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

书名:上帝粒子诺奖大师写给所有人的粒子物理趣史
作者:[美]利昂·莱德曼/[美]迪克·泰雷西
译者:米绪军/古宏伟/赵建辉/陈宏伟
ISBN:9787572705069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6-3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80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成分是什么? 本书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开始讲起,追述了从伽利略到牛顿、再到麦克斯韦和法拉第等一代代经典物理学家对基本粒子的探索过程。其后量子理论的诞生,在物理学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而大型粒子加速器的出现,又使得粒子物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惊人的成果不断涌现,人类向着宇宙终极粒子和万物理论不断迈进,若能成功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则无疑意味着这条探索之路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 作者利昂·莱德曼自20世纪中叶起,一直身处粒子物理研究领域的中心,亲眼见证、亲身参与甚至亲自主导了当代粒子物理学的许多重大进展,其本人也因相关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本书中,莱德曼不但把宇称不守恒、标准模型等深刻理论阐释得清晰明白,而且将多种夸克、中微子等的发现历程讲述得曲折生动。此外,无论是费米用“曼哈顿工程”中撞死的狼来计算沙漠中的狼群总数,还是李政道在中餐馆点菜时显出的派头,物理学家们的风采被作者描摹得极为生动,趣味盎然。

作者简介:

利昂·莱德曼:著名物理学家,1922年生于纽约,1951年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1958年后任该校教授,1979—1989年任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主任,并主持设计了超导超级对撞机建造计划。他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成果卓著,于198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莱德曼热衷于科学教育事业,曾任美国科学促进会理事会主席。2018年10月,莱德曼在爱达荷州去世,享年96岁。

迪克·泰雷西:著名作家,曾任《集萃》(Omni)杂志编辑。

书友短评:

@ 过客 粒子物理的经典之作。作者利昂·莱德曼是顶尖的粒子物理学家,他发现了μ中微子和底夸克,因此在这本书中他既是叙事者、也是(半个)主人公;也正是这本书,使希格斯玻色子有了“上帝粒子”这一称呼。这也是一本循序渐进的科普书,作者假定他的写作对象是没有物理学知识的普通人,因此从最基础的物理学(力、电、光、量子等)开始,逐步推演至亚原子领域,是该学科比较好读的一本书;除了必要的内容,这本书大部分是在讲故事,因此也可以视为一部亚原子粒子的传记。利昂·莱德曼是以幽默著称的物理学家,这本书非常鲜明地融入了这一特色,有许多幽默的故事和对话。这本书的人名翻译值得一提:在指物理学家的时候,Boyle应该翻译成波义耳,Thomson应该翻译成汤姆森;指教宗的时候,John Paul应该翻译成若望·保禄。 @ 郑亚苏 这本书终于翻译进来了。在我记忆里,大概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和我说欧洲在搞一个大型强子对撞机,他告诉我这东西是为了模拟宇宙大爆炸,搞不好要撞出一个黑洞,十天就能把地球吞噬,霍金还为此赌了一英镑。这个事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为这事抑郁了好几周,以为人类要因科学家的好奇心灭亡了。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被发现了,这一发现在未来将完全改变人类进程,分析它和研究它需要很久,在这个过程中对着物理学的进程,化学、生物学、历史学都会产生新的变化。而我们的道德、审美也最终会因此改变。就像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那些理论和发现对人类的影响那样。因此,阅读这本书就很必要。作者不仅是诺奖得主,还是专门从事粒子研究和对撞机研究的。书写的很有体系,语言有魅力。 @ 过客 虽名为"通识",但其实挺难的。外国科普书喜欢把科学家、作者自己、科技史、科技知识混在一起写,本书和《纠缠的树》都是这个写法。对于中国的科普读者的阅读习惯来说,读起来就感觉有些罗嗦,重点不突出,甚至是莫名其妙。如本书,作者为了引出大统一理论,引子是巴别塔……另外,外国科普书还有个问题,就是难以和我们高中的理科常识完全对接上——书中有些知识讲得罗嗦,有些我们不知道的知识书中又讲得太简略。总之是有阅读门槛的。本书起点不高,但上限很高。个人而言,后半本就读不懂了。我能明白作者竭尽所能,想让我明白,但奈何作者还是高估了我。就如几年前,听潘建伟讲座,能非常明显感到他努力地给量子物理外行科普,但讲到后面,我还是听不懂。现在越来越觉得,科普是科技本身之外的另一门学问。 @ 默小奥 个人不太喜欢这本书,算是我读过的所有物理书中最不喜欢的一本。作者夹杂了太多跟主题无关的但很私人的小细节进去,大概是想以美剧的方式来讲清楚上帝粒子这般微观的物理世界吧。在我看来是失败的,真正重点的东西并没有以爱因斯坦对物理理论表达的标准讲好,所以我也没学到什么新东西。 @ 郑亚苏 在现代物理学中,宇宙大爆炸已经不再是学说了,而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了。人类已知圈越大,未知圈一定会更大。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知道的事情越多,我们会发现还有更多未知的事情也很多,它们等待我们去了解,去开发,去探讨。 @ 今夕何夕 不知道是原版就是这样还是翻译的问题,文章既缺少通俗趣味性也没有物理课本的准确性,而且弯弯绕绕。烂。 @ 西山 太啰嗦太拖沓,以至于我看不下去了

书籍目录

"序
“人物”表
第1 章 看不见的足球
第2 章 第一位粒子物理学家
第3 章 寻找原子:力学
第4 章 仍在寻找原子:化学家和电学家
第5 章 裸原子
第6 章 加速器:它们粉碎原子,不是吗?
第7 章 “原子”!
第8 章 最后的上帝粒子
第9 章 内空间、外空间和时间前的时间
致谢
历史注解及参考文献
译后记
校译后记
"
· · · · · ·

  • 如果像开普勒发现的那样,行星围绕着位于一个焦点上的太阳作完美的椭圆运动,那么大自然一定偏爱数学。有人——也许是上帝——看着地球说:“我喜欢数学图形。”其实,要证明大自然喜欢数学图形很简单,拿起一块石头扔出去,它就会划出一道非常漂亮的抛物线。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话,这将是一条完美的抛物线。
    —— 引自第89页
  • 物理学家只听数学家的,而数学家只听上帝的(尽管你很难找到一个那样谦虚的数学家)。
    —— 引自第14页
  •   诺奖大师通识系列(共4册),这套丛书还有《费曼经典》《莱德曼量子物理通识讲义》《永不停息的宇宙》。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上帝粒子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