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媒介考古学方法、路径与意涵
作者:埃尔基.胡塔莫/尤西.帕里卡
译者:唐海江
ISBN:978730914123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42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此书——作为一般意义而言的媒介考古学——旨在充当时光机的作用,在历史的多个时刻停驻,并激发人们意识到这些时刻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为一种时光机,媒介考古学从人们的遗忘中挽回那些多样而另类的往昔,并让它们再次紧密相关,从而促进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媒介。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埃尔基·胡塔莫(Erkki Huhtamo)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 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 本书汇编的论文不仅提供了创新性的历史案例研究,而且,通过物质性和历史性分析,为未来的媒介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论。此书将注定成为新一代媒体学者的一本重要手册。 ——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介、传播与文化研究系教授 肖恩·库比特(Sean Cubitt) 最近甚嚣尘上的媒介考古学——它强调工具、技术和机器在文化逻辑生产中的优先性作用,为媒介史提供了一种反解释学的方法——席卷英美等地,有理由让那些与此术语最为亲近的德语学者也颇感不安。 ——德国洪堡大学媒介学教授 伯纳德·盖根(Bernard Dionysius Geoghegan)
作者简介:
埃尔基·胡塔莫(Erkki Huhtamo),媒介考古学的知名学者、文化史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媒介史与媒介理论教授,美国媒介考古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有Illusions in Motion: Media Archaeology of the Moving Panorama and Related Spectacles(2012)等。
尤西·帕里卡(Jussi Parikka),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教授、芬兰图尔库大学兼职教授, CoDE(数字经济文化研究所,Culture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主管,著有Digital Contagions(2007)、In Medias Res(合编,2008)、The Spam Book(合编,2009)、Insect Media(2010)、What is Media Archaeology(2012)和A Geology of Media (2015)等。
唐海江,媒介学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毕业,研究领域为媒介史和媒介理论,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媒介史、报刊史著作多部。
书友短评:
@ shichalo 我们能不能先承认,媒介考古学的学术黑话嫌疑真的很重!论文集中的大部分文章并没有好好提出研究问题,在历史阐发的同时加入文化研究,感觉比较像是把“新方法”本身当成了“新发现”。整部书,第二部分的头两篇文章对我的触动是比较大的,一个是日本学者谈Baby Talkie,一个是谈屏幕的问题。除此之外其他文章我并不认为解决了任何问题。有些总括性的提法,也是似是而非。 @ Derridager 我的中文水平不足以让我看懂这本书。 @ 四喜丸子 第二部分写得最好,触摸与游戏印象深刻 @ Turnsole 三篇方法论都将源头溯源自福柯式考古,但由强调与福柯考古(话语)的不同,是一种强调媒介物质性的媒介技术考古。第一篇将麦克卢汉的媒介环境学也包括在内,认为是媒介考古源流的一环,但还是麦克卢汉的媒介融合对人主体性改变,更高级些。剩下的几篇纯媒介技术的分析看得毫无兴致,一到纯技术分析就生理疲倦。 @ gawe 第一部分偏精神分析,第二部分偏视觉文化研究,第三部分偏信息论与控制论。以技术史为中心的,尤其是对随着时代发展被淘汰下来的某些设备、机构、关系与文化实践的考察。 @ 许曼曼 马马虎虎地读过部分,留待来时再翻相关章节。 @ 头脑船长 折磨 @ 寒蟾子 编选的文章都比较注重考察媒介的物质性和技术性,写得很专业,但是枯燥。快速翻过,没有多少有帮助的观点。看来真正的媒介研究还是和我的志趣隔得有点远了。—21.7.25重读此书,一开始颇有些兴奋,感觉找到路径了;可是越往后面读就越怀疑,似乎又不太确定了。—23.9.30 @ 布里欧包 真的没看懂 @ Enthusiast 导言部分还是让我对“媒介考古”的来龙去脉有了一定的了解。
媒介与文明译丛(共5册),这套丛书还有《技术图像的宇宙》《电子游戏世界》《纸知识》《媒介的欺骗性》。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