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赓武回忆录

书名:王赓武回忆录《家园何处是》(上卷),《心安即是家》(下卷)
作者:[澳大利亚]王賡武/林娉婷
译者:林纹沛/夏沛然
ISBN:9787532789672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8-1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96
豆瓣评分: 8.1

书籍简介:

★ 这是一部丰富又极为坦诚的回忆录,读者可以毫不费力从中看到,是什么造就了这位广受赞誉的历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和世界视野。而尤为吸引人的是,他用近一个世纪的经历,回溯了对“家”和“爱”的领悟,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 继黄仁宇《黄河青山》、齐邦媛《巨流河》之后,又一本充满历史细节、家族记忆和个人魅力的跨时代记录。 ★史学家、教育家、2020年“唐奖 • 汉学奖”得主王赓武,年近九旬执笔回首动荡的少年时期,“变动随时会降临,人们可能轻易就被从根切断”,然而“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两卷本《回忆录》,王赓武亲笔撰述的珍贵文本,加入母亲、妻子跨时代的记录文字,近六百页巨制,十数幅跨越百年的家族照片,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王赓武是享有盛誉的海外华人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其生长于1930年代的南洋,时逢战乱和动荡,不得不在中国、南洋和英国等地辗转求学,加之出身中国江南耕读世家的知识分子父母强烈的乡愁情怀,使作者对华人在海外安身立命、“寻找家园”的归属感这一复杂的命题,有曲折的经历和真切的人生经验;成年后,在横跨三大洲几十年的学术与教育生涯中,他与同时代的史学、汉学界重要学者,几乎都有交往;一生挚爱的太太林娉婷更是他领悟“爱”与“家园”的人生伴侣——由此构成的个人与时代的画卷,经由朴素儒雅的笔墨,展现得波澜壮阔,又发人深思。 本书是历史学家王赓武亲笔撰述的唯一的回忆录,其在年近九旬之际,回溯上下求索、“长年半游牧”的一生,回忆录兼具丰富的文学与史料价值,笔调平实深厚,谦逊动人,堪称二十世纪历史洪流之中一部丰富而独特的生命画卷。 回忆录共两卷。上卷《家园何处是》,王赓武回顾了对他影响至深的父母家世,他在南洋出生,自小接受古典中文教育和正统英文教育。因日军入侵东南亚,他不得不辍学,数年间在街头游荡,以少年人本真的好奇心学会广东话、马来语、客家话、闽南语,并对殖民地错综复杂的“华人性”有了最初的领会。凭藉奇迹般的机缘,他在日本战败前夕重拾学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却亲身见证父母谆谆教导的那个故园中国终归于幻灭。然而,青年王赓武对“家园何处是”的困惑与不安在此际渐渐抚平。站在儿时经历为他塑造的“多重世界”交汇处,他“开始感到没有东西能挡在我认识万物的道路上”。 下卷《心安即是家》由王赓武与太太林娉婷合著,述说他们由青年时期在马来亚、英国求学,学成后在吉隆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治学与生活,在三大洲移动的切身经历,更内在地成就了他对海外华人研究的学术生涯,同时在不确定的时代洪流中,探索并创造家园归宿感,充满了睿智与朴素诚挚的情感。

作者简介:

王赓武,1930年出生于印尼泗水,少年时期在怡保度过。先后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新加坡马来亚大学,获马来亚大学文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新加坡马来亚大学文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主任,并于1986-1995年间担任香港大学校长。荣休后长居新加坡。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历史、海外华人、移民研究等。主要著作有《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1963)《东南亚与华人:王赓武教授论文选集》(1987)《中国与海外华人》(1994)《海外华人:从落叶归根到寻觅自我》(2000)等。 2020年,王赓武获颁第四届“唐奖•汉学奖”。

林娉婷(1933–2020),生于上海,在槟城和新加坡长大。曾于新加坡、吉隆坡、堪培拉等多所机构教授英国语言与文学。工作以外,她全力支持丈夫王赓武的事业,养育了三个孩子,复热心公益,创办香港大学博物馆学会,并曾在香港与新加坡出任多个艺术学会会长。

书友短评:

