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无神论
作者:[英]朱利安·巴吉尼(JulianBaggini)
译者:付满
ISBN:9787544770903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5-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46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经过深入思索和论证,自小接受无神论。在作者所在的西方,广义的基督教世界,几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人理所当然地信仰上帝。可以戏仿苏格拉底的名言说,“未经审视的有神论/无神论是不可靠的”。作者以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例证,为无神论提供了定义与肯定性论证,探讨了无神论者的道德之源和人生意义,破除了无神论同纳粹和苏联极权的必然联系。作者既反对激进的宗教又反对战斗无神论,其论证有助于澄清对无神论的一些常见误解,倡导人本主义。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为“各类读者,包括希望了解无神论系统性论证和解释的无神论者、认为自己事实上可能是无神论者的不可知论者,以及那些真诚期望理解无神论的宗教信徒”所写,是一本闪耀着思辨之光的优秀哲普图书。 无神论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相当晦暗的信仰,表现为拒绝价值和目的,同时激烈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宗教。朱利安•巴吉尼在本书中首先驱除了围绕着无神论的错觉,表明没有宗教信仰的生活也可以积极、有意义、有道德。作者还直面20世纪无神论国家(如苏联)的失败,为无神论提出了一种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
朱利安•巴吉尼,英国哲学家、作家,《哲学家杂志》共同创办人、主编。著有畅销哲普图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好用的哲学》《简单的哲学》等。长期为《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报刊撰稿,并担任BBC第四电台《在我们的时代》栏目的定期嘉宾。
书友短评:
@ 陆吴双 中国人没有道德的困惑,读这本书有些感慨,西方一神教环境下的民众,花了几百年还没有完全走出上帝的影子。如果去国外大多数国人都很坦然表面自己没有信仰,并没有什么负担。有时候怕麻烦,就说自己信仰是“佛教”。这本书通篇在论证“无神论”是正常的,这在我们这一代看起来挺可笑,但对西方人来说是个严肃的问题,因为这关乎道德的,对作者来说,无神论信仰体系只是现实主义,因为他们认为“道德的来源于信仰”,如果你是个无神论者,可以理解,但难免有些黑暗的印记,丧失了孩童的纯洁。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道德来源于内心,“德”是向内而求,我们对相信无神论,是过去中国人神只是用于解释外在世界,如我们的五行五德论,现在用唯物论代替五行后,立刻无缝对接现代工业社会的科学观,在道德和人生意义上完全没有困惑。 @ 孤弄山 本书旨在表达一种对无神论的肯定性观点,批评了许多对无神论的刻板印象,如无神论必定作为有神论对立面而存在、必定否定有神论等。教条信念的坚守者都不甚合理,因为他们都不可能如此深信不疑自己的正确性,任何教条者都与更危险,而知性无神论与非教条有神论更接近。认同道德的审慎原因似乎最终会颠覆道德,因而不可混淆神性法则同惩罚与事情的对错。很多时候无神论是一种更简单的解释,而时势变化以至需要信念时,信念的作用却是在支撑那些缺少一般证据或论证的信仰,因此优雅的无神论应当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世俗主义,而非一种战斗的姿态。切勿妄下断言,因为利用“空白的爷火华”解释仍旧无法解释之物将是十分危险的,这会造成爷火华向未知世界的不断后退,让我们和谐地重新下帕斯卡赌注,奔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 @ 滞销韭菜 论证一个东西“没有”是难的。 @ 隔音太差 作为无神论的“护教”小册子还不错了。战斗无神论和极端宗教分子都一样危险。德尔菲神庙的第二句箴言“nothing too much”
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无神论?
第二章 论证无神论
第三章 无神论伦理
第四章 意义与目的
第五章 历史上的无神论
第六章 反对宗教?
第七章 结语
索引
英文原文
· · · · · ·
牛津通识读本(共182册),这套丛书还有《大众经济学》《福柯》《设计,无处不在》《康德》《医事法》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