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诠释学:真理与方法修订版
作者:[德]H.G.伽达默尔
译者:洪汉鼎
ISBN:9787100078726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1-6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558
豆瓣评分: 9.5
书籍简介:
《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的代表作,出版于1960年,先后再版了五次,1972年以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自它问世以来,不仅西方哲学和美学受到它的重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迅速波及到西方的文艺批评理论、历史学、法学和神学等人文科学领域。在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可以说是继胡塞尔德《逻辑研究》(1900)、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真理与方法》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第二卷为《补充与索引》。
作者简介:
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1900-2002),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哲学诠释学的代表人物。《真理与方法》这部巨著是加达默尔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诠释学的经典。
书友短评:
@ 总是觉得很饿 “在经验所及并且可以追问其合法性的一切地方,去探寻那种超出科学方法论控制范围的对真理的经验”。 @ [已注销] 读很多遍了,受益匪浅。 @ 里相玉 原本差点被厚度劝退,但架不住真好看嘿嘿(º﹃º) @ 叶梓涛 【1-30、100-170】没能一口气看完,但是翻翻大意还是明晰的,之前读着居然有种“这是不是我的前世写的”的错觉,和我自己的许多思极为契,因为自己也是思游戏,所以对于严肃、主客等思索亦是自己一点点走出来的,真是奇特。既然如此,也算有缘,希望论文写得完,2018.5.26读书x王者荣耀,体验一般般哈哈。 @ 阿梨 常读常新 @ 喝水大王 有空重读。 @ 沈老师 居然稀里糊涂地读完了下册的绝大部分篇什,我甚至感觉有些匪夷所思,一本如此“厚重”的书,读完了这些究竟能收获什么??? @ 里相玉 原本差点被厚度劝退,但架不住真好看嘿嘿(º﹃º) @ 秋明 哲学虐我千百遍 @ 叶梓涛 【1-30、100-170】没能一口气看完,但是翻翻大意还是明晰的,之前读着居然有种“这是不是我的前世写的”的错觉,和我自己的许多思极为契,因为自己也是思游戏,所以对于严肃、主客等思索亦是自己一点点走出来的,真是奇特。既然如此,也算有缘,希望论文写得完,2018.5.26读书x王者荣耀,体验一般般哈哈。
《诠释学·真理与方法(修订译本)1》目录:
诠释学I
导言
第一部分 艺术经验里真理问题的展现
I 审美领域的超越
1. 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
a)方法论问题
b)人文主义的几个主导概念
α)教化(Bildung)
β)共通感(Sensus communis)
γ)判断力(Urteilskraft)
δ)趣味(Geschmack)
2. 康德的批判所导致的美学主体化倾向
a)康德关于趣味和天才的学说
α)趣味的先验特征
β)关于自由美和依存美的学说
γ)美的理想的学说
δ)自然和艺术中美的功利性
ε)趣味和天才的关系
b)天才说美学和体验概念
α)天才概念的推广
β)“体验”一词的历史
γ)体验概念
c)体验艺术的界限,为譬喻恢复名誉
3. 艺术真理问题的重新提出
a)审美教化质疑
b)对审美意识抽象的批判
Ⅱ 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
1. 作为本体论阐释主线的游戏
a)游戏概念
b)向构成物的转化与彻底的中介
c)审美存在的时间性
d)悲剧的例证
2. 美学的和诠释学的结论
a)绘画的本体论意义
b)偶缘物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
c)文学的边界位置
d)作为诠释学任务的重构和综合
第二部分 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
I 历史的准备
