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有时

书名:生死有时美国医院如何形塑死亡
作者:[美]莎伦·考夫曼
译者:初丽岩,王清伟
ISBN:9787544497985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80
豆瓣评分: 7.8

书籍简介:

美国医学人类学会新千年图书奖 ★这是一本关于时间和死亡的书籍。由官僚制度、言语辞令、机械设备及程序步骤定义了的美国医院,组织安排了医院围墙里的时间和死亡,创造出一种新的现实——被带进生命的死亡。这也是一本关于医院文化的书籍。这种文化在医院关于死亡的深刻内在矛盾中居主导地位,迫使患者、家庭、医护人员不得不做出似乎不可能的选择, 并引发一场全美上下轰轰烈烈的关于“死亡问题”的讨论。本书描绘了患者走进和穿越生死之间,被称之为灰色地带的旅程,以及围绕着这一旅程的文化现象。本书通过还原医护人员、入住医院的重症患者以及必须决定治疗方案的患者家属的亲身经历,探索美国医院如何形塑其围墙里所发生的死亡,也探索这种格局得以建立的社会根源。 ★这是一种彰显勇气和服务公众的行为。——《旧金山纪事报》 ★通过27段叙述,(考夫曼)以惊人的准确性和细节描述了死亡临近时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和医院所共同参与的、一支复杂且经常是麻烦重重的舞蹈…… 作为一个花大量时间参与重症监护室临终讨论的人,我发现这些叙述真实,而且非常熟悉……对于愿意审视自己在患者临终时进行的医疗护理行为的医生来说,这些故事将会证明是很有启发性的。 ——保罗·巴斯克姆 医学博士 《美国医学协会杂志》 ★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倾听美国医生在照顾濒危患者及其家属时进行的对话,以及他们面对的问题;就像是面临着那些没有人——即使是有生前嘱托的人——能够真正计划好的、悲伤的选择。莎伦·考夫曼生动地描述了那些悲伤的场景。或者更现实的是,待我们当中那些必须死在医院里的人,等到的是开启被现代技术改造和拉伸的“死亡过程”,这些无人能掌控。 ——霍华德·斯皮罗 医学博士 耶鲁大学医学院 ★这是一段引人入胜的陈述,讲述了人们如何结束他们的生命,以及我们能够并且必须做些什么来缓解他们最后这段行程的痛苦……我高度推荐这本书。对于美国医院对如何形塑死亡一事,这是一部令人难以置信的、经过缜密调研的、出色的、很接地气的作品……我感谢考夫曼博士,为她的勇气和对患者、患者家属及我们这些医护人员的敏感性。 ——琼·赫曼 《肿瘤学时报 》 ★考夫曼本可以通过更加晦涩的叙述让写这本书少一些痛苦……。她本可以通过提取热点问题并过度简化使它们更加耸人听闻……。但是她没有。她的语句清晰直接……。这使得《生死有时》一书成为了一种彰显勇气和服务公众的行为。现在,政策制定者们,医疗机构,和个体读者将无处躲藏。 ——威廉·S.·考文斯基 《旧金山纪事报》 ★本书出色地,及时地解释了美国社会人们为什么死亡或者被维持活着状态……读完本书,你会感到,尽管未来尚未可知,你至少对不可避免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了解,或许也更有能力应对它。 ——《今日美国》 考夫曼在医学和人性之间,在‘坚持’和‘放手’之间,在疾病和终止生命之间划定了艰难的界限……。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见证,见证了我们如何管理死亡及其意义。对于专业人员和普通读者而言这都是一本必读书。 ★——托马斯·林奇 《殡葬人手记》 和《动与静的身体》作者

作者简介:

莎伦·考夫曼(Sharon R. Kaufman),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健康与老年研究所、社会与行为科学系教授,人类学、历史和社会医学系主任。考夫曼的研究兴趣包括一些相互关联的主题,如老年认同、主体性与晚年生活的意义,社会变迁与医学文化的转型,美国医院文化与晚期病人的临终,生物科技与伦理、医疗实践的关系,老年医疗保险政策与卫生保健体系改革,以及生命本身的人类学。由此可见,她的研究涉及医学人类学和老年人类学的许多核心议题。

书友短评:

@ 0 国内这几年热衷出版医学人文类书籍,这也合乎我的胃口,因为医院既是符号互动论研究的绝佳场所,也能做出美妙的福柯式历史研究,可惜至今没有学生听我的鼓动。这本书是其中较好或者说较为学术的一本,引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虽然民族志可以写得更有趣。 @ 染安 3.5 在社科层面死亡变得过于具体 而实现的路径就如此纷繁 在俗世事务中纠缠不清 @ 阿罗德斯 我想读的是《最好的告别》那种关于死亡,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的哲思,然而本书的侧重点在于医疗报销制度、医院技术手段、病人及家属三者之间的妥协与斗争,是控制死亡与有尊严的死亡之间的张力,是对不够疏离的科学的担忧,对不够融入的人文的焦虑。如此我想了解的几乎一言以概,并未解决我的困惑,书里介绍的我又不怎么感兴趣,加之翻译的稀里糊涂,读起来也佶屈聱牙,所以我对本书印象很一般。 @ 酷酷森 跟这本怎么就没缘,推推拉拉几次怎么就看不进去,以后有缘读原版吧 @ 大摇大摆 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原文本身的问题,句子很长很啰嗦,再加上很多的破折号,很难读。不过看了27个案例有收获。 @ lianghao 可能我还是对医学人类学不太感兴趣吧。翻译不算好,但也不算坏,能凑合看下去。印象深的就是医学技术的进步形成了一种张力,即对死亡持拒绝态度的医学救治与人必有一死的矛盾。技术的进步也造成了人类对死亡认定标准的混乱,使得人类对生与死的界限更加难以把握。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困境:死亡成了一种新难题
第一章 死亡与医院文化
第二章 活着死去:“人”和濒死体验
第二部分 医院体系:时间和治疗路径的力量
第三章 死亡时间的转变:从临终看护到收费治疗
第四章 推动事务的进程
I. 激进干预路径
II. 心肺复苏的悖论:激进干预路径上对它的亲近与规避
III. 旋转门式路径
第五章 等待
I. 阻碍事务的进程
II. “再等一等看”:老年人的不确定状况
Ⅲ. 共识和预感:观望着等待 222
第三部分 应对患者状态的政治策略与修辞技巧:“痛苦”“尊严”与“生活质量”
第六章 设计死亡
第七章 生命支持
第八章 隐秘之地:作为一种生命形式的模糊地带
I. 专门病区:没有治疗路径的日常,没有终点的生命
II. “有尊严的死亡”的阴暗面
第九章 形成中的文化
附录 A 关于本研究的说明
附录 B 关于多样性的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上教人文:医学人文(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诉说忧伤》《静默之身》。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生死有时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