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共和国

书名:小孩共和国二战遗孤的社会实验
作者:[法]萨米埃尔·布雄/[法]马蒂亚斯·加尔代/[法]马蒂娜·吕沙
译者:马雅/陈秋含
ISBN:9787218166100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9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96
豆瓣评分: 8.7

书籍简介:

国际教育史上声势浩大又草草落幕的大胆实验。 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被组织起来,形成自治“小国家”…… 那些在小小身躯和头脑里结出来的果实,成为后世丰富的遗产。 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一场重要会议,汇集了当时欧美诸国的教育界、慈善界精英,号召其进行一场社会实验,将二战中数以百万计的孤儿组织起来,让这些孩子形成自己的自治“共和国”,肩负“市长”“警察”等社会职责……在这一个个小小“政体”背后,教育家们试图在孩子们身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看这些小小的身躯和头脑里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次实验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遗憾落幕,但它给后世的教育改革、慈善事业管理、儿童心理学和人道组织行动方式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在千疮百孔的战后欧洲,面对流离失所的儿童们,人道主义者合力展开的教育自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以百万计的儿童,无论是孤儿还是被残酷地与父母分离的孩子,都被安置在儿童营地或村庄。这种人道主义援助与教育乌托邦相辅相成——教师、牧师、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受新教育和“自治”思想的启发,建立了儿童团体“小孩共和国”。从意大利到匈牙利,在法国和德国,孩子们变身年轻的工人,他们选举“政府”“法院”等“权力机关”,力图为重建被摧毁的欧洲作出贡献。 ★战争受难儿童的避风港,新教育理念的试验田,国际教育史上声势浩大的大胆尝试。 在二战期间,尤其是在战争走向结束的那段时间,欧洲各国出现了大量“儿童村”,接收战争受难儿童,建立“儿童村”的成年人用新教育方式帮助孩子们重建身心——孩子们组建并管理自己的“政府”,还有自己的“法院”、“警察部队”、合作社、报纸,甚至他们本“国”专有的“货币”。这样大胆的尝试,也是迄今国际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教育实验。 ★ 一段以儿童为主角的隐秘历史,重新定义教育与社会、困厄与重建、个体与国家的关系。 由于当事人的故去、档案的尘封、时代的更迭,“小孩共和国”的这段历史长期未能受到世人的关注,本书围绕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特罗根“儿童村”领导人会议,重回这些“小孩共和国”的组织者、建设者曾经置身的历史现场,追踪他们的教育实验经历,揭示不同时期“小孩共和国”的亲历者不为人知的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身处历史激流中的人与人、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包容与妥协。 这本书反映了实地志愿者和资助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但不一定秉持相同的策略和方向。书中的孩子们经历了战争的痛苦,比那些相对没有经历过同样程度的困难和危险的孩子成熟得更快。这个基于绝对真理和诚实的体系,首先是为了唤起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前法国红十字会培训学院培训主管、评论家伊夫·福库普(Yves Faucoup) 我们该如何处理战争受害儿童,以及所有那些发现自己被残酷地剥夺了住所、父母和家庭的人的问题?数以百万计的孤儿或被遗弃的儿童在街头流浪或流离失所,成为摧毁他们世界的冲突的受害者。从慈善、人道主义到教育事业,各种经验开始不断涌现,以帮助这些儿童,而这本书的作者们追溯的正是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三位作者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全书12章中的每一章都配有丰富的照片和档案文件,都聚焦于一个独特的事件,最终拼成了一幅精确而富有启发性的整体图景,就像这些看似独立的努力彼此连接,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网络。 ——法国《解放报》(Libération) 借助独家档案和大量图像资料,本书展示了一个充满人道主义、新教育精神和乌托邦情怀的教育和政治世界。 ——法国《世界报》(Le Monde)

作者简介:

[法] 萨米埃尔·布雄,巴黎第八大学教育学讲师。

[法] 马蒂亚斯·加尔代,巴黎第八大学教育史教授。

[法] 马蒂娜·吕沙,日内瓦大学社会文化史副教授。

马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曾为中国网新闻中心国际组撰稿,现为自由译者。

陈秋含,毕业于法国索邦大学语言学系, 现为自由译者。

书友短评:

