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随柏拉图,追寻智慧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为布里松访谈录,他是从魁北克偏远农村走出来的学术大家,其70年生活和学术经历充满曲折和磨难,但他的思想主线和学术路径清晰而坚定。下篇选取布里松极具代表性的论文四篇,涵盖其研究的几个领域,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主义,足以作为后辈学人的典范。
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为布里松访谈录,他是从魁北克偏远农村走出来的学术大家,其70年生活和学术经历充满曲折和磨难,但他的思想主线和学术路径清晰而坚定。下篇选取布里松极具代表性的论文四篇,涵盖其研究的几个领域,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主义,足以作为后辈学人的典范。
本书是法国柏拉图哲学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学者吕克·布里松的代表作之一,1982年首次问世,一经出版便获得广泛好评,时至今日仍然是柏拉图神话研究领域的最佳著作之一。 神话,这一话语,柏拉图首次以“muthos”之名称呼它,它是佚名者们对过去的讲述,这些故事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 传颂,成为一种实践,一种知识,一种传统。 在本书中,作者主要树立了柏拉图著作中所有提到“神话”的地方,系...
《存在之问:颠转海德格尔》旨在研究马丁·海德格尔的这一观点:从柏拉图到尼采的欧陆哲学即形而上学史,或海氏所谓的柏拉图主义史。 在书中,美国著名哲学家罗森展开了与海德格尔以及受其影响的当代哲学家的对话,一方面捍卫了经典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也对其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作者反驳了海德格尔的主张,即形而上学或“柏拉图主义”源自亚里士多德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提出形而上学其实是对日常经验之本...
《古代哲学导论》梳理了自哲学开端起一千多年间的古代哲学传统,详尽地介绍了影响西方哲学走向的重点人物及其关键性的哲学贡献。从早期的泰勒斯及其他前苏格拉底学派哲学家,中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至晚期的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与怀疑论,作者通过重构每一位思想家或思想流派的核心论证,不仅展示了各位思想家在哲学史上的独特价值,还清晰地呈现了这些哲学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联。 本...
“希腊哲学的开端,其实也代表着西方文化的开端。这个主题不仅具有历史的趣味,它还涉及我们当今的文化问题”(伽达默尔语),如何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大传统,“开端”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开端”问题的误判将影响我们对终极问题的思考。伽达默尔这样一种对前苏格拉底思想所进行的梳理考察,是与今日息息相关的,它将加深我们对自身文化命运的思考和理解。 伽达默尔明确提醒我们:其演讲“最值得注意的关键是,...
本书全面梳理了从学园开始至晚期新柏拉图主义之间九百年的柏拉图主义哲学史,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其中代表性人物的主要观点和彼此的思想联系,给出了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全貌。全书采用哲学史脉络梳理加论题分述的方式,全面概括了柏拉图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分析了其与其他同时代思想的关联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本书是柏拉图关于知识论的最重要作品。这篇对话记录了苏格拉底、塞奥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间的一场哲学谈话,其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苏格拉底提出“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泰阿泰德先后提供了三种知识的定义:知识是感觉;知识是正确信念;知识是带有逻各斯的正确信念。苏格拉底对这三个定义一一进行了辨析。 ...
柏拉图对话著作中的两篇,《卡尔弥德篇》所讨论的主题是“节制”(sophrosyne)。 《枚农篇》的对话人物是苏格拉底和枚农,讨论的主题是“美德是否可教” 。苏格拉底认为必先清楚“美德是什么”才能确定地回答与美德相关的其它问题。
雅典似乎一直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美,正如耶路撒冷满腔热情地献身于正义;柏拉图把各个种的自然称作该种的形相;而形相有时也单独指美之形式——这三点加在一起,可能会使人猜测柏拉图之所以把美等同于诸在之在,乃是因为他错把他所属的那个民族的精神当成了事物的本质。 美并非柏拉图的最高原则,柏拉图的最高原则是善,或善的型相,它高于在。苏格拉底的无知最终止于美与善之间颇成问题的关系——美就是诸在之在...
《剑桥柏拉图研究指南》是国外柏拉图研究的精粹,以问题的角度,针对柏拉图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对于中国国内读者了解新学术动态,对古希腊哲学与柏拉图本人思想的推进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