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空间的敦煌走近莫高窟
作者:巫鸿
译者:
ISBN:978710807287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26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近一个世纪之前,陈寅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如果百年之前的情况是敦煌文献和敦煌艺术的新材料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今天的情况则是经多几代学人的积累,基础性调查和材料整理已相当充盈,需要更多以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动对材料的再发掘。巫鸿的这部新作通过“空间”这一角度,调动读者自身经验,从敦煌城一路向西,来到凿有数千洞窟的鸣沙山;面对扑面而来的崖壁展开历史想象,并以人的身体为尺度,进入不同时期的洞窟空间,感受洞窟的功能、性质和参观方式的明显变化。在洞窟中,身体参与感知雕塑和系列壁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目光视线落在单幅画面上,进入画面内部空间,完成精神层面的观看意义。因此,书中虽然广泛借助和征引了关于敦煌研究的原始材料,却试图从新的层面显示它们的意义,激发读者调动自己的身体和眼睛,在阅读中开启一趟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化之旅。
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1987年哈佛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书友短评:
@ wingIwing 去年文研院讲座提到了一部分。封校日久,感谢此书唤起我十年前第一次走近莫高窟的记忆。所谓方法论探索,其实是空间转向潮流下美术史学科的具体方案,原创性不强(不过“原创窟”的提法颇惊艳,超越了类型学的局限),具体知识是否存在“硬伤”我也不懂,惊叹的仍然是巫鸿强大的时空想象力和组织材料的能力。由于是“走近”莫高窟,本书结构由外到内、由宏观到微观,笔法上注重临场感,方法上不拘于学科归属,既能搭建历史文化地带,也可探索场所原境,颇有纵横捭阖之感。 @ 无我无执 二刷最后一章 也可以说是三刷或四刷 又发现了之前忽略掉的东西 叹学无止境 @ 蟹黄堡烹饪专家 非常新颖、前沿的敦煌艺术研究,“外在时间”与“内在时间”等概念的提出,以及从空间美学的角度出发,都让我对敦煌艺术有了更多维度的了解与认识。 @ 莫菱子 巫鸿的艺术专题史比通史更好。 @ ت 又翻了一遍,感觉还得是巫鸿…整个的研究方法可能是我终其一生都学不会的,面对那些材料巫老师一如既往的老辣,虽然我真的很难get那些概念及名词的魅力,但是怎么说在这个时代有人做这些研究真的太好了。 @ 㺯春公子 巫鸿总能道人所未道,本书所云空间,其实亦是时间与历史,石窟内外的空间排布,自有其历史因果供人解读,而圣容像是佛像神迹非佛本身,并与其空间排布的合理性相证见,确也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与自然
莫高窟与墓葬
莫高窟与其他敦煌宗教和礼仪场所
莫高窟和礼仪时间
第二章 莫高窟的整体空间
对“整体”的反思
对“活体”的探寻
莫高窟的“面容”
第三章 莫高窟的内部空间
原窟群:禅观之域
中心柱窟:塔庙巡礼
大像窟和涅槃窟:参拜佛身
背屏窟:人界与佛界的交会
第四章 莫高窟空间中的图像
焦点上的圣容像
瑞像的历史叙事
瑞像的观念化
《番合圣容像变》
第五章 莫高窟绘画中的空间
经营位置
线性图画空间
二元图画空间的出现
线性空间与二元空间的结合
二元构图与空间叙事
结语:一个美术史方法论提案
注释
参考文献
敦煌历史年表
索引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