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
作者:(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译者:陆兴华/许煜
ISBN:9787568902489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08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 编辑推荐 – •斯蒂格勒教授两访中国,带来系列精彩讲座 •在人类纪里,艺术为何?艺术何为? •我们应当如何克服身处其中的人类纪? •一次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邀约亟待您的参与 – 内容简介 – 本书囊括了斯蒂格勒教授受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的邀请,于2015年2月26日至3月4日和2016年3月17日至20日,两次访问中国美术学院所作的关于数码时代普遍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和元电影、书写、屏幕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的系列讲座;以及2015年3月6日在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如何克服我们身处其中的“人类纪”的讲座发言。这几场讲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鲜的思考与批判,又牵引出他庞大深厚的哲学框架和系统。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1952— ),哲学家。现为法国蓬皮杜中心创新与研究所(IRI)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历任法国国立视听中心(INA)、声学与音乐研究中心(IRCAM)主任、蓬皮杜中心文化部主任。其在德里达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与代表作《技术与时间》(三卷本)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 译者简介 –
陆兴华,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法国思想和艺术理论研究。著有《当代艺术做什么?》、《让快乐排好队:巴尔特全书》和《哲学当务之急:当代法国思想六论》等书。
许煜,现任教于德国吕讷堡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研究员、法国西蒙东国际研究中心 (CIDES) 研究员。著有《On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Objects》、《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 An Essay in Cosmotechnics》等书。
书友短评:
@ 象倌 斯蒂格勒把欲望的源头放在了一个普遍的但又不可争论与证明的神秘中,它是在必要的错失中个人生成的领会。斯蒂格勒有意地拒绝使用西方和基督教式的用语:爱;我想他是在避免上帝的符号中掺杂的“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上帝的死中已遭到了审判,却依然滋长在尸体之中。但欲望与爱毕竟无法等同,过分的无菌反倒使得欲望的力量孱弱,从而无法在土地之中生根。或许,我们应该庆幸上帝之死,神的不存在反倒使得自身纯净无瑕,神不会应自身的不存在而无法成为普遍之爱的对象,至少我们很难做到在神秘中无对象地投射欲望。爱同时包含着方向与距离,但欲望不是。(误)(我莽撞了)欲望是不可能的,它是变成了绝对的分离本身的不可能性。不渴望与它所渴望的东西相融合的欲望。 @ Vintage瑶瑶 斯蒂格勒说我们在技术时代不会再爱了 到底是谁不会再爱了 ?有爱的人充满热爱地活着, 无爱的人死去 ,或者像死人一样活着 @ 豆友65040403 大部分内容不知所云;喜欢几个点:1.把无产阶级化描述成savoir-faire和savoir-vivre的消亡;2.重申亲自实践作为一种理解和阅读的必经之路;3.对感知的破坏是由消费主义对注意力系统性重组开始的。 @ 恶鸟 制造了新概念,也就造就了新空间,但仍不是究极的 @ baiya “这几场讲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鲜的思考与批判,又牵引出他庞大深厚的哲学框架和系统。” @ 黎 就工业资本主义和数字资本主义转化中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进行了梳理,人是如何从关注质量变成关注数量,从而使得对人的关注变成了对踪迹的关注。 @ 蜘蛛莉莉 很多处没有理解,但读得很入迷。(哲学家想要离开洞穴,而电影-爱人想要站在摄影机的后面,或者进入屏幕)(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 LadyMistake 补 @ kubrick.sh 强调“有教养的庸俗者”概念 着重区别欲望与驱力 就是感觉一直在围绕解决方案打转 多少显得隔靴搔痒 @ 椎名果园 圈儿话有点多
[编按]
写在前面的话
[序言]
哲学作为武器 许 煜
[导论]
克服技术-书写的毒性
——斯蒂格勒论数码性与当代艺术 陆兴华
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
感性的无产阶级化
审美判断引向个体化过程
业余爱好者的争论
自动化社会里的超控制艺术
人类纪里的艺术、差异与重复
梦的器官学与元电影 (上)
梦的器官学与元电影 (下)
书写的屏幕
快感、欲望和默契
[附录]
为一个负熵的未来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