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上下卷)

书名:历史研究(上下卷)
作者:[英]阿诺德·汤因比著/D.C.萨默维尔编
译者:郭小凌/王皖强等
ISBN:978720808858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955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在本书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作者简介:

阿诺尔德·J·汤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于伦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5);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二次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1943-1946)。

1921年他计划巨著《历史研究》,1927-1928年着手写作。 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评述世界历史。注重无文字记载的文明和欧洲以外地区文明。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因其他事务(1939-1943年任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部研究室主任、1943-1946年任外交部研究司司长等)而中断巨著的继续写作。

一生著作颇多,主要有《历史研究》12卷,先后于1934-1961年出版,以综合观点对人类历史进行了新的展望。另外还有《民族与战争》(1915)、《希腊的历史思想》(1924)、《1924-1938年国际事务概述》、《经受考验的文明》(1948)以及《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等。

1975年10月22日,逝世。

书友短评:

@ 大学南路凉拌菜 补记。与其说是历史学著作,不如说是神学或经学著作了。从(不管精确与否)的群像样本归纳出原则,并期其作用于个体,带来的包容和理解有余而史学性大谬,并且这种包容或理解的可贵精神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受作者的个人旨趣决定;对个体的兰克式或年鉴式还原并从中推衍果然更合胃口。然而汤因比的模式虽然反事实但并不反逻辑,甚至其许诺所具有的强大诱惑力至今还引导着众多社科中人如蚁附膻 @ 木下天一郎 绝对比《全球通史》写的好,而且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里面的论证极端详实,为此编者自己还删了不少 @ VIIUII 读过上卷 @ 蝉 : K06/3162-2 @ x人 我所看的版本附录了索罗金的批评,基本上索罗金讲出了这本书所有缺点以及论证不够严密的地方。令人感到尴尬的是,尽管作者本人极力避免某些立论缺陷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完全挣摆脱他所批判过的历史观的影响。尽管如此,这还是一本很不错的历史哲学作品(如果把作者如此疯狂的宗教立场排除在外的话。 @ 明德 汤因比强烈的爱与文本中无时无刻不在的身影限制了他的想象力,这大抵是他和斯宾格勒最大的差距之所在。你不能一边记录神圣天意的降临,有一边拼命揣测天意。 @ 我是阴暗比 即使是缩略版看得也相当之费劲!很多长难句的翻译虽然准确但可读性欠佳。上部的文明观念论述相当精彩,“文明统一论”的反驳部分明显地体现出汤因比的史学研究视野之宽阔,以及“挑战与应战”的相关部分非常具有说服力。下部印象最深刻的是历史循环论的论述,论述夹杂着一些经济学、生物学的理论辅助理解,很生动,不愧为史学大家。 @ 勇敢momo 微信读书 同出版社 先看了批评,再看其书。对汤因比分析浅显的批评毫无意义,如果对每个文明条分缕析,那就不是比较历史了,而将囊括所有史书。以前的大历史观和比较史观顶多是横向纵向单线比较,汤因比希望做个全面的统计学对照,构造整个世界文明走向的回归图,野心很大,也足够好地说明了。宗教观念对分析影响不大;但普世教会分析确实不深,罗列更多,要去读他另一本宗教观 @ – 看目录和书评无比期待,但内容是在太散乱了,没有枝干主线,只有满地叶子。

书籍目录

上卷
本书布局
作者序
节录本编者的说明
第一部 导论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长
第四部 文明的衰落
第五部 文明的解体
绪者说明和表格
论点摘要
下卷

绪说明
第六部 大一统国家
第七部 普世教会
第八部 英雄时代
第九部 文明在空间上的接触
第十部 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
第十一部 历史规律与自由
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
第十三部 结论
论点摘要
· · · · · ·

  • 在为了生存所进行的斗争里,西方社会把它同时代的社会逼到了墙角,而且在它的经济和政治的上升过程中,把它们层层绑缚起来,可是它还未能在它们的不同文化方面解除它们的武装。它们虽然被压抑得很苦,它们的灵魂却还可以说是它们自己的。
    —— 引自第10页
  • 他在1922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高卢人和法兰西:我们历史的起源》。该书是一流的历史著作,但在阅读它的时候,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朱里安打算处理的问题上,因为读者被一再提醒,作者不只是历史学家,还是法国人,是一位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人。该书的副标题“我们历史的起源”给读者提供了一把理解全书的钥匙。朱里安始终在追忆着过去,述说他对为他而存在的法兰西怀有的炽热意念,那是一个精神的法兰西,赋予了他一切人生经验,假若世界其他国家统统毁于一旦,只留下法兰西毫发未伤,那朱里安或许也不会感到丝毫的精神贫乏。而那个物质的法兰西,却有明确的边界,它经常受到侵略者的蹂躏,又不断被法兰西民族的爱国主义所重建。法国能够自给自足以及法国分隔于世界其他国家之外的念头,支配着朱里安的想象力,即使他在处理“法兰西”这个概念产生以前的千百年间那块土地的历史时,也依然如此。无论他徜徉在多么遥远的过去,他都要带着法兰西。如果他能轻而易举地这样做,他就感到心满意足;如果他并不感到困难而又没有这样做,他就感到烦恼。反正他不能丢下法兰西不顾。例如,当他不得不应付罗马帝国时代的高卢分裂成几十个独立国家的事实时,他感到十分苦恼,竭尽全力想使自己的论点令人信服,认为即使在尤里乌斯·凯撒时代和西多尼乌斯·阿波利纳里斯时代之间的500年里,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高卢的地方独立与之作为囊括整个地中海区域的帝国的成员相比,是更为重要的事实。另一方面,当朱里安发现法国版图的轮廓处于欧洲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范围之内时,他不禁沾沾自喜起来。在那里有一条小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正是当时人们生活的某些方面得到明显复兴的末期。通过他对这条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赖以往来的小道痕迹的考察,他指出:我们现在能够谈论这些基本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法兰西正是靠这些道路才得以形成的。同样,这些道路并没越出后来的高卢边界之外,在人们的意识当中,这些边界的价值似乎已…
    —— 引自第102页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共259册),这套丛书还有《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中国制度史》《俄罗斯宗教哲学之路》《胡塞尔现象学》《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历史研究(上下卷)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