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无限

书名:伦理与无限与菲利普·尼莫的对话
作者:[法]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译者:王士盛译/王恒校译
ISBN:9787305236563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81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了列维纳斯思想成熟时期的十次访谈,它们于1981年由法国文化广播电台播出。在这里,列维纳斯亲口讲述其现象学致思之路,由《从存在到存在者》和《时间与他者》,到《总体与无限》,再到《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并梳理了其伦理现象学的核心概念:“il y a”、实显、秘密、自由、脸、责任、替代、见证、荣耀……这些访谈也被认为是对列维纳斯思想的忠实导读。 =============== ֎☆一本列维纳斯自述!₱★ ★☆成熟时期列维纳斯思想的忠实导读₱★ ֎₱致思之路的自我陈述:《从存在到存在者》&《时间与他者》&《总体与无限》&《异于存在或在本质之外》₱★ ֎☆核心概念的自我梳理:“il y a”、秘密、自由、脸、责任、替代、见证、荣耀……₾★ ★₾注释翔实,串连列维纳斯著作֎★ =============== 这本书很好读。不光因为简短,更因为其中的论证都很容易理解、很具体。 ——列维纳斯 列维纳斯……以口头的方式捍卫一个被挑战和被误解的书面话语,让它重新运作起来,并让其经历当下的考验,经历他人的考验——毕竟,它最终就是要说给那当下实际在场的他人的。 ——菲利普•尼莫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伊曼努尔•列维纳斯,法国著名哲学家,代表性著作为其现象学哲学三部曲:《总体与无限》《异于存在或本质之外》和《论来到观念的上帝》。另有《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从存在到存在者》《时间与他者》《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一起发现存在》《上帝•死亡和时间》等重要著作。

关于译者

王士盛,巴黎第十大学哲学博士(2019年)。

关于校译

王恒,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书友短评:

@ 松童 看到封底的引用里,列维纳斯说自己这本书很好读,当时就感到一丝压力:要是连这也读不懂,那岂不是非常丢脸吗!还好,这本书真的好读,成功地给了我一种已经整体把握住列维纳斯思想的错觉。“遇见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甚至连他眼睛的颜色都不注意”,这句话说得真好,原来现象学也可以蕴含善!但这真的好难,我要如何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物呢?在我们今天的时代,面容早已沦为重要的景观,还能承载“汝莫杀”的诫命吗?在现代技术主宰的时代,面容还存在吗?列维纳斯问出了他的形而上学终极问题:我有资格存在吗?是不是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就篡夺了某人的位置?果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因一切人和一切事,对一切人负起罪责,而我,相较他人,更是如此。”人的生活不可能是自满自足的,我们必然需要唤醒自身向他者。 @ 撤退别打主宰👻 訪談錄。沿襲胡塞尔现象学,列维纳斯提出超出本质直观,不带修辞的在事物真实状态中的在场後,与他者关系作为一种意向性该如何被探求。此處涉及海德格尔,相对观念论意义上先验条件在研究意识对现实之构造时,更多地是在质问“存在者”的存在在不同认知领域的意义。即《时间与他者》里提出“时间不是对绵延的单纯经验,而是带向他处的动力机制”,遂有《总体与无限》里大篇幅探讨“脸”,因为“观看”是对相即性的追求,是最能吸收存在的东西,更确切的亦是“回应”或“责任”。因为主体本身起初就是人质,主体回应他者,这一回应甚至于为他者赎罪(配合犹太教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理念),担当起为他者的责任对所有人都是一种见证无限之荣耀的方式。而哲学言说是一种永远都必须解-说自身的言说,他者或无限显现在主体伦理的方式则是一种灵启。 @ 音谬论 “为他人的责任——为他人而在——阻止了存在那无名又令人发疯的沙沙声。”我感到阅读列维纳斯真的是对生命的一种补充。 @ 花絮 最后几章还是有些模糊。 @ skinmelt @ 蔚蓝桑 Nonsense(我针对的不是译者,就是你,列维纳斯) @ 做个饱人 对于列维纳斯的一些观点,在看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和访谈者一样的感叹:“竟至于此!”但转眼又被这样深沉的思想深深打动。在访谈最后,他以卑微到尘埃的姿态,完成了对最强硬、看起来自然的物竞天择的观点的反抗和超越,可谓锋芒毕露。联系到他的人生经历,真是达到了“把学问做进生命里”的境界。

书籍目录

1/ 前言
4/ 一、《圣经》与哲学
15/ 二、海德格尔
22/ 三、“il y a”
28/ 四、存在之孤独
35/ 五、爱与子
43/ 六、秘密与自由
49/ 七、脸
56/ 八、对他人的责任
63/ 九、见证之荣耀
69/ 十、哲学之难和宗教之慰藉
79/ 译后记
· · · · · ·

  • 遇见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甚至连他的眼睛的颜色都不注意!当我们观察眼睛的颜色时,我们就不是处在和他人的社会关系中了。
    —— 引自章节:49/ 七、脸
  • 表面上看,涂尔干所开创的是一种经验的社会学。但是,他的作品也表现为一种“理性的社会学”,表现为对社会的根本范畴的划分,表现为我们今天会称为一种“社会的观念论”( eidetique de la societe)者。它是从这样一种基本观念出发的:社会性( le social)不能被还原为所有个体之心理的总和。(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涂尔干是形而上学家!他认为社会性(le social)是精神的秩序( ordre)本身,是存在中的新的构结( intrigue),是超出动物性的和人性的心理的;他严格地界定了集体表象”( representations collectives)这一层面,并由此打开了个体生活本身中的精神维度——只有在此维度中,个人才能被承认,甚至才能被释放出来。涂尔干那里,在某种意义上,有一种关于“存在之不同层面”的理论,一种关于这些层面之不能相互还原的理论,这一观念的意义,在胡塞尔和海徳格尔的理论语境中,获得了完满的展开和实现。
    —— 引自章节:4/ 一、《圣经》与哲学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共179册),这套丛书还有《论现象学流派》《真理的代价》《全球现代性》《艺术史向导》《全球化与文化》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伦理与无限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