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全四辑)

书名: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全四辑)
作者:许知远
译者:
ISBN:9787559833488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524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十三邀》,我们时代里无尽的盛大对话,对真感情与真思想永无止境的找寻。许知远历时4年对话52位杰出人物,在52个领域跨界游走,重生对个体的信念,重建对话的精神;通过《十三邀》,与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直接对话,搭载他们的思想巨舰光顾历史与未来:4季内容全收录,精美函盒珍藏版。 ◎编辑推荐 ★全民现象级访谈节目《十三邀》全4季内容首度结集:打破节目区隔,重新划分主题,许知远策划主创,陈冲作序推荐: 《十三邀》总播放量超 13 亿,数度引发破圈式全民讨论,是目前国内影响力极大、口碑极好的访谈节目。 本次出版首度将4季内容深度整理、全番结集,并按人物类型重新划分为艺术家、时代偶像、知识分子、浪潮人物4个分辑,堪称一部时代声音的纪念碑。 ★树立人物访谈的新典范,以个体为样本,探讨时代精神: 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各个领域涌现出极富性格的杰出个人,他们的故事与思考值得被反复追问,借此,我们才得以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又付出了何种代价。所以,《十三邀》挑选受访者的方式就是它的最大特色:每一个个体都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一种诠释时代和世界的角度和叙事。 许知远以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对谈52位标志人物,从中发掘真实,尊重真实,找到真正丰沛的个体表达;同时通过对话厘清自我,理解他人,折射时代心灵。 ★《十三邀》在割裂的时代重建对话精神,极大地扩展了知识分子的可能性: 对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十三邀》中,许知远通过对话的形式,将个人思想、时代精神与众多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既跨界又自由,构筑了我们时代迄今为止最为盛大的一场对话的欢宴:从每一个人物视角,切入历史与当下的议题,从每一份珍贵的个人经验出发,抵达一个更宽阔的世界。 ★对话历时4年,文稿打磨历时1年,内容体量远超视频;许知远专门为每位人物撰写点睛式侧写 相比剪辑后呈现的视频节目,图书版《十三邀》更为忠实、细腻、全面地呈现访谈内容,收录多个未能被视频呈现的精彩瞬间和访谈照片; 许知远审视与每位对话者的关系,撰写精彩的人物侧写,亦可视为进入访谈之前的一次导览。 ★与视频截然不同的阅读美学:通过书籍这一更为人性的中介,读者将不再只是对话的旁观者,而是深度的参与者。 每位嘉宾均附时间年表,人生轨迹一览无余; 新加大量注释,构筑更为纵深的阅读场景,方便读者深入理解。 从视频到纸书的转变,更耐读,更易懂,更具收藏性:定格对话的精彩与宽广,留存思想的碰撞与闪光,呈现我们时代更有温度和深度的对话美学。 ◎内容简介 关于成功,也关于失败的艺术,关于符号与表达,也关于偶像与浪潮,关于时代大问题,也关于另辟蹊径的小注脚,关于知识和审美,也关于个体的多种可能性。关于与过去的人和解,也关于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 关于史学大家许倬云谈论年轻人应该如何安顿身心、安顿自我,也关于人类学家项飚对我们生活中“附近”消失之后的理解与新的建议;关于功成名就后的艺术家,如何看待创造与失败、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也关于我们时代最知名的知识者如何谈论价值,寻求理解,提出问题…… 《十三邀》,是著名知识分子许知远与我们时代中各行业、各领域内最具典型性的样本人物所展开的一场盛大对话。