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书名: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作者:费孝通
译者:
ISBN:9787545914825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
豆瓣评分: 9.6

书籍简介:

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 内附费孝通先生学术年表。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是值得每个中国人一读再读的经典作品。在本书中,作者以优美的学术语言将乡土文化与乡村婚姻制度,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系统地表述出来。费孝通先生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概括,深刻地挖掘了中国式思维的养成以及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的结构、成因、运行方式等,很多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乡土社会,但又不仅仅是乡土社会,很多中国人至今仍保留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源头。 本书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生育制度》两部著作。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乡土社会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这部作品由14篇短小精悍的学术论文构成,探讨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礼治秩序、血缘和地缘等议题,回答了作者自己所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先生根据自己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生育制度”课程整理而成的。这是一部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家庭的著作,在本书中,费孝通先生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探讨了生育制度,论述了与种族延续相关的一整套活动体系,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各方面。

作者简介:

费孝通,中国知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该年度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荣誉奖,并成为该会会员。1981年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美国纽约获不列颠百科全书奖。1993年在日本福冈获该年度亚洲文化大奖。

主要作品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民族与社会》《从事社会学五十年》《边区开发与社会调査》《行行重行行》等,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书友短评:

@ 两道杠 中国人对乡土可能真的有执念,向往一种田园生活,连月球上带下来的土都要研究一番是否能种菜。而我们这代年轻人,连仙人掌都养不太活,恐怕就更没有“种菜情节、乡土情节”了吧。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它没有变化,人们都在熟悉的土地、家人、邻居身边成长起来,过着“昨日是今日,今日是明日”的生活。当然是好也不好,城市中的我们没有了乡土的依赖,只能自己默默打拼,不曾敲开邻居的门,也不曾愿意麻烦谁。今天的我们,还能理解这样的“乡土中国”吗?而我更喜欢《生育制度》,更重要的是,作者坦言:生育不是生物的本能而是社会的需要。婚姻也不是爱情组成的,而是带着社会性、财产制度的小小社会,现代社会,经济的压力让我们已无法坦然地把生儿育女摆在人生的第一位,或许我们也得慢慢研究当代社会的家庭和选择吧。 @ 陈大哥 这次读的是生育制度,对该制度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生育制度的本质是抚育孩子,抚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新血液,保持社会稳定。 @ Violin 对于婚姻家庭有了新的理解

书籍目录

乡土中国
重刊序言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后记
生育制度
派与汇(代序)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第二章 双系抚育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
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
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
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
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
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
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
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
第十五章 续绝
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
费孝通先生学术年表
· · · · · ·

  • 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于沦字下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仑”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见潘光旦《说伦字》《社会研究》第十九期)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
    —— 引自第27页
  • 1、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再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2、法律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维持礼的是传统。3、个人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到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为自己生活的指南。4、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5、礼治表面看是人民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只是主动服于成规。6、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就是法律,也就是“法治”
    —— 引自第53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