人 是形而上学的导论(开端),而非形而上学知识的导论。读这本书就是走上回到开端之路,深入最原始最强力的时代一探前柏拉图的希腊哲学传统的存在论。在思在对立的时代,菲西斯与逻各斯分道扬镳,前者衰落为本质—实存的对立,后者衰落为范畴学。而“存在”更不过只是尼采口中的“迷雾”。唯在巴门尼德箴言与索福克勒斯古老的诗行中,才有可能体会到存在力道原初强力——作为常驻存在的现象。由着索福克勒斯的诗文,海德格尔论及那“最莽劲森然者”——人。人的本质的确定性并非由“区别于”其他存在者的本质而得,反而”人—亲在“是那存在之为显象开显的场所。正是人不断地超越存在,存在才被撕裂为存在者。通过知(技艺),存在者被带回到其本己存在中去(在艺术中,艺术品就是存在之为显象的常驻)。海德格尔之思深入远古,却剑指现代技术危机 @ 阿慌 简单且无聊,讲课手稿之故。语法/语源学很有意思,存在与变形、显现、思想、应当。巴门尼德三路、赫拉克利特逻格斯、存在的无蔽、威临与强力、合适与技艺。将Plato与Kant的关系认作启承恰好反对常俗所认的对抗。柏亚二师徒的哲学对于古希腊究竟是怎样的历事呢?

书籍目录

第一章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
第1节位的问题:“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因为此问题最广泛,最深邃而又最源初
第2节哲学就是对位问题进行发问。有关哲学本质的两个误解
第3节对存在者本身之整体的发问开端:希腊人的核心词
第4节这个位的问题作为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形而上学导论就是导引进入对此基本问题的发问。已知的关于这一课程标题的含混性。
第5节展开问题:“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的展开
a)作为某种愿—知的发问姿态
b)对问句的语言把握。问题的步骤以及对“而无反倒不在”的质疑
c)从语言上把握问题是对传统的尊重
第6节存在问题与《逻辑学》。在思和诗中“无”的真实言谈
第7节对有别于完整问句的简略问句的讨论。“而无反倒不在”将存在者带入漂浮中
第8节发问乃对存在者的本己存疑域的开显:在不存在与存在之间的摇摆
第9节“存在者”这个词的双重含义。存在与存在者之区别的貌似多余;存在之“根据”问题作为“基本问题”的含混性
第10节展开先行一问题;“存在以及我们对存在的领悟所处的情形如何?”
第11节对问题的更切近规定:“存在所处的情形如何?存在仅仅是一种语词滥调还是西方的命运?”
第12节澄清事实:存在乃一迷雾词!对存在的发问与“本体论”
第13节对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与先行一问题之间关系的澄清:先行一问题的新概念——前一导性的与那本身就是的历史性发问
第14节哲学与“历史科学”
第15节在自身中对存在问题的历史性追问内在地隶属于地球的世界史。精神概念及其误解
第16节存在遗忘之事实的事实性乃我们对语言关系之误置的真正原因
第二章走向“是/存在”<Sein>这个语词的语法与词源
第17节从存在与语言之本质的本质性缠绕方面来澄清存在之本质
A.“是/存在”这个语词的语法
第18节“是/存在”的语词形式:动名词与不定式
第19节不定式
a)从对希腊语言的希腊思考而来的西方语法学的起源:ovoa<名>与Pa<说话>
b)希腊人对<casus/变格>与<declinatio/变形>的领会
第20节希腊人的存在领会:存在作为<自然>与ovoia<在场>双重意义上的常驻
第21节希腊人对语言的领悟
a)不定式:那要由动词公开出来的东西不—再—浮—现
b)希腊语词的不定式
c)对普遍性的空进行固定化与对象化
B“存在”这个语词的词源学
第22节“是/在”这个动词的三个词根以及对其统一性的发问
第23节对“是/存在”这个语词进行的两方面讨论的结果:这个语词的空——作为混合与斑驳消隐
第三章发问存在的本质
第24节不容否认的事实性:领会,但却不是存在的领会
第25节唯能与虚无相对的“存在”的独特性
第26节“存在”的普遍性与“存在者”作为“特殊者”。存在领会的必要进程
第27节基础尝试:存在之领会的无蔽状态:若无存在之领会则无道说;若无道说则无人之存在
第28节存在领会作为人的亲在之“根基”
第29节存在领会与存在自身作为所有问题中最值得追问的问题。追问存在的意义。
第30节对前面思考的回顾:从无关痛痒的事实迈向那最值得追问的历事发生的关键性步骤
第31节将“存在/是”这个语词标画为与所有关于“存在者”的语词相对立:存在与语词之间的本质性依赖
第32节我们的存在领会的独特规定性以及这一领会中从存在而来的契合性指引。不同例子中的“是/在”
第33节“是/存在”的多重含义。从作为不断在场(ovoia)意义上的“是/存在”出发来领会存在
第四章存在的限制
第34节公式化的关于“存在与某物”之不同的说法(存在与
第35节关涉存在与其有别者之区别的七个主要命题
A.存在与变成
……
B.存在与显象
C.存在与思想
D.存在与应当
附录
全集本版编者后记
中文新译本译后记
中文全集版译后记
· · · · · ·

  • 这个欧罗巴,还蒙在鼓里,全然不知它总是处在千钧一发、岌岌可危的境地。如今,它遭遇来自俄国与美国的巨大的两面夹击,就形而上的方面来看,俄国与美国二者其实是相同的,即相同的发了狂一般的运作技术和相同的肆无忌惮的民众组织。如果有一天技术和经济开发征服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角落;如果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任何一个事件在任何时间内都会迅即为世人所知;如果人们能够同时“体验”法国国王的被刺和东京交响音乐会的情景;如果作为历史的时间已经从所有民族的所有此在那里消失并且仅仅作为迅即性,瞬刻性和同时性而在;如果拳击手被奉为民族英雄;如果成千上万人的群众集会成为一种盛典,那么,就像阎王高踞于小鬼之上一样,这个问题仍会凸现出来,即:为了什么?走向哪里?还干什么?
    —— 引自章节:Ⅰ.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
  • 与之(科学)相反,除了哲学家之外,诗人也是谈论无的,这不仅仅因为按照日常理智的看法在诗中较少严格性,而且更因为在诗中(这里指的只是那些真正的和伟大的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与所有单纯科学思维对立的精神的本质优越性。由于这种优越性,诗人总是像说在者那样说出与说及它们。在诗人的赋诗与思想家的运思中,总是留有广大的世界空间,在这里,每一事物:一棵树,一所房屋,一座山,一声鸟鸣都显现出千姿百态,不同凡响。
    —— 引自章节:Ⅰ.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
  •   海德格尔文集(共30册),这套丛书还有《存在与时间(中文修订第二版)》《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荷尔德林诗的阐释》《讲话与生平证词》《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形而上学导论(新译本)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