他们各自以独有的视角,在个体与时代、智性与审美、自我与世界、见识与创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共同对个体与时代做出的观察与思考,全面展示出我们时代最优秀的头脑与心灵对历史、当下和未来做出的追问和探索。通过《十三邀》,我们阅读到52段故事,体会52种人生,游历52种交错的时间与空间,遇见52种立场和价值,它不仅是一个访谈,更像是一种旅行。 与视频节目不同,图书版《十三邀》打破了1至4季的区隔,重新划分为艺术界、演艺界、人文知识分子、时代浪潮人物等四大领域,使得每个领域的意见、经验与心得更加具有模板作用,以不同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切片,进而带领读者在这些对话的碰撞中重新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我们的世界也正因这样精彩的对话而变得魅力非凡。 ◎作者自述: 这些对话以四卷本的形式出现在眼前时,给我带来另一种慰藉。我的印刷崇拜再度被唤醒,似乎认定唯有印在纸上,才更可能穿越时间。比起节目,它更像是我的个人作品,我们的对话也以更全面的样貌展现出来。 ——许知远 ◎名人/媒体推荐 从上海第一次采访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也只见过许知远两回,但是他似乎已经成了一位老朋友。我们是为同一种精神而欣喜,同一种人格而坚持,同一种逝去而悲哀;我们是被同一种情操所感染,同一种养料所滋润,同一种温暖所安抚。 ——陈冲(导演 演员) 你们做(《十三邀》)节目,经过网络发散出去,是可以代替学校教育的。我希望更多人做。传播知识,刺激思想,引导风气。 ——许倬云(历史学家) 作为观众,十三邀让我看到了一系列有趣的心灵;作为被访者,十三邀让我直接进入公共讨论,打开了新的思考空间。 ——项飙 (人类学家) 十三邀影响很大,批评也不少,正常。我喜欢许知远不惮显露自己,包括自己的弱处,这想来也是真诚对话的应有之义。 ——陈嘉映(哲学家) 我很喜欢许知远老师,他在这个“过分娱乐化、浅薄的时代”,真诚而质朴地保持着认真和严肃,《十三邀》给我的感觉就仿佛是一个平时只有奶昔可以喝的人第一次喝到了白开水,它平静、淡然、清透,让我觉得原来这才是自己本该喝的东西,而且应该一直喝下去。 ——河森堡(科普作家) 虽然许知远老师肯定瞧不上我,但我特希望跟他对谈,他做的那个(《十三邀》)就是中国味道的《蕨间访谈》。对错观点啥的都不重要。 ——李诞(脱口秀演员、作家) 《十三邀》令人耳目一新,它的创造性也在这里,它之于脱胎于电视台演播厅的访谈,好似台湾新电影之于琼瑶电影,走出三厅,发掘真实,尊重真实,并赋予真实以创造和审美。 ——雷晓宇(作家) ◎观众评价: 《十三邀》呈现的种种冲突和思考,也正是它的价值,虽然许知远显得与这样一个时代格格不入,但作为个体思考者存在和发声的珍贵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带来了有趣的思想撞击。试想,如果没有这种“不成熟”的“冲动”带来的冲击,又有什么意义呢?中庸本身也许不需要被否定,但中庸带来的往往不是认知边界的拓展,反而是某种保守,某种意义上传统的守卫者,但对于舒适区的逃离本身就是和“卫道士”的对抗,这样才有可能迸发新的思想,正像是欧洲的启蒙运动那样。然而,《十三邀》也让我感觉启蒙运动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希望这不是自欺欺人的错觉吧。 ——华云枫 看《十三邀》对思想的改变是剧烈和彻底的。那么多人物,每个人都能在与许老师的交谈中,谈出那些他们最珍贵的思想、经验、人生,这些是在我可及的所有视频节目中,独一无二的,因此,《十三邀》对23周岁的我本人意义非凡,这几年的人生观的逐步完善,与看这个节目不能说没有联系。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思想的盛宴,每一期,都值得不断玩味咀嚼,每一个看完《十三邀》的夜晚,都觉得良宵难得。 ——雨墨

