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记忆

书名:记忆记忆
作者:[俄]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译者:李春雨
ISBN:9787521720884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0-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32
豆瓣评分:

书籍简介:

《记忆记忆》是当代俄语世界著名诗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新类型复合小说:既有历史,也有哲学,更是文学。 小说主要由两条线串起:一条是作者对于旧物,文献,以及试图“记忆”的人们——所作的文学和哲学的思辨:桑塔格,曼德尔施塔姆,茨维塔耶娃,塞巴尔德,夏洛特·萨洛蒙等 等等等皆进 入了她的视野。在现在与过去中思考中得到新的诠释。 另一条则是作者通过寻找家族遗迹,回溯俄罗斯近代史中的自我家族史,拼凑出一个犹太家族几代人生命故事的历程:他们有的融入宏大叙事,刚满20岁便牺牲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有的与历史擦肩而过:参与了20世纪初期的俄国革命,成为俄国第一批“留法学医女学生”,回国后却就此沉寂;有的参与了热火朝天的苏联大建设,然而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时毅然决然移民德国,有的——诸如在书中隐形却又无处不在的作者本人,则同一个告别过去又满是记忆的国家一起迈入了新世纪,思考俄罗斯的当下,以及或近或远的未来…… 这两条线相依相交,勾勒出巨大20世纪的诡谲风云与微小浪花。精巧复杂,娓娓道来,又包含了俄罗斯式的辽阔和沉思。在追溯与思辨中, “后记忆时代的俄罗斯”得到思考,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欧美文艺界的先贤们被重审,过去与现在、逝者与生者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被再度梳理——“关于他们我所能讲述的越少,他们于我便越亲近。” ———————————————————————— 编辑推荐 ★ “近年来最重要的俄语小说”,宣告俄罗斯文学重返世界文坛之书。 ★ 一部与整个欧美文艺界对话的俄语文学哲思录;一部解构重构犹太民族的20世纪俄罗斯犹太家族史。 ★“当代俄罗斯是一个后记忆的时代”——后记忆时代的俄罗斯一部杰出的“反记忆”小说。 ★ 2018年出版即获俄罗斯国内三项文学大奖:俄罗斯国民级文学奖“大书奖”、 新文学大奖“鼻子奖” ,以及以托尔斯泰庄园命名的文学大奖“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奖之“读者选择奖” ★问世短短两年,迅速被译为德,法,英,意,荷兰,瑞典,芬兰等多种语言,在欧洲取得巨大成功。 ★“我曾经对于自我家族的以下几点确信不疑: 我们家族中没有人在革命和国内战争中牺牲。 没有人遭受镇压。 没有人死于屠犹。 没有人被杀。 亦没有杀人者。 但上面中的好几项突然变得布满疑团,甚至干脆是非真实的。” ——《记忆记忆》,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 媒体推荐 近几年最重要的俄语小说。 ——莫斯科回声(俄罗斯) 一本十年一遇的元小说——杰出的文学重构,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叙述了记忆,时间,与历史的纠葛。 ——《文学》杂志(俄罗斯) 其风格精妙绝伦,其出版切中时代。 ——《新苏黎世报》(瑞士) 片段式的反思和有力的诗性。 ——《柏林报》(德国)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早在普京时代前就已经是一位相当重要,充满创造力的诗人,然而时代却呼唤更强硬更公众化的角色。非常不幸,西方对其的认可远远落后于其负盛名的俄罗斯。 ——《洛杉矶书评》(美国) ———————————————————————— 名人推荐 只凭《记忆记忆》这一部作品,玛丽亚·斯捷潘诺娃,就足以进入当代文学大师行列。 ——作家,赵松 趋于宏大与归于微末,涉及时代又潜入生活,苦难与诗意难解难分,叙事与哲思纵横交错。这是一部无法界定文体、难以概括内容、不可能找到师承的个性之书。斯捷潘诺娃写尽记忆对于幸存者的意义与伤痛、记忆对于历史的抗争与补充、记忆对于记忆的执念与无能。就像本书的核心喻体瓷娃娃,它们在承载历史时受伤,也正是伤痕使得每个个体独一无二。而珍视记忆,就是为残缺的瓷娃娃树碑立传,使得它们不至沦为历史车轮下一粒看不到的微尘。 ——学者、书评人,马凌 一次关于家族记忆和时代记忆的旅行,一次关于记忆本质的探寻。 ——评论人、诗人,胡桑 《记忆记忆》,并非只是一本关于追忆(母系)家族的年谱,还带着同时作为一名女诗人关于社会的理性透视与“元”思考。亦如斯捷潘诺娃的诗歌,《记忆记忆》的“文学语言独具特色,语言所有层次上的异化处理均有建树,从而让新的思想潜能得以呈现”。 ——诗人、俄语译者,骆家 《记忆记忆》是一位年轻女诗人关于家族往事的文学想象,也是她关于俄国历史、犹太人命运和记忆本质的哲学思索。 ——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俄语文学译者、学者,刘文飞 《记忆记忆》是一部极具探索性的作品,这一点从书名即可看出。读者既可以把前者理解为动词,而将后者看成名词,也可以全部当作名词。在这部书中,打破惯性思维的语词组合俯拾皆是,充分凸显了语言的诗性,由此照亮了现实中一部分被遮蔽的生活。 ——俄语文学学者、“金色俄罗斯”系列主编,汪剑钊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是当代俄罗斯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在这本书中她探索家族记忆(交流记忆)如何转化为文化记忆,俄国知识分子如何通过记忆保留白银时代精神。 ——俄语文学译者、学者,李莎 这本书给我以极大震撼,有种要炸裂的感觉:那种无法言传和捋清的感受,各种记忆的碎片夹杂着情感,让我摸到了俄罗斯文化的不同层次,又好像摸到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些片段。 ——书评人、俄罗斯历史文化学者,张猛

