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

书名:无神论
作者:[英]朱利安·巴吉尼(JulianBaggini)
译者:付满
ISBN:9787544770903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5-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46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经过深入思索和论证,自小接受无神论。在作者所在的西方,广义的基督教世界,几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人理所当然地信仰上帝。可以戏仿苏格拉底的名言说,“未经审视的有神论/无神论是不可靠的”。作者以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例证,为无神论提供了定义与肯定性论证,探讨了无神论者的道德之源和人生意义,破除了无神论同纳粹和苏联极权的必然联系。作者既反对激进的宗教又反对战斗无神论,其论证有助于澄清对无神论的一些常见误解,倡导人本主义。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为“各类读者,包括希望了解无神论系统性论证和解释的无神论者、认为自己事实上可能是无神论者的不可知论者,以及那些真诚期望理解无神论的宗教信徒”所写,是一本闪耀着思辨之光的优秀哲普图书。 无神论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相当晦暗的信仰,表现为拒绝价值和目的,同时激烈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宗教。朱利安•巴吉尼在本书中首先驱除了围绕着无神论的错觉,表明没有宗教信仰的生活也可以积极、有意义、有道德。作者还直面20世纪无神论国家(如苏联)的失败,为无神论提出了一种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

朱利安•巴吉尼,英国哲学家、作家,《哲学家杂志》共同创办人、主编。著有畅销哲普图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好用的哲学》《简单的哲学》等。长期为《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报刊撰稿,并担任BBC第四电台《在我们的时代》栏目的定期嘉宾。

书友短评:

@ 陆吴双 中国人没有道德的困惑,读这本书有些感慨,西方一神教环境下的民众,花了几百年还没有完全走出上帝的影子。如果去国外大多数国人都很坦然表面自己没有信仰,并没有什么负担。有时候怕麻烦,就说自己信仰是“佛教”。这本书通篇在论证“无神论”是正常的,这在我们这一代看起来挺可笑,但对西方人来说是个严肃的问题,因为这关乎道德的,对作者来说,无神论信仰体系只是现实主义,因为他们认为“道德的来源于信仰”,如果你是个无神论者,可以理解,但难免有些黑暗的印记,丧失了孩童的纯洁。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道德来源于内心,“德”是向内而求,我们对相信无神论,是过去中国人神只是用于解释外在世界,如我们的五行五德论,现在用唯物论代替五行后,立刻无缝对接现代工业社会的科学观,在道德和人生意义上完全没有困惑。 @ 孤弄山 本书旨在表达一种对无神论的肯定性观点,批评了许多对无神论的刻板印象,如无神论必定作为有神论对立面而存在、必定否定有神论等。教条信念的坚守者都不甚合理,因为他们都不可能如此深信不疑自己的正确性,任何教条者都与更危险,而知性无神论与非教条有神论更接近。认同道德的审慎原因似乎最终会颠覆道德,因而不可混淆神性法则同惩罚与事情的对错。很多时候无神论是一种更简单的解释,而时势变化以至需要信念时,信念的作用却是在支撑那些缺少一般证据或论证的信仰,因此优雅的无神论应当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世俗主义,而非一种战斗的姿态。切勿妄下断言,因为利用“空白的爷火华”解释仍旧无法解释之物将是十分危险的,这会造成爷火华向未知世界的不断后退,让我们和谐地重新下帕斯卡赌注,奔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 @ 滞销韭菜 论证一个东西“没有”是难的。 @ 隔音太差 作为无神论的“护教”小册子还不错了。战斗无神论和极端宗教分子都一样危险。德尔菲神庙的第二句箴言“nothing too much”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无神论?
第二章 论证无神论
第三章 无神论伦理
第四章 意义与目的
第五章 历史上的无神论
第六章 反对宗教?
第七章 结语
索引
英文原文
· · · · · ·

