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考古学

书名:媒介考古学方法、路径与意涵
作者:埃尔基.胡塔莫/尤西.帕里卡
译者:唐海江
ISBN:978730914123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42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此书——作为一般意义而言的媒介考古学——旨在充当时光机的作用,在历史的多个时刻停驻,并激发人们意识到这些时刻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为一种时光机,媒介考古学从人们的遗忘中挽回那些多样而另类的往昔,并让它们再次紧密相关,从而促进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媒介。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埃尔基·胡塔莫(Erkki Huhtamo)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 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 本书汇编的论文不仅提供了创新性的历史案例研究,而且,通过物质性和历史性分析,为未来的媒介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此书将注定成为新一代媒体学者的一本重要手册。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介、传播与文化研究系教授 肖恩·库比特(Sean Cubitt) 最近甚嚣尘上的媒介考古学——它强调工具、技术和机器在文化逻辑生产中的优先性作用,为媒介史提供了一种反解释学的方法——席卷英美等地,有理由让那些与此术语最为亲近的德语学者也颇感不安。 ——德国洪堡大学媒介学教授 伯纳德·盖根(Bernard Dionysius Geoghegan)

作者简介:

埃尔基·胡塔莫(Erkki Huhtamo),媒介考古学的知名学者、文化史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媒介史与媒介理论教授,美国媒介考古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有Illusions in Motion: Media Archaeology of the Moving Panorama and Related Spectacles(2012)等。

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教授、芬兰图尔库大学兼职教授, CoDE(数字经济文化研究所,Culture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主管,著有Digital Contagions(2007)、In Medias Res(合编,2008)、The Spam Book(合编,2009)、Insect Media(2010)、What is Media Archaeology(2012)和A Geology of Media (2015)等。

唐海江,媒介学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毕业,研究领域为媒介史和媒介理论,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媒介史、报刊史著作多部。

书友短评:

@ shichalo 我们能不能先承认,媒介考古学的学术黑话嫌疑真的很重!论文集中的大部分文章并没有好好提出研究问题,在历史阐发的同时加入文化研究,感觉比较像是把“新方法”本身当成了“新发现”。整部书,第二部分的头两篇文章对我的触动是比较大的,一个是日本学者谈Baby Talkie,一个是谈屏幕的问题。除此之外其他文章我并不认为解决了任何问题。有些总括性的提法,也是似是而非。 @ Derridager 我的中文水平不足以让我看懂这本书。 @ 四喜丸子 第二部分写得最好,触摸与游戏印象深刻 @ Turnsole 三篇方法论都将源头溯源自福柯式考古,但由强调与福柯考古(话语)的不同,是一种强调媒介物质性的媒介技术考古。第一篇将麦克卢汉的媒介环境学也包括在内,认为是媒介考古源流的一环,但还是麦克卢汉的媒介融合对人主体性改变,更高级些。剩下的几篇纯媒介技术的分析看得毫无兴致,一到纯技术分析就生理疲倦。 @ gawe 第一部分偏精神分析,第二部分偏视觉文化研究,第三部分偏信息论与控制论。以技术史为中心的,尤其是对随着时代发展被淘汰下来的某些设备、机构、关系与文化实践的考察。 @ 许曼曼 马马虎虎地读过部分,留待来时再翻相关章节。 @ 头脑船长 折磨 @ 寒蟾子 编选的文章都比较注重考察媒介的物质性和技术性,写得很专业,但是枯燥。快速翻过,没有多少有帮助的观点。看来真正的媒介研究还是和我的志趣隔得有点远了。—21.7.25重读此书,一开始颇有些兴奋,感觉找到路径了;可是越往后面读就越怀疑,似乎又不太确定了。—23.9.30 @ 布里欧包 真的没看懂 @ Enthusiast 导言部分还是让我对“媒介考古”的来龙去脉有了一定的了解。

书籍目录

  • 人们也能看到同一主题出现在类似《模拟人生》(The Sims)等流行的“上帝之眼”视频游戏中。根据马特・沃尔夫(Matt Wolf)的说法,这个游戏的概念是“玩家作为上帝、将军或巫师,漂浮在世界之中,完全控制着城市、军队和追随者”。这可能与“无形之手”的早期字面意义不符(形而上学的手现在已经物化为玩家自己的手,这只手用于互动,并与他自己的意愿协调一致),但仍然可以借此说明:在根深蒂固的主题传统中,连续和断裂同时存在。
    —— 引自第34页
  • 如果精神物理学的假想,无论是关于精神病学还是精神分析学,都无法抵将心灵表现为电线、能量和传输的诱惑,那么新世纪的精神病患者最终只能将这些技术上的类比再次理解为隐性权力的具体技术(别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是因无法处理隐喻而确诊)。这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托斯克在影响机器症状的完全形态中遇到的情形。影响机器变成了对电子隐喻和技术隐喻字面化的偏执理解,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这种技术隐喻常常被用来解释心灵活动。
    —— 引自第80页
  •   媒介与文明译丛(共5册),这套丛书还有《技术图像的宇宙》《电子游戏世界》《纸知识》《媒介的欺骗性》。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媒介考古学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