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与狂想曲

书名: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作者:秦晖/金雁
译者:
ISBN:9787802412910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84
豆瓣评分: 9.3

书籍简介:

本书为我国著名思考型学者秦晖的成名之作,初版于1996年。 作者以七十年前毛泽东与梁漱溟之间一次有关中国社会是否存在阶级对立问题的争论为契机,从分析旧中国“关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西方社会学科学的分析方法,重新审视封建社会三要素(即自然经济、宗法共同体与依附人格)在中国的社会表征,指出权贵与平民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对社会构成主体——农民(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农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纵观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成功与失败,深刻分析农民的“双重性”,揭示中国社会长期固守“农业文明”之根源;横向结合苏联集体农庄和美国式农业发展道路,对农民及农民社会进行共时态的逻辑分析,从源头上探寻农业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此次再版,尽管经历了十几年的社会变革,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分析与认识依旧令人信服: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社会的改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要变农业人口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农民文化、农民心态与农民人格。让农民“从田园诗式的农业文明中走出来,以发达的自由个性谱写出中国现代化的狂想曲。”

作者简介:

秦晖,生于1953年12月 。1981年作为中国文革后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1992年起曾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史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青基会社区文化委员会委员、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方法》、《开放时代》、《中国学术》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书友短评:

@ 舟菖蒲 中国农民最需要的改变的是什么?是从依附型人格向独立人格的转变。在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的二重性绝不是什么革命性与私有性,而是民主性与依附性。因而对农民、对农民社会的改造,也不在于打倒地主、平分田地,而是将农民从封建式的宗法共同体中解放出来,以自由人格代替依附型人格,摆脱天然首领的约束,同时与摆脱其保护。这才是现代农民的发展之路。 @ 告辞 知识分子会武术,流氓都挡不住。秦晖通过对关中模式的提出,对比太湖模式,西欧中世纪,俄罗斯农村公社等等传统社会农业特点,从而切入了到底什么是封建社会的庞大问题。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准备要跟马克思死磕,力图建立新的有关封建社会的理论。越读越发现,他满肚子的马克思主义原教旨理论,反对的是哪些被后人不断扭曲的马克思主义某某化理论。秦大先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打着红旗反红旗。 @ kokutou 还是要给五星的。前半部书对于“封建”概念的澄清,对经济、政治领域封建性的分析,鞭辟入里,极为透彻;但后半部对于农民心态、文化乃至民俗的分析,略显空疏和牵强,多“论”少“证”,至少与我辈老农的亲身体验有所出入,这些话题还是留给美学家、民俗学家吧。不过瑕不掩瑜,能够引起老农反思自身的一些核心价值观,足够牛了。 @ [已注销] 其实看了三遍了。每一遍都跳过经济史的图表和论证。对于一些概念的论证特别清晰特别明确。对于五朵金花,农民战争,社会论战,以及八十年代文化热都有所回应,要放在当时语境下理解。接下来应该看看黄宗智、杜赞奇等人。 @ 安提戈涅 本书的前后两半部分属于不同的“好看”。前半部分从关中模式的提出进而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封建制度的多个层级,在横向比较欧洲、俄国的传统土地模式后,对既往“封建制度”的设想提出了挑战,从土地经济模式入手最终其实还是要考察传统中国人格的问题,最有创见的地方就是弱化了既往定义中“强制人身依附”的描述,转而重点呈现人格由于社会性的不发达对自然界与宗法共同体自愿的依附,理解了人格依附这个深藏在土地模式背后的根本动… 本书的前后两半部分属于不同的“好看”。前半部分从关中模式的提出进而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封建制度的多个层级,在横向比较欧洲、俄国的传统土地模式后,对既往“封建制度”的设想提出了挑战,从土地经济模式入手最终其实还是要考察传统中国人格的问题,最有创见的地方就是弱化了既往定义中“强制人身依附”的描述,转而重点呈现人格由于社会性的不发达对自然界与宗法共同体自愿的依附,理解了人格依附这个深藏在土地模式背后的根本动机,大概也就能理解传统农民起义、落草为寇、举族迁移、“抑兼并”等等看似表面无关的行动背后的统一逻辑。后半部分因为缺少实证的资料,议论大多看起来空疏,几乎有点孙隆基的味道了,但是很多细节充满了想象力,比如对于农村性散漫与性专制的冲突描绘,另一个要点,是点明了东西之争的本质是古今之争。 @ 风继续吹 中国80%的问题是农民问题 @ 澡雪先生w 秦晖老师这本书用力太深,读了将近一周,做了不少笔记,叹服。总结归纳“无租佃无地主”的关中模式实际_上也是中国北方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由此引出的依附性社会和宗法“超经济强制"的批驳太漂亮了。后半本顺接「束缚保护」为主要框架和思路,探讨中国农民性,对于人文和理性的关怀溢在字里行间,喜欢。整本书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从开头「 地主农民同一战线抵抗皇权」、「 宗法共同体对于所有人的同质压迫」到最后「… 秦晖老师这本书用力太深,读了将近一周,做了不少笔记,叹服。总结归纳“无租佃无地主”的关中模式实际_上也是中国北方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由此引出的依附性社会和宗法“超经济强制"的批驳太漂亮了。后半本顺接「束缚保护」为主要框架和思路,探讨中国农民性,对于人文和理性的关怀溢在字里行间,喜欢。整本书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从开头「 地主农民同一战线抵抗皇权」、「 宗法共同体对于所有人的同质压迫」到最后「农民领袖不为农民」、「农民文化的双重性」,无一不赞叹,秦师大家手笔。另:秦晖老师的语言太漂亮了,文采斐然。 @ IdahoSquirrel 农民-职业农民的分析/对农民革命研究前三十年向左后三十年极剧右转的追问惊诧到我,对私欲-私有制差异的辨析/关中模式地主传统小农色彩/农民对过密化的非理性热衷/封建地产是等级权力的物化等一系列讨论洞察极强。一本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刷新农民观的书,举重若轻、但意蕴极深。毛/马列农民运动不同侧向分析好精彩,我们在农民运动中太过重视“私有制”所产生的剥削的恶而忽视人身依附正在物化包括privilege在内的… 农民-职业农民的分析/对农民革命研究前三十年向左后三十年极剧右转的追问惊诧到我,对私欲-私有制差异的辨析/关中模式地主传统小农色彩/农民对过密化的非理性热衷/封建地产是等级权力的物化等一系列讨论洞察极强。一本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刷新农民观的书,举重若轻、但意蕴极深。毛/马列农民运动不同侧向分析好精彩,我们在农民运动中太过重视“私有制”所产生的剥削的恶而忽视人身依附正在物化包括privilege在内的所有人——我们沾沾自喜打破表面的地主制,以为这翻天覆地的改变换了新天,却对前近代共同体残余的“人身依附关系”的麻木不仁,毛“最终付出了代价”,而我们,后三十年的我们仍然饱尝在这个代价给我们的苦果。 @ neil 精彩绝伦。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 @ 1 可以说是近代农民研究的巅峰了。

