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

书名:清算华尔街的日常生活
作者:[美]何柔宛
译者:翟宇航等
ISBN:978756756652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3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83
豆瓣评分: 7.7

书籍简介:

获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2010年格雷戈里·贝特森图书奖荣誉奖 金融崩溃——无论是垃圾债券市场、互联网泡沫,还是高杠杆的房地产市场——通常被解释为市场周期的必然结果:上涨的一定会下降。在《清算》一书中,人类学家Ho Karen刺破了抽象的、无所不能的市场光环,揭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萧条是如何形成的。 曾在投行工作过的Karen访谈了压力重重的第一年的金融从业人员、工作过劳且漠然的证券分析师、渴望被雇佣的大学生、经验丰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些从精英大学招聘的投资银行家被社会化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世界。他们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条件是随时都可能被解雇。他们的工作场所文化和特权网络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工作无保障会塑造性格,而员工的流动性会带来聪明、高效的生意。基于这种与挥霍无度的交易相联系的流动性和补偿行为文化,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重塑了美国企业的形象。他们的使命是创造股东价值,然而他们的做法和假设却会产生危机。通过将投资银行家的价值行动与市场建设和美国公司重组联系起来,《清算》一书揭示了华尔街特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常常被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胜利解读所遮蔽。 ——————————————————————————————————- 媒体推荐: 就实地考察而言,华尔街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人类学领域:人类学家通常在遥远的第三世界社会工作……然而,Karen Ho博士以经典人类学的方式开始了她的研究:融入背景,专心倾听,客观中立非评判的方式,然后试图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关于华尔街文化如何运作的“整体”图景。这种耐心的民族志分析呈现出一个迷人的景象,这甚至对大多数银行家来说都是新奇的。 ——吉莉安·泰特,《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Karen Ho是我的英雄。她的20世纪末投资银行家民族志准确描述了投行文化的虚张声势、冷酷无情和矛盾等特征。 ——米切尔·阿沃拉菲亚,《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人类学家Karen Ho对华尔街投行的民族志书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旨在打破华尔街的优越光环,揭示其脆弱、矛盾的一面,以及其企业文化和集体行动常常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和金融工作者和金融市场有关,也波及美国其他企业。虽然这本书名列人类学和商业研究领域之内,但它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并将引起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以及任何试图了解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文化、实践与金融变革之间关系的人的兴趣。 ——赖凯伦,《经济地理》杂志(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清算》一书对大型投资银行的运营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证实了读者的某些猜测:这些机构正在成为傲慢及坚不可摧的“宇宙主宰”,从业人员获得了难以理解的巨额收入和“做上帝的工作”的想法。然而,这也表明了金融社会学研究力量的逆转。本书有助于解释投行从业者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詹姆斯·G·卡里,《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对于任何打算进入全球各大银行工作的人来说,《清算》一书是必读的。事实上,即使是精英学校的教员,也开始质疑为何有这么多毕业生最终会投身金融行业。这本书应该是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必读的书。” ——本·洛里卡,美国金融工程专业权威排行Quant Net 《清算》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仔细观察了人们在华尔街成功或失败的方式,戳穿了很多关于市场运作的假设。” ——基尔·马丁,时代文学增刊(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清算》提供了一个丰富详细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民族志…我在本科经济社会学课程中使用了节选,并向一位投资银行家推荐了该课程。 ——Aaron Z. Pitluck,《工作、就业与社会》(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作者简介:

何柔宛(Karen Ho),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博士,明尼苏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华尔街制度文化、美国企业裁员现象和新自由主义。

书友短评:

@ 荧光胖 作者的态度真的很克制了 @ 西微 信息量对不起厚度。充斥着很多主观性的表述(我不确定这是不是民族志的写法特点),欣赏不来。 @ 宝木笑 是否可以理解为后工业时代金融体系对人的挤压和异化,用非常俗的说法也许就是有本事挣,还得有命去花啊。 @ 哆啦大胖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华尔街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策略:聪明文化,即宣称华尔街只招收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运用该文化策略,华尔街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神话,以便获取政府和民众的信任,把金融市场的控制权交给华尔街。华尔街内部呈金字塔结构,只有站在塔尖的极少数投行家被认为是最聪明的,而多数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与普通白领没有区别。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大都由投行家发起和完成,他们靠的是人脉,他们出身上流家庭,读顶级…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华尔街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策略:聪明文化,即宣称华尔街只招收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运用该文化策略,华尔街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神话,以便获取政府和民众的信任,把金融市场的控制权交给华尔街。华尔街内部呈金字塔结构,只有站在塔尖的极少数投行家被认为是最聪明的,而多数员工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与普通白领没有区别。华尔街的金融交易大都由投行家发起和完成,他们靠的是人脉,他们出身上流家庭,读顶级名校,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优质客户资源并达成交易。华尔街并非一直被当成神话。大萧条令它的形象一落千丈,政府开始对其严格监管。直到1970年代后期才咸鱼翻身,用垃圾债券和杠杠收购挣脱了原有的监管体系,重新将自己打造成神话。政府再次放松监管,民众也越来越崇拜华尔街。直至次贷危机爆发,华尔街将全世界拉下水。 @ 脑仁味的草莓 人类学家Ho Karen刺破了抽象的、无所不能的市场光环,揭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萧条是如何形成的。 @ loveeeBritney 为什么有人会在入门金融书单里面推荐这个啊?这明明是本人类学著而不是金融学 @ Chopin J.F.YU 页24,「揭示华尔街投资银行酝酿并推广的,以半强制半推荐的方式带给美国企业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甚至也发生在华尔街自己身上。这种由华尔街创造并培育的特殊文化系统,包括加强无计划的冒险与追逐创纪录的利润之间不稳定的联系、以短期股票价格作为金融市场永恒的认可,以及持续的企业裁员末,这些文化不仅被强加给美国企业,并且也称为华尔街自身的基本特征……」 @ 马白 陆家嘴我觉得也是个典型的人类学研究案例啊 @ Bricoleur 非常好的作品。对人类学来说很难得的一次“study up”。我觉得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梳理出了一个美国从1980年代开始企业管理转型的政治-经济-文化史脉络,有关企业和资本是如何从社会化和稳定的制度中开始抽身,分层,获得更大自由度,进而贫富差距极度失衡的。 @ 噗子 小和劝我说 你不要学他们 要多睡觉

致谢
中文版序言 写在《清算》出版十年后
导论 人类学走进华尔街
第一章 领导权列传:关于聪明文化、投资银行的招聘与建造
第二章 华尔街的入职培训:剥削,授权和努力工作的政治学
第三章 华尔街的历史叙事与股东价值革命
第四章 股东价值的叙事起源及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基础
第五章 裁员者面临裁员:工作的不安全性与投行的企业文化
第六章 流动的生命,薪酬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制造
第七章 全球的危机与杠杆支配
参考文献
英汉人名对照表
注释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清算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