作者简介:

许知远

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谈话节目《十三邀》《十三游》主创。

出版的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祖国的陌生人》《青年变革者》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韩等多种版本。

书友短评:

@ 东篱 基本是听完的。许知远可能是我最讨厌的那种人,色、丑、自恋、自我崇高、自我悲情,满口大词,句句都在褒扬自己,比他老的他觉得人家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比他小的他觉得对方把宝贵的东西都弄丢了,其实他推崇的有啥牛逼呢,也不过是特殊时期对抗集体的个人主义,“比我老的是愚昧,比我小的是无知,啊,只有我那代/本人最伟大!”不可否认,选的嘉宾阵容还是不错的,也谈出了些有意思的内容,印象深刻的有唐诺、马东、李诞……毕赣和李宇春也都谈出了我没想到的内容,最失望的是俞飞鸿和林志玲,几乎没问出任何有效信息,采访诺兰也流于形式。只可惜许自己油盐不进,可能四季采访下来,最没有进步的就是他本人了。他试图找任何机会问嘉宾是否对现实不满,对方:没有哦,我觉得现在是最好的。问对方是否想改变历史,结果对方都说,我可没那么自恋。笑死。 @ 江边鸟 四本书都读完了,夹杂着以前看过的视频。我当然还是希望十三邀能一直做下去,书也能一直出版下去。稍微评论一下其中的缺点,一是许知远的缺点,太直男了,尤其是跟女性对话的时候,我会有点讨厌他;二是节目的缺点,访谈的对象还主要集中于有名有姓的个人,如果能访谈无名无姓的大众 —— 那些能代表一类群体的人就更好了,像《人物》杂志一样,比如困在系统里面的骑手这样题材的访谈。希望编辑能看到我这条评论吧~ @ momo 挑着看了张艺谋、吴孟达、俞飞鸿、于谦、许倬云、叶准、蔡澜,主要想学下与人交谈的方法和了解人物的经历。 @ 已注销 因为几个喜欢的人去看的这本,最喜欢的还是之前喜欢的片段。其他全无印象。对汪建有点好奇,搜了看了片段,就觉得是个挺轻松的中老年男的,有人性气儿的,看文字完全感觉不到,原本觉得有点渗人的。 @ ,L 看文字再回顾一下之前的十三邀 很不一样的感觉 期待后作 @ 花不等我 “就是你怎么看自己这半瓶酒,到底是属于半瓶空了还是半瓶满着的事儿”

书籍目录

《十三邀1:“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
《十三邀3:“我们都在给大问题做注脚”》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
· · · · · ·

  • 这是一个现代命题,从头到尾这个人都在问我是谁,我到底是谁。这种身份确认,是一个久远的现代哲学命题。我就是想拿一个古装戏来做我自己喜欢的命题。
    —— 引自第11页
  • 陈冲:看着窗外太阳慢慢沉下去,觉得夏天好长啊,一个下午好长啊,缺乏这样的时光。许知远:这种时光你现在还多吗?陈冲:我需要这种时光。我要有空白,我要有不少的空白。生活太繁忙了,而且人总觉得自己不繁忙的话就不够努力,但这样会失去很多。许知远:忙碌是美国人当初最大的输出,美国人特别爱忙碌?陈冲:对。但美国因为历史比较短,对自然还是很热爱的。只要还有足够的机会接触自然的话,不管怎么说,诗意的一面仍然被培育着。许知远:你很早就发现自己是需要独处的吗?陈冲:谁说的来着,最好的事情都是你一个人的时候发生的。许知远:那你怎么跟人相处啊,要是这种事情总是一个人的时候才发生?陈冲:幸福与幸福之间,总得要有其他内容吧。说最好的事情都是一个人的时候发生的,可能稍微过了一点,但没有独处的话,我的其他感受肯定就没了。你发现自己喜欢独处是什么时候呢?许知远:中学吧,特别喜欢应该是三十岁以后,四十岁以后就非常清晰地意识到必须要独处,必须要有那种自由的感觉,不然就什么也做不了。陈冲:那种时候就是天马行空的时候。许知远:觉得在任何时间都应该有欲望,或者勇气,或者可能性,开始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些现在都是陈词滥调,但我还是挺渴望的。普鲁斯特说,只有一个内心很匮乏的人,才喜欢不断地见识外面的风景,我想我可能就是内心匮乏吧。陈冲:没有啦,你其实是在那里见识内心的风景。独处就是在见识内心的风景。这个时候你应该就是你自己。许知远:越是自己的时候,整个世界就越丰沛。所有的时空都向你涌来。陈冲:对。因为太难做自己了,尤其在人跟前,太难做自己了。许知远: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呀。陈冲:所以需要独处啊。
    —— 引自第1184页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十三邀:我们时代的头脑与心灵 (全四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