序言:“前近代”研究的当代意义
绪论: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
第一章 欲识庐山真面目——什么是封建社会
一、“农民(peasant)”与封建社会
二、“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
三、从一场争论谈起
四、马克思的封建社会观怎样变成农民的封建社会观?
第二章 羌笛声中杨柳怨——旧关中小农社会分析
一、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
二、关于“关中无地主”
三、关中无租佃
四、关中有封建
第三章 问渠哪得浑如许、——“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与宗法农民研究中的理性重构
一、民国中前期的关中模式
二、清初以来的关中模式
三、长畛、土地流通及其他
四、“自然经济的经营地主”与“过密化”问题
五、关中模式的若干背景
六、关中模式的经验意义与逻辑意义
第四章 束缚与保护的协奏曲——封建关系的三要素
一、自然经济与“命令经济”
二、宗法共同体的“公”与“私”
三、人身依附关系:强制的与“自愿”的不自由
四、束缚与“保护”:一张恢恢天网
第五章 “朱门”之外有平均,“冻死骨”中无分化——宗法时代的社会分层
一、等级分化与阶级分化
二、宗法小农的分化与“恰亚诺夫循环”
三、宗法式社会的分化模式及其定量分析
第六章 “自由封建主义”质疑——中国封建社会特点问题
一、“亚细亚生产方式”、“商业资本主义”与“自由封建主义”
二、家-国一体的宗法共同体与“私有财产”
三、“伪商品经济”与租佃制
四、封建共同体的三种形式——我国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方中世纪“松弛”吗?
五、“抑兼并”——仅仅是一种“欺骗”吗?
第七章 农民的塞文与农民的万代——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位置
一、农民的“两重性”质疑
二、挣脱束缚的私有者一一农民的革命性
三、渴求“保护”的共同体成员——农民的保守性
四、宗法农民的“阶层”——亚等级分析
五、既是动力,又是对象——农民与民主革命
第八章 “难对付的阶级”及其心态——宗法农民文化的社会整合
一、“东方型嫉妒”及其他——种族文化观与社会文化观
二、阿Q的劣根性是赵太爷教育出来的吗?——宗法共同体文化整合中的农民文化
三、“都市里的村庄”——为什么城里人比农民有更多的“农民意识”?
四、农民文化与“有文化的农民”——从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心态谈起
第九章 “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具体农民”与“抽象农民”的二重价值系统
一、宗法农民社会价值取向的二重性
二、“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关于“农民领袖反农民”问题
三、“农民民主主义”与近代民主制度的不同价值论基础
第十章 人性的萎缩与人情的膨胀——农民文化的伦理观探析
一、人性与人情
二、“贫农的性自由”与礼教的性禁锢
三、“人情同心圆”与农民社会的信息传播模式
四、“家族凝聚力”之谜
五、“人情同心圆”的消解与亲缘组织的“现代化”
第十一章 非理性种种——农民思维方式探析
一、中国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吗?
二、“理性的小农”与农民的非理性
三、宗法农民非理性的各种类型
第十二章 农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古典小农与古典文明
二、“五月花精神”与“美国式道路”
三、广义民主革命与农民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严重的教训
五、世界“后现代化”时代的农民改造问题与社会主义民主革命的两种前途
结束语 从田园诗到狂想曲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田园诗与狂想曲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