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

书名: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
作者:马未都
译者:
ISBN:9787101064919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9-2-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01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杂项的11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他还撰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书友短评:

@ summer 文物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积淀、证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源之一,但是屡屡遭到破坏。书中提到《髹饰录》虽为中国人撰写,但是三四百年来,只有在日本发现了一部抄本《髹饰录》,藏于蒹葭堂。我最震撼的是,唐代最著名的镶有螺钿的器物大部分都在日本。日本奈良有个东大寺,公元728年至今,里面的器物从当时的礼物变成了文物,1 中国手工艺的精巧让人叹为观止,对于先人来说实用器皿工艺的讲究有些是装饰是审美,对于今人倒更多的是陈设玩赏的意境情怀。从社会史观来看,国家的大量财富靡费在统治者个人的享乐上,工艺品技巧和工艺的改进很少与国民经济物质生产的提高有关,对自然科学的促进更无从说起。在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也只有徐光启这样的凤毛麟角去借鉴西方文化,中国近代极少出科学家,实际是缺乏实用科学的传统,即使像中医这种学科也是不断总结经验而成,而没有更多的发明与创造。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也是陈弊,讲究审美,看重心学,轻慢实学。洋务运动的失败,即是中国传统意识的根深蒂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最好的注解。抛开生产力发展之论,收藏是种物欲,容易变成沟壑难平的无底洞,超越物质追求精神满足反倒容易达到而且持久。 @ NA君 去青岛的时候,在机场买了一本; 回来的时候,已然读完了。话写得非常白,通俗易懂,而且很有趣味性,这本书图文并茂,有字有画,灰常放松,适合脑子放空的时候阅读~ @ 天禧在人间 简单易懂 @ 阿拙 蛮好的诶 对几个杂项门类有了简单的了解 @ 马孔多不下雪 为《古董局中局》而来 @ 有方騅馬 假装看过吧 @ 成长 真不错,虽然看完就会忘记,但确实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顺带学了点典故。要是能配图就更好了! @ Win

书籍目录

第一讲 漆艺之光 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第二讲 粉饰生活 千文万华——唐至清代漆器
第三讲 捉刀代笔 科罗曼多——雕刻漆器
第四讲 含英咀华 百宝争辉——镶嵌艺术
第五讲 雕镂精湛 妙趣横生——竹雕艺术
第六讲 文玩珍赏 游刃有余——名贵材质雕刻
第七讲 炉火纯青 铸造精湛——明清铜器
第八讲 掐丝填彩 繁缛华丽——景泰蓝
第九讲 方寸之间 别有洞天——鼻烟壶(上)
第十讲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烟壶(下)
第十一讲 文明积累 受用清福——文化的力量
后记
· · · · · ·

  • 漆本是漆树受伤以后分泌出来的黏稠树脂,后来古人发现这种树脂有防腐作用。比如我们熟悉的琥珀,就是松树等植物的树脂形成的,里头还经常有小虫子,甚至知了、螳螂这种大型昆虫也会包在里面,最后形成化石。漆树分泌树脂,首先是用来保护自己。树跟人一样,它也是一个生灵,一旦受伤以后,人是流血,漆树就流树脂。使用漆有个问题:漆是不可逆转的,胶是可逆转的。所谓"逆转",是指漆干了以后,永远不可能再一次软化,变回原来的形态;但胶可以。我们说的胶,是指中国人过去做家具时使用的传统的动物胶,比如猪皮鳔、鱼皮鳔等,在熬制下会变得非常黏,干了以后非常结实。一旦想打开的时候,拿壶开水一浇就开了。过去修老家具时,不知道怎么打开它,老师傅就说:"烧壶开水去,用开水一浇就打开了。"用漆黏合的家具,就基本上不可能再打开了,因此称为"万年牢"。 因此,今天修复古家具也要求使用可逆转的胶。现在不怎么使用动物胶了,唯一可逆转的化学胶就是乳胶。乳胶在干透以后再浇上热水,还是能够打开。但有些化学胶,比如有种胶叫"AB胶",一旦用其修家具,就跟漆一样,永远不可能再打开,强行打开一定会伤及家具的榫卯结构。素漆的历史非常悠久,都是单色。那么漆的本色是什么呢?深棕。在强光下,刷的遍数少,漆就是深棕色;如果多刷几遍,漆层稍微一厚,就变成黑色了,所以成语里有"漆黑一团"之说。那么,在漆里加入朱砂以后,漆就会变成红色。棕、黑、红,就是漆最早的三种颜色。 中国早期的漆器,大都在黑、红两色中做文章。比如今天大家都能看到的楚国漆器,典型代表有曾侯乙墓出土的鸳鸯盒,就是黑红两色,纹饰非常灵动。从战国到汉,漆器都没有出离这个框架,就是黑红两色。关于漆器的记载,比较早的有韩非子的《十过篇》:"禹做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说得非常清楚:大禹时期,也就是夏朝做的漆器,外面是黑色的,里面用红色漆画出纹饰。中国最早的漆器是在哪儿发…
    —— 引自章节:第一讲 漆艺之光 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 东汉魏晋以后,由于瓷器的发展,排挤了漆器在生活使用中的地位,数量急剧减少。漆器开始走下坡,它就必须另谋生路,怎么办呢?求变、求新。于是漆器在发展途中,就逐渐产生了裂变、更新。从工艺上讲,夹纻、平脱、雕漆、镶嵌等新工艺的出现,逐渐使漆器走向装饰艺术化。
    —— 引自章节:第一讲 漆艺之光 曲水流觞——早期漆器
  •   马未都说收藏(共6册),这套丛书还有《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马未都说收藏》。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