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作者:汪丁丁
译者:
ISBN:978720817342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3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44
豆瓣评分: 7.5
书籍简介:
群乐,还是独乐?何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自由意味着痛苦? 著名经济学家、跨学科教育家汪丁丁教授北大EMBA课程讲义 在三重转型期中国,求解社会生活、深层情感交流的智慧 ~~~~~~~~~~~~~~~~~~~~~~~~~~~~~~~~~~~~~~~~~~~~~~~~~~~~~~~~~~~~~~~~ ★什么是三重转型期社会?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文化—政治—经济”三重转型期,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其置于三重转型期的三维理解框架之内。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几乎没有第二个。 ★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困境何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快速变化,信息多到像是噪声。人的思维方式缺乏整体感和自洽性,行为也普遍短期化,人与人之间行为的预期也由此短期化,什么才是“正常”“正确”? ★面对独有的人生问题和企业问题,如何从中西思想传统中寻求实践智慧? ·怎样在当下理解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庸”,中国传统所谓“天人合一”“止于至善”? ·荣格“深层心理学”、黄建中“淑世主义”、彼得森“龙虾理论”、桑德尔“正义演说”、斯坎伦“底线伦理学”……对于我们发展复杂思维应对混沌未知有何启示? ~~~~~~~~~~~~~~~~~~~~~~~~~~~~~~~~~~~~~~~~~~~~~~~~~~~~~~~~~~~~~~~~ 本书内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的EMBA课程。作者认为,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关注转型期社会的伦理行为,其中涌现的问题,激发了作者在几十年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原理”。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稳态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作者认为,伦理学,最广义的,最大适用范围的伦理学,用一句话概括,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智慧。中国社会处于三重转型期,于是才有中国当代独有的人生问题与企业问题。短期行为不能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于是也没有正常的企业文化。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人人理性预期人人行为短期化。不如此预期的人,反而不理性。我们该如何求解社会生活的智慧?该如何抵达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交流?
作者简介:
汪丁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53年生于沈阳,成长于北京,祖籍浙江淳安。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1981)。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与控制理论专业理学硕士(1984)。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经济学博士(1990)。
曾任教于香港大学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并担任《财经》《新世纪周刊》学术顾问。
著作包括《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行为经济学要义》《思想史基本问题》等20多种。教学研究广泛涉及经济学思想史、制度分析基础、行为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演化社会科学等重要的前沿学科领域。
书友短评:
@ 薛呓淞 最大的贡献是介绍了Peterson,荣格,斯密以及许许多多值得进一步去探究的大师,但丁丁教授的辞章水平不是一般的差,还特别喜欢勉强凑图。 @ 水月孤桥 汪丁丁老师的风格这么多年看都是天马行空,一本书所讨论的内容难以捉摸谈到哪,不过这本书感觉还好,关注点还算比较集中,大概是因为这本书主要谈的是伦理角度,按照汪丁丁的三个维度的定义,本书主要关注的是人的维度和精神的维度,书中也谈到了不少关于脑科学方面的话题,当然也列了不少书单和论文 @ Karl 还是发散、信息量极大的丁丁风格,这次伸向了伦理学 @ 胡秃 内容庞杂,跳跃性很强,没有很深的积累读起来很费劲 @ Ricky 断断续续读了很久,每次看汪丁丁的书读到最后都有点被他的悲悯带出来一些小感动。书中第三章大量涉及神秘主义,他似乎把绝地天通“当真了”,又或者我读的有点草率。 @ 熊籽岷 MBA学员可能很喜欢丁丁老师这种风格罢,涉及很多课题,介绍很多材料,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深入探讨 @ 黄彬 汪丁丁的开放性很难得。这样的人不会老去。 @ 地瓜骑士 读至50页。 @ tomfrankie 实证之外可有思辨的余地?
自 序
第一讲 导论
一、心智地图概述
二、为什么讲授这门课
三、伦理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四、“伦理”的含义
附录1 基本问题
附录2 族群,知识,制度
附录3 个体生命,激情与历史感
第二讲 伦理学主要流派
一、“允执厥中”
二、伦理学的传统
三、存在主义伦理学
四、女性主义伦理学及其他
附录 观念的观念史
第三讲 宗教,信仰,伦理行为
一、正义、伦理与情感
二、信仰与伦理行为
附录1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
附录2 情感模式:微信群规模与社会脑假说
附录3 社会脑的演化—为“邓巴四部曲”中译本序
第四讲 尼采之后的伦理学
一、族群与文化的共生演化
二、从情感学派到人格学研究
三、复杂思维与英雄之旅
附录1 制度是群体的信念表达
附录2 重要性感受—人工智能从狭义到广义的关键环节
附录3 人类智能是广域局部理性,而人工智能是狭域全局理性
附录4 生存竞争—狭域的和广域的
附录5 观念为现象分类
附录6 观念与真相
附录7 生命哲学视角下观念的经验差异
附录8 观念的经验差异
附录9 过程与现象
附录10 复杂思维为何艰难
【附】课程印刷版心智地图
· · · · · ·
汪丁丁作品(共16册),这套丛书还有《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经济学3人谈》《经济学思想史讲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寻路问学》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