@ 嗜睡症患者 经历了人间浩劫后,作为“未来”登场、并且有着特殊境遇的孩子们应该如何继续生活?而大家会否对历史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场实验抛出了诸多有趣的问题,它最后的结果会让人不可避免地想到DAU项目、“乌托邦”真人秀、Apple TV+曾经纪录的《少年邦》这些宏大、有意义、不差争议的企划。 借由每个章节仔细回顾了诸多有心之人在从中进行的实验,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发生地,出现了有意义的结果,也留下了充满启示的遗憾。这场大胆实验的黯然收场,甚至可作为一个视角,去比照战后国际合作的“成功”与“不成功”。比想象中好读,也也比所介绍的视角还要丰富。【 实验灵感来自新教育运动和“自治”思想,数百万儿童被聚集安置在各个“儿童村”,并享有组建并管理自己的“政府”的权力,成年人主动退出了属于孩子们的小社会,以促进他们交流融合、改变世界、重塑民主的意愿和能力。“儿童村”在 好书

书籍目录

引言:人道主义事业,还是教育的乌托邦?
第一章法国教师夫妇人道主义行动的教育启示
第二章由爱尔兰神父创立、瑞士推动的意大利“儿童村”
第三章一群瑞士理想主义者决定创建一个“小欧洲”
第四章法国精神病学家的“自治”疗法
第五章一位美国先驱燃起意大利人建设“学校城市”的热情
第六章“圣洁”的瑞士成为欧洲和平实践的大熔炉
第七章为什么有人去了特罗根会议,有人没去?
第八章“共和国”“公社”“儿童村”还是“儿童之家”:寻找共同定义所面临的困难
第九章昙花一现的国际儿童夏令营
第十章当国际主义面对国家问题的挑战
第十一章冷战中被扣为人质的儿童
第十二章儿童团体的经验是否可以应用于“适应不良儿童”身上?
结语
时间表
附录
致谢
· · · · · ·

  • 我们早7点听着三钟经起床,半小时后做弥撒,但弥撒不是强制性的…弥撒结束后,每个人提着装满水的桶,带着抹布,用布沾水,清洗各自床下的地砖。地面是用砖砌成的,其中有些砖块还是碎的,因为这里曾经是德军的马厩。我们把地砖擦得亮晶晶的,然后通过清洁主管的检查。接着他向我们展示一个啤酒罐,里面有几张纸,上面印着“C”,也就是“早餐”(colazione)的首字母。如果清洁主管认为地板没擦千净,那么打扫的人就不能拿到早餐券…晚餐后,我们回到相同的房间,也就是吃饭和睡觉的房间里集合,讨论时事…我不懂“集会”到底是什么,它是由“市长”“法官”和“警察局局长”主持的。每天的“警长”是由老师任命的…
    —— 引自章节:第二章由爱尔兰神父创立、瑞士推动的意大利“儿童村”
  • 谁要是说脏话,我们就把他的嘴巴封住。谁要是拳打脚踢别人,我们就把这种滥用自由权利的人绑起来。要是两人斗殴,我们就把一个人的右手腕和另一个人的左手腕绑在一起。谁要是朝别人扔石头,就罚他将石头含在嘴里。谁要是在物质上或道德上冒犯同伴,都必须向被冒犯的人赠送礼物。谁要是偷盗,就得赔给别人双倍的东西。谁要是骗人,就会像被社会抛弃一样,不可以和大家一起在餐厅吃饭,只能独自吃饭。谁要是把自己用过的地方弄脏又不清理千净了,就必须做额外的打扫。谁要是欠债,就必须卖掉自己的面包来还债。任何滥用自由权利、违反了村庄规定的人,都要根据其过错的严重性被关禁闭。不遵守规定的孩子是无可救药的,所以在他守规矩之前不被允许吃饭。对于那些为了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让全世界怜悯他的爱哭鬼,则要在他脖子上绑一小瓶水…因为爱哭的人必须喝很多水,才能喂饱他的眼泪!
    —— 引自章节:第二章由爱尔兰神父创立、瑞士推动的意大利“儿童村”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小孩共和国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