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oshutianxia.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18100629-65588ca5be2b7.jpg)
书名:儒家与启蒙哲学会通视野下的当前中国思想(增订本)
作者:丁耘
译者:
ISBN:978710806881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
豆瓣评分: 7.9
书籍简介:
新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前所难料的新处境。 中国思想界的问题旨趣与研究方式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可以说在一个更完整的视野里,以更真切的方式重新开展了“古今中西”问题的讨论。《儒家与启蒙》即是以自己的方式探究了古今中西之辩的思想症结,并从哲学会通的角度加以深入。 作者认为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主要线索是启蒙主体性自我扬弃的辩证法。而在以西方古典哲学的方式观察并描绘出现代生活世界本身的政治性之后,被扬弃的启蒙主体性就在本质的政治一维上重新获得了一个体会、进入并激活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道路。作者依据这条道路,分别就启蒙与儒家的关系及其哲学根据做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第一版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新世纪头十年的主要文章。本次再版,作者做了增删,增加了近十年的一些相关文章,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其对“古今中西”问题的最新思考与理论推进。
作者简介:
丁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有《道体学引论》《中道之国》等,译有马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之基本问题》。
书友短评:
@ Willionvii 我其实真的很想打五星,但是看到最后一篇文章真的不能打出来五星了。几篇回顾 十年前的文集。软文多于论文。第一编中:《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以李泽厚为中心》是整体对八九十年代中国思想界的问题域梳理与思想史总结,《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抑或狐狸的?》围绕甘阳梳理八九十年代的“文化——政治问题”,可以视作第一篇的补充。第二编中最后两篇梁漱溟和儒家与马克思主义较好。上述皆是软文,但软文所囊括的思想史梳理却很见丁耘的学术功力。第三编论文居多,一半是对学术翻译的讨论,《是与易》最佳。以上三编未提到篇目看看也无妨,适合午后休息。 @ 人造天堂 首章“三十年思想史”宏大而雄辩,“文化民族主义”是为续篇,两章对读,乃解其义:历史性地认识自身。“古今之争”强调“如何认识”,“将错就错”意在“如何行动”。因此,“真正明智的古典派不会在言辞上强调古今之争”,实质性的古今贯通必然要求论述上具有双重出发点:现代共合国与儒家传统。但这一双重出发点如何在思想史中展开?这是第二篇的旨趣所在。“儒家之断续”,所纠葛不清的关键在于“何为现代国家”这一根本性的题目。从大同立教到新民说,再激跃至民主与科学,这一结果是“救亡”的逻辑展开:“救亡的历史目的乃建立现代国家,而现代国家的正当性论证只能来自启蒙”,反之,如何理解现代国家也将决定如何定义启蒙。因此,“探索中国现代性的实际根据”,并最终以《儒家与启蒙》为题是对“古今必然冲突”或“古今截然对立”的破题。 @ 小小_崇延潭 十年前的文集。软文多于论文。第一编中:《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以李泽厚为中心》是整体对八九十年代中国思想界的问题域梳理与思想史总结,《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抑或狐狸的?》围绕甘阳梳理八九十年代的“文化——政治问题”,可以视作第一篇的补充。第二编中最后两篇梁漱溟和儒家与马克思主义较好。上述皆是软文,但软文所囊括的思想史梳理却很见丁耘的学术功力。第三编论文居多,一半是对学术翻译的讨论,《是与易》最佳。以上三编未提到篇目看看也无妨,适合午后休息。
引言 重启古今中西之问
第一编 启蒙主启蒙主体性之终结
1.启蒙主体性与三十年思想史
2.文化民族主义,刺猬的还是狐狸的
3.现时代知识分子如何以天下为己任
第二编 儒家之断续
略评当前儒学的政治论述
张广生《返本开新——近世今文经与儒家政教》序言
康有为:在十九与二十世纪之间——章永乐《万国竞争》序
新民与庶民——新文化运动中的梁启超问题
五四、儒家与启蒙
中国哲学无法不直面梁漱溟的遗产(访谈)
大陆新儒家与儒家社会主义
第三编 哲学之会通与分际
论西方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阶段
哲学与神学的政治对照——《会饮篇》解
是与易
易传与生生
后记
修订版后记
· · · · · ·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共29册),这套丛书还有《东亚儒学九论》《教养与文明》《“立面”的误会》《自杀作为中国问题》《现代艺术的边界》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