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经济决策史
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决策”。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家们为了应对约束、风险和稀缺的困境,致力于设计出精妙的最优决策理论。然而,人类的选择并非全然合乎纯粹逻辑。因此,人类行为的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始终激烈相争。两条思想战线针锋相对:一条针对理性的效用最大化,发展出形式化模型;另一条则利用了行为科学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倾向的发现,对此大做文章。 通过本书,乔治·S.斯皮罗奉献...
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决策”。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家们为了应对约束、风险和稀缺的困境,致力于设计出精妙的最优决策理论。然而,人类的选择并非全然合乎纯粹逻辑。因此,人类行为的理性选择,和非理性选择,始终激烈相争。两条思想战线针锋相对:一条针对理性的效用最大化,发展出形式化模型;另一条则利用了行为科学关于人类非理性行为倾向的发现,对此大做文章。 通过本书,乔治·S.斯皮罗奉献...
网红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通证经济……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出现,金钱作为财富媒介的“垄断”地位正在终结,我们的工作、生活、投资等都将随之改变。不断涌现的新经济现象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个人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经济社会中,把握机遇,实现财富、职业、人生的升级? 作者前瞻性提出,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看似不同的经济现象,实则是同一经济发展趋势的一部分,只是程度不同,而这一趋势即自律分散。而金...
本书是“变量”系列图书的最新一本。著名学者何帆发愿要用30年的时间,通过这套书为中国经济立传。 在《变量:大国的腾挪》中,何帆继续他对中国经济的记录。他用双脚丈量了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走访了新疆尉犁、宁夏西海固、广东海陆丰等地,访谈了棉农、返乡青年、老年创业者、企业家和生产线上的工人,找到了能帮你更好地发展的生存策略:腾挪。 通过腾挪,你可以重新发现优势,改变约束条...
本书是近20年来国内少有的对德国金融体系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比较研究。中国与德国在经济金融发展上存在诸多相似性特征。中德两国金融体系的银行主导特征都十分明显,国有或公共金融机构比重高,两国都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出口导向性特征明显,两国都实行大陆法系等。德国金融体系成败得失都耐人寻味,可以为探索中国的金融发展道路带来很多启发。 本书基于对德国金融一手文献的掌握和验证,辅之以与美国、英国...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家对市场从自由放任...
2020 年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我们将迎来“十四五”(2021—2025)发展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同之前相比,目前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
本书是英国著名古史学家M.I.芬利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是作者在担任世界最为著名的萨瑟尔讲席教授期间所做的系列讲座基础上写成的,主要阐述了古代经济,尤其是希腊和罗马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提出了研究古代经济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其观点被学者称为“芬利模式”,即古代经济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而是“嵌合的”,嵌合在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而这一解释模式至今仍未被取代。 ...
昭和末期不断膨胀的泡沫经济,在平成时代揭开帷幕的同时,宣告崩坏。不良债权问题导致大量金融机构进退维谷,1997年至1998年间,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纷纷宣告破产。日本的金融体系,已经处于毁灭的边缘。此后,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加上2008年利曼危机,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当时的金融当局究竟作何考量?犯下了何种失误?通过调查走访关键当事人,本书对于日本金融失策的30年,加以深入检证。 ...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通过历史学习经济,通过经济学的视角学习历史。韩国知名经济学者洪椿旭将经济和历史相结合,通过金融这一巨额资金流向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对于改变世界的50大重要历史事件,作者站在金融的立场上梳理历史的流向和脉络,角度独特,可读性强。本书共有7章,包含大量图片、图表和参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