作者简介: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Мария Степанова)

俄罗斯诗人、作家、知名出版人和媒体人。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获德国传媒大奖“斑比奖” “帕斯捷尔纳克文学奖” “安德烈·别雷奖”等。著有十部诗集和三部散文集。代表作《记忆记忆》2018年一出版便夺得当年 俄罗斯文学界三项大奖:“大书奖”“鼻子奖”及以托尔斯泰庄园命名的“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奖之“读者选择奖”,并迅速被译为德、英、法、意、瑞典、芬兰等多国语言,在欧洲获得巨大成功。创办并主编俄罗斯独立文艺资讯网站colta.ru,其月访问量近百万。

斯捷潘诺娃非常活跃,除创办和主编网站外,还曾受邀前往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基辅大学等欧美高校访学并作演讲和诗歌朗诵。于2019年受邀参加北岛主办的“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李春雨

1987年生人,祖籍河北易县,现居厦门。北京外国语大学俄罗斯文学博士,厦门大学助理教授,俄语译者。出版专著《老舍作品在俄罗斯》,译有《法国侯爵——克雷洛夫剧作集》《记忆记忆》等,与他人合译《我的中尉》《拉斯普京访谈录》。

书友短评:

@ Berlinka 文体把控力是惊人的,却非我所关注的重点。玛丽娅这本无法定义体裁的作品,有一种向内无限扩展的思想张力,她本人的经历和在作品中持续延展的经历,让我遥望到一种新鲜而颇具振奋力的视野:在全球悲哀性地趋于保守倒退的当下,俄国文学如何逆水行舟,开拓一种不同于俄国文学传统的、“时刻把眼睛睁大瞧世界”的新界。不过,这种看似新鲜的努力,也是一种危险的努力:如何保持自我的纯真,又接纳世界的冗杂多彩,这可不仅仅是俄国文… 文体把控力是惊人的,却非我所关注的重点。玛丽娅这本无法定义体裁的作品,有一种向内无限扩展的思想张力,她本人的经历和在作品中持续延展的经历,让我遥望到一种新鲜而颇具振奋力的视野:在全球悲哀性地趋于保守倒退的当下,俄国文学如何逆水行舟,开拓一种不同于俄国文学传统的、“时刻把眼睛睁大瞧世界”的新界。不过,这种看似新鲜的努力,也是一种危险的努力:如何保持自我的纯真,又接纳世界的冗杂多彩,这可不仅仅是俄国文学在当代的难题。 @ malingcat 承蒙信任,看了试读本。绝赞,一定是我今年的年度前三(有一个名额给了托卡尔丘克)。研究“记忆”的、研究“物质”的、研究“跨文体”的、研究“白银时代”和“犹太文学”的,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 胡桑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说她想要写的是“后记忆”,不如说是要写“隐微的记忆”。但文本能说明一切,这本书终于给了我们一个别样的记忆世界,不再是成天沉溺在痛苦创伤记忆中的俄罗斯,而是一个个体如何面对自己的家族、亲友、历史上的作家尤其是微观生活。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文学终于又回到了当代文学的场域,关心当代世界的真实境况,不再期期艾艾于自己的民族历史特别是20世纪中期的历史。 @ hibiscus 记忆“记忆”,一个接近不可能的动宾关系,就像透过万花筒的水晶棱镜所复刻出的世界,只能是一种想像。默念这两个重叠在一起的词,“记忆-记忆”,唇齿间留下小小气口,两个重复的语词间狭窄的暂停,就像来自远古而又被终止的谣曲。相较“历史”、“文献”或是“悼念”,“记忆”更加隐微,试图在巨型沙丘间涌流出私人化的幻想,而这也是作者努力挣扎却力不可及之处。将意识探向一个模糊的过去,镜中重现的记忆,就像是一次诞生于… 记忆“记忆”,一个接近不可能的动宾关系,就像透过万花筒的水晶棱镜所复刻出的世界,只能是一种想像。默念这两个重叠在一起的词,“记忆-记忆”,唇齿间留下小小气口,两个重复的语词间狭窄的暂停,就像来自远古而又被终止的谣曲。相较“历史”、“文献”或是“悼念”,“记忆”更加隐微,试图在巨型沙丘间涌流出私人化的幻想,而这也是作者努力挣扎却力不可及之处。