1. 浪漫主义诠释学及其在历史学中的应用质疑
a)诠释学在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时期之间的本质转变
α)浪漫主义诠释学的前史
β)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诠释学设想
b)浪漫主义诠释学之后的历史学派
α)面对整个世界史理想的困境
β)兰克的历史世界观
γ)在J.G.德罗伊森那里历史学和诠释学的关系
2. 狄尔泰陷入历史主义困境
a)从历史学的认识论问题到为精神科学奠定诠释学基础
b)在狄尔泰关于历史意识的分析中科学和生命哲学的冲突
3. 通过现象学研究对认识论问题的克服
a)胡塞尔和约尔克伯爵的生命概念
b)海德格尔关于诠释学现象学的筹划
Ⅱ 一种诠释学经验理论的基本特征
1.理解的历史性上升为诠释学原则
a)诠释学循环和前见问题
α)海德格尔对理解前结构的揭示
β)启蒙运动对前见的贬斥
b)作为理解条件的前见
α)为权威和传统正名
β)古典型的例证
c)时间距离的诠释学意义
d)效果历史原则
2. 诠释学基本问题的重新发现
a)诠释学的应用问题
b)亚里士多德诠释学的现实意义
c)法学诠释学的典范意义
3. 对效果历史意识的分析
a)反思哲学的界限
b)经验概念和诠释学经验的本质
c)问题在诠释学里的优先性
α)柏拉图辩证法的范例
β)问和答的逻辑
第三部分 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
1. 语言作为诠释学经验之媒介
a)语言性作为诠释学对象之规定
b)语言性作为诠释学过程之规定
2. “语言”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发展
a)语言和逻各斯(Logos)
b)语言和话语(Verbum)
c)语言和概念构成(Begriffsbildung)
3. 语言作为诠释学本体论的视域
a)语言作为世界经验
b)语言中心及其思辨结构
c)诠释学的普遍性观点
版本
诠释学Ⅱ
Ⅰ 导论
1. 在现象学和辩证法之间
——一种自我批判的尝试(1985年)
Ⅱ 准备
2. 当今德国哲学中的历史问题(1943年)
3. 精神科学中的真理(1953年)
4. 什么是真理?(1957年)
5. 论理解的循环(1959年)
6. 事情的本质和事物的语言(1960年)
7. 作为哲学的概念史(1970年)
8. 古典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1968年)
Ⅲ 补充
9. 自我理解的疑难性
——关于去神话化问题的诠释学讨论(1961年)
10. 历史的连续性和存在的瞬间(1965年)
11. 人和语言(1966年)
12. 论未来的规划(1965年)
13. 语义学和诠释学(1968年)
14. 语言和理解(1970年)
15. 语言能在多大程度上规定思维?(1970年)
16. 无谈话能力(1972年)
Ⅳ 发展
17. 诠释学问题的普遍性(1966年)
18. 修辞学、诠释学和意识形态批判
——对《真理与方法》再作后设批判性的解释(1967年)
19. 答《诠释学和意识形态批判》(1971年)
20. 修辞学和诠释学(1976年)
21. 逻辑学还是修辞学?
——再论诠释学前史(1976年)
22. 作为理论和实践双重任务的诠释学(1978年)
23. 实践理性问题(1980年)
24. 文本和解释(1983年)
25. 解毁和解构(1985年)
V 附录
26. 补注I—Ⅵ(1960年)
27. 诠释学与历史主义(1965年)
28. 诠释学(1969年)
29. 第2版序言(1965年)
30. 第3版后记(1972年)
31.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自述(1973)
本书论文版源
中译注
第1卷
第2卷
概念、名词索引(汉—德)
概念、名词索引(德—汉)
人名索引(汉—德)
人名索引(德—汉)
本书所引经典文献
译后记
《真理与方法》修订本
译后记
《诠释学·真理与方法(修订译本)(2)》目录:
I导论
1.在现象学和辩证法之间
——一种自我批判的尝试(1985年)
Ⅱ准备
2.当今德国哲学中的历史问题(1943年)
3.精神科学中的真理(1953年)
4.什么是真理?(1957年)
5.论理解的循环(1959年)
6.事情的本质和事物的语言(1960年)
7.作为哲学的概念史(1970年)
8.古典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1968年)补充
9.自我理解的疑难性
——关于去神话化问题的诠释学讨论(1961年)
10.历史的连续性和存在的瞬间(1965年)
……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