@ Deputize 东南亚华侨史,作者从小生活在马来西亚怡保,和我非常要好的前同事老叶就是怡保人,还记得有一年假期和他一同回乡,沿途看到因为锡矿采集完毕而放弃成空的集镇,怡保虽然是霹雳州的首府,但人口也就三四十万,华人占多数,马来西亚的华人是保留最完整华人习俗的海外华人(因人口够多,可又怕被同化),中小学都是华人捐助的私立学校,每当华人传统节日,满城的红灯笼。作者1930年生人,高寿,著作等身,曾任香港大学校长,可以说是著名学者了,作者回忆录表面风平浪静,生活幸福美满,可如果了解东南亚近代史,步步惊心,海外华人近百年来,真是不容易,国弱被人欺,近代战争不断,作者上英校讲英文改变一生,很多华校生,又是另外一番奋斗历程,上下两卷是作者个人史也是华侨史,老一辈受苦,才有后辈幸福,相信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会转移的东南亚。 @ 祝駒 注意:书中丝毫不提“公开报告书”!王赓武向当局提交的报告书,把新加坡华人辛辛苦苦建立的南洋大学给毁了。身为华人,却向当局投诚,毁掉了战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最高学府,实在是千古罪人! @ Tacita 看完全书印象最深的是王赓武先生少年时,觉得借书勤读带来了全新的自由感受,只要能阅读,能思考,再多变的处境都能适应。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目标,不再想要融入某个社群,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段心境大概可以说明他整个人生底色了,无根的海外华人,就像一株蒲公英,它飘在天上,一直没有落地。 @ 张三的歌 看这两本书缘起于十三邀里的两个片段,一个是许知远问王赓武“在这里(新加坡)观察中国是什么感觉”,93岁的老人目光坚毅、中气十足地说,“非常佩服,但是也有保留。”另一个是谈到自己的人生笑着说,“还是运气比选择多,我碰到我太太就是运气。”尤其是第二个片段让我非常好奇。看完这两卷回忆录我懂了为何一个93岁的老人,一个普世意义上最成功的那类人,想到自己最幸运的事情,是七十年前与一个女孩的相遇 @ 吴好夫 学习,持续的学习 @ 田悦 丰富多彩的一生! @ 山下的老虎 通过回忆录能够学习到旧时儒家典型精英家庭的培养思维。尤其是上半部生动有趣,把一个少年的成长描绘的可爱可叹~下半部又能够了解作者面临多个十字路口做出种种抉择的心路历程,了解到一代海外华人家庭的选择与传承~ @ 丁可可 历史发展在不断告诉后人,没有恒常不变的事情,变动随时可能发生。从一个华人家庭的迁徙史,各中故事展现那个多元民族地,在文化融合和冲突中变化,读了以后对南洋华人的历史还蛮感兴趣的。娉婷的书写也很生动,乐观的生活态度真的是坚韧的女性。

书籍目录

上卷 家园何处是
叙说缘起/Ⅰ
第一部 我的小小世界
从泗水到怡保/3
从绿城开启的世界/13
中国的滋味/25
帝国终结,另辟天地/35
母亲的回忆/41
第二部 学习漫游
战火延烧至马来亚/61
小城男孩/67
另一种学习/77
新规则/91
准备回家/101
母亲的战时回忆/107
第三部 前往南京
大家族/121
抵达南京/133
和父母同住的五个月/141
安顿下来读书的日子/149
我的老师/159
向朋友学习/173
母亲回到怡保/185
第四部 怡保
改变方向/195
重新开始/207
下卷 心安既是家
家园何处/Ⅰ
第一部 入乡问俗
安全着陆/3
新来乍到/9
谁的文学?/15
诗歌创作/21
书山有路/29
马尼拉的警讯/37
第二部 我的新思维
什么是民族国家?/49
新加坡殖民地/55
政治教育/63
第三部 喜结良缘
初识娉婷/75
妈妈童懿和/85
爸爸林德翰/93
重新认识/101
第四部 双重视野
学海无涯/115
遥远的历史/125
为什么是十世纪/133
与汉学半途相会/139
英国文学中的英国/145
第五部 成家
重聚和结婚/153
剑桥和伦敦/163
婴儿诞生/171
第六部 理想的工作场所
近乡情怯/179
迁居吉隆坡/193
哪一个阵营?/199
第七部 全球化?
进入冷战/211
关于新世界的报告/215
东岸研究中心/227
娉婷眼中的美国/237
马来西亚/241
调查报告/251
第八部 家庭根源
祖孙三代/259
我们盖房子/265
定居/271
第九部 出乎意料
196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83
1965: 调整方向/289
国家历史/295
革命/303
聚焦东亚/311
稍事休息/321
总结/327
心安即是家/333
附录: 有关马来亚家乡的著作/337
· · · · · ·

  • 这些从事文史工作的朋友提醒了我,我们夸夸谈论历史的重要性时,其实无感于亲身经历某段历史时期的人们是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我们往往诉诸文献,试图以此捕捉苦与乐的时刻,尽管这有助我们想象他人过往的片段,但我们太缺乏人们实际经历的故事。关注地方文史遗产是第一步,鼓励大家分享人生或许可以是下一步。
    —— 引自章节:叙说缘起/Ⅰ
  • 这让我体会到世上还有别套规则,和我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则截然不同。最重要的是,我碰到有些人虽然是华人,但不符合伟大经典著作里描写的华人性。这拓展了我的眼界,让我看见各种各样的多元性,看见在我熟悉的绿城里无法想象的社会阶层和高低阶级,也促使我在心中开始怀疑父母让我做好返乡准备的那个中国。
    —— 引自章节:小城男孩/67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王赓武回忆录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