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走向民间

书名:士人走向民间宋元变革与社会转型
作者:王瑞来
译者:
ISBN:9787559861214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54
豆瓣评分: 7.6

书籍简介:

一部宋元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从宋元之际金榜题名后的士人精英的命运切入,探索宋元社会转型,以及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形成的基础,揭示中国历史走向。大学问出品 聚焦南宋至元的二百多年的历史变革,勾勒中国社会由南宋历元、走入明清、走向近代的步履。虞云国、黄宽重、李治安、平田茂樹、龚延明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宋元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作者以“宋元变革”为视角,从宋元之际士人精英的命运切入,展现了他们金榜题名后不得不面对“千人竞渡”、仕途升迁艰难的局面,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科举及第的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做官转为经商、教书、经营田产、出家等,流向开始多元化。书中案例鲜活,史料详实,作者将宏观勾勒与个案考察结合,展示了宋元变革下社会转型的种种样相,探索了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形成的基础,从大历史视野将唐宋变革与宋元变革上下连贯,勾勒中国社会由南宋历元、进入明清、走向近代的步履。 1.虞云国、黄宽重、李治安、平田茂樹、龚延明等宋史、元史学术名家一致推荐。 2.一部宋元史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本书深掘学术界向来较少触及的宋元议题,“宋元变革论”是继“唐宋变革论”之后,中国本土出身的学者王瑞来先生明确提出的重大议题。作者主张向下看历史,探索宋元社会转型,揭示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形成之基础,以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为宋元明转型之说提供坚实而有创见的新观点。 3.以登科及第后的士人命运为切入点,从中窥见宋元社会的转型。南宋时期的读书人金榜题名后,就能马上任官吗?士人在面对仕途升迁难的局面时,该何去何从?对宋元时期的读书人而言,宇宙的尽头还是“编制”吗?经商、教书、经营田产、为吏、出家……士人流向多元化,并引领了当时社会的转型。 4.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兼具。本书在个案的微观研究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建立跨朝代的宏观论述。聚焦南宋至元的二百多年的历史变革,从大历史视野勾勒中国社会由南宋历元、走入明清、走向近代的步履。 5.史料详实,案例剖析精彩、生动,语言流畅、可读性强。通过对杨万里、周必大、黄公望、赵孟頫、管道升等人的命运展开分析,可以窥见他们面对“千人竞渡”“员多阙少”等局面时,为追求仕途升迁而奔波忙碌之窘相。作者的语言细腻流畅,见解独到而富有启迪。 6.装帧设计紧扣主题。图书封面以《十八学士于志宁书赞卷》《南都繁会图卷》为素材,封面中士人形象在主要位置,体现了士人引领社会转型,繁荣了民间的方方面面;而没有全部展露的脸部,则表达了士人流向“变”的不确定,给人一种思考。 【名家推荐】 本书在结构上,既有大笔如椽的宏观勾勒,又有扎实严谨的制度分析,还有细针密线的个案考察,令宋元变革的历史场景有血有肉而可征可信。在表达上,知性睿智的评骘议论,细致生动的人物摹写,跳脱不羁的行文风格,让宋元变革的历史叙事情理兼具而文采斐然。凡持历史的假设是多元开放之见者,可期开卷有益,启悟匪浅。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虞云国 本书是一部在个案的微观研究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建立跨朝代、宏观论述的典范著作。本书深掘学术界向来较少触及的宋元议题,为宋元明转型之说提供坚实而有创见的新观点,是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兼具、引领开展此一研究议题的开创性论述。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兼职研究员 黄宽重 这是一部读来饶有旨趣的好书。它以江南为基本场景,聚焦社会知识精英——士大夫,讲述剖析诸多生动鲜活的个案,揭示二百年间士人根植乡土、观念变化,以及儒学发展等面向,从“大历史”视野将唐宋变革与宋元变革上下连贯,勾勒中国社会由南宋历元、进入明清、走向近代的步履。笔调清新,文采飞扬,见解独到而富有启迪。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前会长 李治安 谨此推荐王瑞来的著作。目前,在中国史学界提出“唐宋变革论”“两宋分期论”“宋元明变迁论”“明末清初分期论”等各种论述时代变化的议题。其中不足之处,则是缺少论述从南宋至元演变的成果。本书运用这一时期多种多样的史料,从“文化史”的视角进行了考察。内藤湖南的历史学尽管论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各种变化,其核心还是一直从“中国文化”的演变着眼的。北宋的文化经由南宋至元是如何发展的,本书正是从“唐宋变革论”的提倡者内藤湖南未能完成的议题入手,展开了精彩论述。 ——大阪公立大学教授、日本宋代史研究会前会长 平田茂樹 本书的亮点是抓住了宋代入元发生的重大社会变革——宋元变革的把手,这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这项研究成果的贡献,让学界对近世中国的审视,不再停留于“唐宋变革论”,而是进一步向下引向宋元至明清的社会转型。这在中国史研究之域,具有引领作用。 ——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龚延明 王瑞来先生提倡的“宋元变革论”的内涵是怎样的?它与20世纪初内藤湖南提倡的“唐宋变革论”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官职数量减少,而随着科举制度的成熟,涌现了大量的科举及第者,但是金榜题名后的士人却不能马上任官,不得不面对改官难、入官时“千人竞渡”“员多阙少”的局面,大量仕途艰难的士人何去何从?对宋元时期的读书人来说,宇宙的尽头还是“编制”吗?士人们是“学而优则仕”还是“读书不求官”?元朝一度停废科举,那些社会精英的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士人精英的多元流向对社会、文化,甚至对明清地域社会、乡绅社会的形成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书一一揭晓谜底的同时,也让您从全新的视角理解宋元社会,以及南宋以后的中国历史之走向。

