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中的变迁

书名: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作者:金观涛/刘青峰
译者:
ISBN:9787511812315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50
豆瓣评分: 9.2

书籍简介:

作者探讨1840至1956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的最新著作,观点新颖并富挑战性。作者不同意海内外的流行见解,即把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视为传统社会的断裂,而认为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过是传统的某种变构。作者企图超越国共两党和西方学术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用大量史料证明,传统深层结构如何左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其实是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扑朔迷离,本书则简明清晰地勾画出社会变迁的主线,以新的视角来考察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作者简介: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主编。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着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等。

书友短评:

@ 豆友52796 好像理工科出身的人很容易会让这样解读历史的方式直接送到高潮,但是在我看来,这种系统论的观点或许很有意义,可作者的论证完全不具备一个史学家应有的水准。差评 @ 鲁鲁 尽管理论的严谨性不足,但其大视野和思考深度可以比肩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更可贵的是,基于中国历史的思考,这点使这本书更具有启发性。相比于《兴盛与危机》,该书吸收了更多的新理论和新发现,更成熟。 @ 森雲 这个模型在我看来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尤其是到了第十章图10.3把魏晋南北朝和近代都一并纳入,包括对后来的推演…… @ 许季山 简直民科神棍,有一分资料敢说九分话,一分资料都没有就敢说十分话。提出这种大而化之的理论,却缺乏任何精确定义和细节支撑。更重要的是这种研究没有任何意义:既无助于理解过去也无助于面向未来。真是沽名钓誉之辈。 @ Sy 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范式,值得多读! @ BestEndPage 马列主义的儒家化和农村化。 @ 越努力越幸运😢 所谓的超稳定结构不过是个僵死的、封闭的、静止不动的系统,这样的理论不具备任何解释历史的能力。“🐎列儒家化”、“🐱圣王”理论更是重量级。水平比梁宏达强点但有限,这种东西弄个公众号或者知乎开个专栏吹吹就得了。 @ 芸豆驾到 中国的超稳态社会结构,当混乱熵增到极致时,又会回归心中的道德理想,重建秩序。 @ 发出太阳的声音 醒着! @ 後山客 新的角度解读中国社会

书籍目录

书与人生 ——写在《兴盛与危机》(增订本)、《开放中的变迁》 再版之际 / 1
导言:寻找历史之路 / 1
第一章 超稳定系统的两种行为模式 / 1
1.1 对新历史观的渴求 / 1
1.2 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统一观 / 4
1.3 中国社会的独特组织方式 / 7
1.4 一体化结构和王朝周期性更替 / 12
1.5 西方冲击下的行为模式 / 17
1.6 各章内容简介 / 24
第二章 对外开放和洋务运动 / 49
2.1 对西方冲击反应的迟钝 / 49
2.2 太平天国大动乱的历史功能 / 52
2.3 “官办现代化”的开始及其局限 / 57
2.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 60
2.5 甲午之战:中国大惊醒 / 64
2.6 意识形态危机的类型和阶段 / 69
2.7 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 / 73
第三章 一体化结构解体的逻辑 / 93
3.1 王权衰落与地方主义 / 93
3.2 清末新政:旧体制的自我摧毁 / 98
3.3 绅士城市化和新知识分子 / 102
3.4 长期趋势:宗法家族的解体 / 105
3.5 城市兴起与绅商资本主义 / 109
3.6 辛亥革命:绅权与王权的对抗 / 115
第四章 社会整合危机 / 141
4.1 共和国幻象 / 141
4.2 民主政治为什么失败? / 144
4.3 行政现代化的困难 / 148
4.4 洪宪帝制流产和军阀失控 / 153
4.5 军绅合流与农村的破坏 / 157
第五章 意识形态更替机制 / 181
5.1 新文化运动的三个前提 / 181
5.2 批判绅权 / 185
5.3 走出传统角色的新知识分子群体 / 188
5.4 突破伦理中心主义 / 191
5.5 “整体性反传统主义” / 195
5.6 在“科学”、“民主”、“白话文”运动背后 / 198
5.7 启蒙的异化 / 202
5.8 逆反价值与传统结合 / 204
5.9 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 / 207
第六章 中国社会的重建 / 236
6.1 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整合 / 236
6.2 列宁式政党的功能 / 241
6.3 党军和北伐 / 247
6.4 工农大革命:新意识形态的传播 / 251
6.5 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 256
第七章 国民党及其脆弱的统一 / 275
7.1 三民主义向传统的回归 / 275
7.2 金字塔的倒砌:国民党政治结构 / 281
7.3 内忧外患下的“黄金十年” / 285
7.4 八年抗战和过度动员 / 291
7.5 泥足巨人的末路 / 298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 320
8.1 共产革命怎样与中国农村关联 / 320
8.2 贫农经济与农村建党 / 325
8.3 马列主义儒家化 / 331
8.4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圣王” / 334
8.5 干部队伍大扩张 / 339
8.6 逐鹿中原 城乡决战 / 342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 370
9.1 超级官僚社会的确立 / 370
9.2 利用农业积累实现工业化 / 373
9.3 商品粮短缺和“统购统销” / 377
9.4 城乡隔离和农业合作化 / 382
9.5 市场的萎缩 / 387
9.6 政治经济一体化:放弃新民主主义 / 392
第十章 大历史观 / 417
10.1 解除魔咒 / 417
10.2 一体化结构的束缚 / 420
10.3 超稳定系统应付外来冲击的模型 / 424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446
附录二 参考文献 / 451
附录三 索 引 / 480
· · · · · ·

  • 新意识形态的伦理中心主义结构(或者是以某种无产阶级立场为中心的非理性主义)越明显,民主集中制程序也就越虚假。党@员拥有“民💤主”权利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有一个前提,这就是认同党的意识形态。当意识形态具有伦理中心主义或立场中心主义结构时,立场和伦理道德之纯洁是党👱员有权发表不同意见之前提。当D的领袖是伦理道德之完人,或“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时,任何发表不同意见、批评~领@袖都难以和反对党的意识形态作出区分。“反$党”、反对“主义”构成一种巨大的道义压力使大多数党&员怀疑(至少是不敢讲出)自己的真正意见,所谓民:主集中制也就变成“正治剧场”式地通过来自领袖权威性指示的虚假程序。
    —— 引自章节:5.4 突破伦理中心主义/ 191
  • 过去演变的模式在未来如果仍然发挥效能,它的前提是人们历史记忆之短暂,即历史规律是建立在群体行为的无意识之上的。意识形态魔咒是中国文化和文明几千年来最大的无意识。一旦中华民族在痛苦的历史经验中认识到现代社会再不能依靠意识形态认同来建构之时,这种历史意识本身可以使人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是的,如果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程进入了中国人理性之视野,那么一切会如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在《我愿意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一文中所说:”我们的后代回顾我们时,将会视为黑暗时代之最后一瞬。“
    —— 引自第429页
  •   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系列(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兴盛与危机》《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开放中的变迁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