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的变迁

书名:象牙塔的变迁学术卡里斯玛与研究性大学的起源
作者:[美]威廉·克拉克(WilliamClark)
译者:徐震宇
ISBN:9787100098441
出版社: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3-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735
豆瓣评分: 9.4

书籍简介:

学术卡里斯玛,源自马克斯•韦伯的论述,意指学术的神秘魅力或巫术性质。这种魅力存在于尚未被规范的前现代学术形态,也存在于现代研究型大学所确立的各种规范中。 本书讨论学术卡里斯玛与现代秩序下的研究性大学,,从中世纪的学术形态直到现代学术形态的形成,以及在此过程中研究性大学的兴起和学术卡里斯玛的转变。作者认为,“官僚化”与“商品化”两大因素对个人精神生活的逐渐渗透,驱动了学术秩序的理性化与“世界之祛魅”的进程。现代学术体制正是通过培育这种新型学术卡里斯玛而形成的。 一本惊人的杰作,才华横溢。其风格与方法可能有迹可循,但作品整体的大胆创新令人振奋。 ——谢尔顿•罗斯布拉特,美国科学家 (克拉克)用机智的分析,趣味盎然的档案轶事及诡异的幽默感建构起这部作品,那种起头如神来之笔的作者总是令人难以抗拒。一部奇特的杰作! ——安东尼•葛拉芙顿,《纽约客》杂志

作者简介:

[美]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 当代知名科学史专家,曾任教于英美德多所大学,包括剑桥大学、哥廷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林莫尔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目前执教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历史系,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史。作品另有:《启蒙时期欧洲的科学》(合编),《知识小工具:学术和官僚实践历史论文集》(合编)。

译者简介

徐震宇 现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中世纪史。著译作品另有:《自由的缔造者:无地王约翰、反叛贵族与大宪章的诞生》(著)、《西方宪法史》(合著)、《历史法学导论》(译)、《战争与和平法》(合译)、《英美法导论》(编译)。

书友短评:

@ 楠楠 材料种类丰富有趣,没有完全被剪裁为立论的“证据”,而依然保有其活泼和时代感,是这本书最独特且难以复制的地方。我其实更喜欢更偏史学的第一部分,1763之后,官房主义者良善的警察管理框架下,有价值的艺术、科技得以研习,资源没有被浪费,没有无所事事的闲人,学术生活的理性化进程开始发生,然后德国大学教授治校的体系下新型卡里斯马千帆竞发。研修班的出现,口试以外的评分方式,德国的写作训练,使得一种个人性和原创性的概念成为可能,1800年后学位制度式微又不愿意放弃学位制度,浪漫主义将哲学博士视作艺术品,要求其拥有原创的卡里斯玛,但考察其具体研究成果(古典学)却体现了一种更工业化的观念。研究性大学的主要学术基础便在于这种研修班、博士论文和实验室之上,政府的学术任命也愈发理性。去身体化的反思倒有些突兀了。 @ MikeCat 平时总在读“中国的学术史”,出于好奇也来读一点“西方的学术史”。书虽然很厚,但是可读性非常强,翻译也不错。虽然中西大学/学术史的发展路径以及可用的史料都相去甚远,但是这本书的很多观点仍然能帮助人“知已知彼”以开阔眼界。而且对于今天生活和工作于大学之中的我们也有很多参考价值。不过似乎书中对德国的政府及官房主义者具体是“如何地”改变了研究性大学的论述比想象中的要少一些,内容上还是偏向于学校之“内”的人物和活动。 @ ddlee 物质层面的技术讨论;布道与辩论;祛魅过程(理性化)中的卡里斯玛化 @ hentai的taki君 结构严密,论证合理,但内容略显琐碎。 @ Kilimanjaro 太冗长了……但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的创立并如何走向发表至上的道路。从标题来看,是对韦伯卡里斯马理性化的解读,但是内容却与福柯的《规训与惩罚》中表格等内容相当形似。因此,作者也说了自己是基于韦伯的福柯式解读。

序论
第一章 学术卡里斯玛与理性化
第一部分
传统、理性化、卡里斯玛——论作者与目视形式之统治地位
第二章 课程目录
第三章 课堂讲授和辩论
第四章 考试
第五章 研修班
第六章 哲学博士
第七章 教授的任命
第八章 图书馆目录
第二部分
叙事、谈话、声誉——论声音与口说形式之无可逃避
第九章 学界传闻与政府的谋划
第十章 政府的倾听与学术商品化
第十一章 学界声音与机器中的幽灵
尾论
第十二章 研究性大学及其他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缩写表
参考文献
插图说明
致谢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象牙塔的变迁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