作者简介:

王瑞来,史学博士,现为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并执教于早稻田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出版《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等中日文版学术研究和古籍整理著作27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专注于士大夫政治和宋元变革论两大议题的研究。

书友短评:

@ 斯坦利•赵 王瑞来,史学博士,现为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在北宋,士人通过科举的方式走出地方,步人仕途,主要流动指向是向上向着中央流动。而南宋士人的流向则呈现出多元化,其中主要指向是向下向地方流动。这并不仅仅是出于现实谋生计出路的考量,流向的多元化,在士人内心,也并没有与平生秉持的理念相违背。既然致君行道的上行路线走不通,转向移风易俗的下行路线。全书围绕此主题展开,对南宋以来的士大夫的下行进行了多篇专题研究,将士大夫下行和多元化加以刻画,元代部分是对于南宋这一趋势的加强。本书可以与余英时的《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对比阅读,从借君行道到觉民行道的下行,应该是可以对照的。当然,王瑞来的个案分析要更加细致和突出。相当于对余英时提出,南宋已经有了觉民行道,而不是从明代才如此。 @ 无明 优缺点均突出!阅读本书可以士人登第后的选人改官作为主线,因途径单一,员多阙少,宽进严出,导致士人被迫将发展方向转至地方(横向)、民间。而南方发展为南宋,元,明,清之经济核心,因此南制极具代表性。其中亮点在二(杨万里、罗大经两处)、三(等贵贱,乡评,废科举正面意义三处)编。但,此论梳理缺乏数据资料对比,即究竟是政治地理学下南制北制差异还是王朝前期后期分别?资料方面:缺落第举子(黄云鹤),缺科举难度(祝尚书),缺南北制差异影响(饭山知保)成果。此外,作者尊奉“宋元变革说”,空间纬度上地方社会化着墨甚多,但在时间纬度上有倒果为因之嫌。强调向后看,缺乏纵向对比,未厘清北南宋差异。如官阙矛盾,人地矛盾,方向差异,不仅未与唐,北宋进行比较,甚至不与明,清前期进行比较,实有自说自话之嫌🙏🏻。 @ 格野 宋元变革论

书籍目录

自 序
绪论: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
第一编 科举改官与士人流向
第一章 金榜题名后——“破白”与“合尖”
第二章 士人流向与社会转型
第二编 士人走向民间与根植地方
第一章 “内举不避亲”
第二章 民间士人样相个案观察——杨万里集外佚文考释
第三章 小官僚大投射——罗大经的故事
第四章 科举家族与地域网络——由周必大《曾南夫提举文集序》切入的考察
第五章 写意黄公望——由宋入元:一个人折射的大时代
第六章 管道升的世界——诗情画意中凸显的社会性别
第三编 士人观念变化与社会转型
第一章 “读书不求官”——宋元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观念变化溯源
第二章 两个对立的“等贵贱”
第三章 “乡评不可掩”——时代变革中的南宋地方社会
第四章 从同年到同乡
第五章 科举取消的历史——元代士人的心态变化与职业取向
第四编 宋元变革与儒学演进
第一章 宋元变革视域下的江南儒学
第二章 朱子学何以会成为宋元以后的儒学主流
第三章 蜀道通天下——道学发展史上魏了翁定位申论
并非结语的重申——宋元变革论再阐释
附录:From Early Modern to Modern Times: A Brief Survey of the Song-Yuan Transition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 我将视角聚焦在江南,让我们从明清向前回溯。以明清为主的近代以前江南研究,已经有了丰富的研究积累。台湾学者刘石吉认为:“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市镇的兴起,在江南更是普遍与突出的现象,经济结构在此起了大变化,初期的资本主义业已萌芽发展。19世纪中叶西方经济势力冲击到中国沿海,以及近代通商口岸都市出现之前,江南地区的‘近代化’(不是“西化’)的程度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准。”①樊树志也指出:“江南地区经过长期的开发,到明代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时期,最先显示出传统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社会转型初露端倪。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农民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乡村工业化(即学者们所说的早期工业化),在丝织业、棉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到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严格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人了‘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②那么,需要追问的是,明清江南高度的商品经济与早期工业化是从天而降的异军突起吗?
    —— 引自章节:第一编科举改官与士人流向
  • 江南商业市镇发展的最初高潮出现在南宋②,商业经济的兴起引发传统经济结构性变化,江南农村经济在宋代,特别在南宋已演变成为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在内的有机体系。③保守地说,宋代每年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总额大致在1亿贯。商业信用开始发达,从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开始,南宋多次发行的会子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④南宋在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从北宋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⑤,海外贸易成为南宋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
    —— 引自章节:第一编科举改官与士人流向
  •   大学问·学术名家作品系列(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大宋之变》《儒学的近代转型》。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士人走向民间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