将意识探向一个模糊的过去,镜中重现的记忆,就像是一次诞生于未来的美丽虚构。 @ ? 记忆是传说,而历史是描述;记忆在乎公正,而历史要求准确;记忆劝谕训诫,而历史清算纠正;记忆是主观性的,而历史追求客观性;记忆并非基于知识,而是基于体验,比如感同身受,比如同情怜悯。从另一方面来讲,记忆的领域充斥着投射、幻想、扭曲,是将我们今天的幻影投向过去。 @ 燕京书评 趋于宏大与归于微末,涉及时代又潜入生活,苦难与诗意难解难分,叙事与哲思纵横交错。这是一部无法界定文体、难以概括内容、不可能找到师承的个性之书。斯捷潘诺娃写尽记忆对于幸存者的意义与伤痛、记忆对于历史的抗争与补充、记忆对于记忆的执念与无能。就像本书的核心喻体瓷娃娃,它们在承载历史时受伤,也正是伤痕使得每个个体独一无二。而珍视记忆,就是为残缺的瓷娃娃树碑立传,使得它们不至沦为历史车轮下一粒看不到的微尘。… 趋于宏大与归于微末,涉及时代又潜入生活,苦难与诗意难解难分,叙事与哲思纵横交错。这是一部无法界定文体、难以概括内容、不可能找到师承的个性之书。斯捷潘诺娃写尽记忆对于幸存者的意义与伤痛、记忆对于历史的抗争与补充、记忆对于记忆的执念与无能。就像本书的核心喻体瓷娃娃,它们在承载历史时受伤,也正是伤痕使得每个个体独一无二。而珍视记忆,就是为残缺的瓷娃娃树碑立传,使得它们不至沦为历史车轮下一粒看不到的微尘。——马凌 @ 纨芙 兹维坦·托多罗夫曾说,记忆如今已然成为新的偶像崇拜,大众顶礼膜拜的对象。年纪越大,我就越觉得,对于记忆的全球性迷恋仅仅是另一崇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这就是过往崇拜。这里的“过往”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为黄金时代的碎片、美好过去的见证。 @ hibiscus 记忆“记忆”,一个接近不可能的动宾关系,就像透过万花筒的水晶棱镜所复刻出的世界,只能是一种想像。默念这两个重叠在一起的词,“记忆-记忆”,唇齿间留下小小气口,两个重复的语词间狭窄的暂停,就像来自远古而又被终止的谣曲。相较“历史”、“文献”或是“悼念”,“记忆”更加隐微,试图在巨型沙丘间涌流出私人化的幻想,而这也是作者努力挣扎却力不可及之处。将意识探向一个模糊的过去,镜中重现的记忆,就像是一次诞生于… 记忆“记忆”,一个接近不可能的动宾关系,就像透过万花筒的水晶棱镜所复刻出的世界,只能是一种想像。默念这两个重叠在一起的词,“记忆-记忆”,唇齿间留下小小气口,两个重复的语词间狭窄的暂停,就像来自远古而又被终止的谣曲。相较“历史”、“文献”或是“悼念”,“记忆”更加隐微,试图在巨型沙丘间涌流出私人化的幻想,而这也是作者努力挣扎却力不可及之处。将意识探向一个模糊的过去,镜中重现的记忆,就像是一次诞生于未来的美丽虚构。 @ whhhhhh 非常棒 @ 耿家店小二 一本很有意思的反记忆之书。“记忆如今已然成为新的偶像崇拜,大众顶礼膜拜的对象。年纪越大,我就越觉得,对于记忆的全球性迷恋仅仅是另一崇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这就是过往崇拜。”

中文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 他者日记
第二章 无数缘起
第三章 若干照片
第四章 死人之性
插 章 列昂尼德·古列维奇(1942 或1943)
第五章 阿莱夫与后续
第六章 后记忆
第七章 不公及其切割面
插 章 尼古拉·斯捷潘诺夫(1930)
第八章 自由与殖民
插 章 奥莉加·弗里德曼(1934)
第九章 选择问题
第二部
第一章 永远的漂泊者
插 章 萨拉·金兹堡(1905—1915)
第二章 戈德切恩&伍德曼
第三章 曼德尔施塔姆&塞巴尔德
插 章 奥莉加·古列维奇(1947 ?)
第四章 正面&背面
第五章 夏洛特,或抗拒
插 章 斯捷潘诺夫一家(1980,1982,1983,1985)
第六章 雅各的声音,以扫的照片
第七章 廖吉克,或沉默
第八章 约瑟夫,或顺从
第九章 我所不知道的
第三部
第一章 命运难逃
第二章 儿童房来的廖尼奇卡
第三章 男孩们和女孩们
第四章 摄像师之女
译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记忆记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