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源初遗忘

书名:论源初遗忘海德格尔、施特劳斯与哲学的前提
作者:理查德·维克利(RichardL.Velkley)
译者:谢亚洲/杨永强
ISBN:9787508089102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50
豆瓣评分: 8.0

书籍简介:

在这本奠基性的著作中,理查德·维克利检查了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之间复杂的哲学关系。维克利认为,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这两位思想家凭借彻底追问而就哲学传统之起源提供了探索性分析。对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而言,恢复哲学的原初前提,离不开重新思考真正哲思的特殊可能性。 本书不是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这两位哲人反思西方理性主义之根源、意义及命运的一本思想传记,也不是对这种反思之影响力的一种简单图绘,而是对这种反思的一次深刻考量。 就海德格尔思想对施特劳斯的影响而言,常见的观点认为,在早期经受了海德格尔解构哲学传统的启发之后,施特劳斯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蔑视现代性,转而旨求复兴苏格拉底政治哲学。维克利拒绝这种解读,同时坚持认为,施特劳斯参与了由海德格尔所提出的挑战——也可以说,参与了由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哲学所提出的挑战——这为施特劳斯毕生的哲学规划形构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持久性的框架。维克利认为,对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而言,哲学开始于通过彻底悬置传统的形而上学前提,来阐明人类向存在的敞开性。 理查德·维克利卓越地展示了对海德格尔与施特劳斯的解读,这一展示宣告,这个已被忽视的思想对话正是当代政治思想的核心所在。而且,维克利还为致力于研究这个对话的动力机制提供了充分理由,因为,作为一种彻底追问,此对话追问那个人类政治生活“洞穴”处境的由来。然而,维克利也明白,作为我们的存在论处境,这个难以理解的整体是超政治的,而这种追问与我们向此整体的敞开性密不可分。《海德格尔、施特劳斯与哲学的前提》提供了一种新的、大胆的研究当下哲学问题的方法,同时沉着而又优雅地进行了这样的研究。 ——Charles Bambach,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凭借清晰明朗的笔调和令人叹服的考察,理查德·维克利不仅简要地澄清了施特劳斯与海德格尔的哲学关系,而且展现了施特劳斯所力图复兴的批判哲学。通过阐释施特劳斯的古典哲学“困境”概念,维克利优雅得体而又细致入微地分析了施特劳斯的怀疑性尝试:尝试克服历史主义,同时尝试公正对待哲人探求普遍事物的特殊性。因此,对那些对现代哲学的范围和意义感兴趣的人而言,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论著。 ——Leora Batnitzky,Princeton University

作者简介:

维克利 Richard L. Velkley 美国杜兰大学哲学系Celia Scott Weatherhead讲席教授。本科师从布鲁姆(Allan Bloom),博士师从肯宁顿(Richard Kennington)和伽达默尔。主要从事政治哲学、现象学、古典哲学以及早期现代哲学研究。代表作有《卢梭之后的存在:成问题的哲学与文化》、《自由与理性之目的:论康德批判哲学的道德基础》。

书友短评:

@ 三鲜 维克利的这本书说出了施特劳斯的独特努力,将源初性的遗忘以及政治内在的差异(面向整体的敞开-非敞开)同人的政治本质相联系。维克利同时认为这种方式与海德格尔处理形而上学的方式(存在的遗忘历史以及存在论差异)有着某种亲缘关系。在维克利的施特劳斯阅读中,他指出施特劳斯对于政治与哲学之间张力的关注给出了在社会生活以及智识生活之间的差异中谋求某种一致性的可能。但我们看到,这种一致性也许在被我们遥望的“希腊世界”真实存在过,而身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显然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 saki 厉害厉害。施特劳斯对海德格尔的态度是微妙复杂的。海被当作现代历史意识的哲学上的最高形式,忽视了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张力。这种忽视源自现代早期的政治哲人们发起的古今之争—古今之争也是梳理历史意识起源的场所,在施特劳斯看来现代政治哲学是历史意识生长的基体,也在根本上继承了德国哲学的传统,自由概念贯穿海氏的前后期,响应着康德和尼采。海氏的德意志在存在史天命上的优先性。哲学,启示和诗的斗争–诗人对个体爱欲的诗性描绘同样标着着个体超越政治共同体的自然性,而现代自由主义则从这种自然性出发思考政治。柏拉图回应阿里斯多芬,以及黑格尔是现代意义里最深刻的阿里斯多芬解读者。施特劳斯甚至强调政治事务是沉思第一哲学的唯一场所,洞穴是不完整的却又向整体敞开,连结着最高者与最低者。人类灵魂以特殊的方式集聚着大宇宙。 @ JunrouzzzZ 不太喜欢政治哲学的讨论了,以政治思想史来替代现实描述,但现实远比思想史复杂。施认为,历史主义是无根据的假设,但其绝对主义不也是如此吗…重要的不是假设,而是去思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为什么会影响思想,思想如何能摆脱“存在”或“视域”。两个完全异质性的领域(政治和超礼法的神秘域)能够平行存在于同一时期吗?道德和礼法又是什么,它们难道一成不变?绝对“善” 的显现不需要境域吗?我也不喜欢海德格尔的时代诊断,书中认为是海德格尔忽视了人的双重性。个人也不太认可这个结论,因为不可见之物不可能独立显现,区分两个领域、双重人性,更像是无根据的假设,没对世界发生做详细的探究。这大概是政治哲学和现象学的气质差异吧 @ saki 简直机翻阅读艰难,但维克利的洞见十分深刻。哲学源初于对整体性的追问,从柏拉图开始,对确定性的渴求阻碍了追问的步伐。直到尼采与海德格尔对理性提出的质疑,“logos”所搭建的“空中楼阁”顷刻间倒塌,于是开启了对古希腊哲学中“存在”问题的追问,然而在施特劳斯看来海德格尔仅仅是开启了“个体”的“此在”视域,却迷失在“历史主义”所营造的“道德与律法”之“第二洞穴”中,根源在于海德格尔忽略了苏格拉底对城邦正义问题的追问——即一种哲学与政治之间张力的问题。而现代哲学总已预设了一种“历史意识”,因此有必要用诗与回到古典之诠释来开启这种被隐藏起来的根源性问题。 @ 末路尽头 0.0 @ YING 作为一个哲学门外汉,可以说略略了解了一些海德格尔的理论,有些地方有点囫囵吞枣,望二刷

书籍目录

中译本前言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在现代性的巅峰重述古典
第一章 原初真理、误入歧途的传统与危机
第二章 “现代哲学的不彻底性”
第三章 论洞穴与历史
第二部分:自由与政治的紧迫
第四章 源于善的自由
第五章海德格尔论尼采与更高的自由
第六章 政治哲学的空间
第三部分 建构现代性
第七章 论理性主义之根——回应海德格尔
第八章 现代性是一种非自然的建构吗?
第九章 施特劳斯论个体性与诗
第十章结语:居住与放逐
著作缩写表
索引
· · · · · ·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施特劳斯集(共44册),这套丛书还有《犹太哲人与启蒙》《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施特劳斯与古今之争》《柏拉图《法义》的论辩与情节》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论源初遗忘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