  • 在最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说理、证据和修辞来进行论证。说理有好有坏,类型繁多,我们一会儿会看到。证据有强有弱。这里的修辞比较特殊,因为好的修辞并不意味着更充分的论证,它只是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修辞只是用语言进行劝说的方法,它既可以让我们相信谬误,也可以让我们相信真理。当然,问题是并非所有的证据都是好证据。怎样的证据才算是好证据这本身是个大问题,不过有一个关键的一般原则:如果证据经得起很多人的反复检验,那么这个证据就比较有力;如果证据只由少数人在有限场合中印证,那么这个证据就比较弱。我们可以看两个极端的例子,来了解这个原则。水在零摄氏度结冰的证据就属于最好的证据。原则上,所有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对此进行验证,而每次验证又使得这个证据更具有说服力。我们现在来看另一个极端。有一种证据常被称为轶事证据(anecdotal evidence),因为它来自单个人对一件事的描述。某个人声称他亲眼看到自己的狗自燃。这是不是证明狗会自燃的好证据呢?完全不是,原因有很多。首先,正如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所指出的,这个证据必须与能够说明狗不会自燃的更为众多的证据相权衡。休谟并不是说,这个人的证词不构成证据,而是说,当我们把这个证据与狗不会自燃的其他证据相比较时,这条证据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论证不能让很多坚守“证据的缺席不是缺席的证据”这条原则的人满意。然而,事情并不像这句话所呈现的那么简单。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的冰箱里有没有黄油。如果我们不打开冰箱门,不往里面看一看,那么关于黄油在不在的证据就缺席了,但这不会构成黄油不存在的证据。如果我们往里看了看,仔细地检视了一番,没有找到黄油,那么证据仍然缺席,但这里证据缺席会构成黄油不存在的证据(缺席的证据)。事实上,除了找不到某物存在于此的证据之外,很难有什么其他证据可以证明它不在于此。不存在的东西不会留下踪迹,所以只能是它的存在踪迹的缺席可以…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论证无神论
  • 为什么这条中间道路经常会被忽视呢?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集体谬见,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很多哲学家,如柏拉图,他们认为知识要么绝对确定,要么就不是知识。我们倾向于认为,仅仅是引入怀疑的余地就足够让我们暂时停止自己的信仰。如果不确定,就不要有观点。但我们不能遵从这条准则。也许除了我们自己的存在外,我们对任何事都无法绝对确定(即便是对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也要在自己意识到的时候才能确定) 。因此,如果我们没有理由去相信自己不确定的事的话,那么我们会对所有事都存疑搁置。我们从“绝对归纳法因此支持无神论者的看法,因为这是一种我们大家都依赖的方法,不管我们是无神论者,还是教徒。所以,非无神论者无法排除归纳法的有效性,他们没有这个选择权。然而,一旦我们接受了归纳法,为了保持一致性,我们也就接受了它可以说明一种支持无神论的自然主义,而并不可以说明支持有神论的任何形式的超自然主义。而我们也必须忍受归纳法无法给我们绝对确定性的残酷事实,因为我们必须忍受归纳法的不确定性,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即便是坐下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是如此。第二种论证方法也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之上,但它不要求严格的证明,且对于无神论和非无神论的争辩更为重要,这就是溯因推理法。溯因推理法还有一个更具描述性的名称“最佳解释论证” 。事实上,我个人的观点是,任何教条主义观点总体而言都要比单独的观点本身危险。知性的无神论者通常与非教条主义的有神论者更为接近,这与人们设想的可能不太一致。最佳解释论证到目前为止,我提出了无神论是得到经验证据有力支撑的观点,这种决定性的证据并非密不透风,只是说明我们应该抛弃教条主义思想,而非完全放弃这种观点,转向不可知论的理由。
    —— 引自章节:第二章 论证无神论
  •   牛津通识读本(共182册),这套丛书还有《大众经济学》《福柯》《设计,无处不在》《康德》《医事法》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无神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