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的末日

书名:经济人的末日极权主义的起源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
译者:洪世民/赵志恒
ISBN:9787532769834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8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36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经济人的末日》是彼得•德鲁克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 1933年,在希特勒上台前的几个星期,德鲁克开始动笔。1939年春,本书在美国出版,是第一本阐述极权主义起源的经典之作。 《经济人的末日》的出版,在美国和英国形成热烈回响,也被认为是一部惊世骇俗的异端之作。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为此写了一篇书评,称它是“唯一一本了解并解释两次大战间世界形势的书”。后来,丘吉尔下令,每位英国军官的背包里,都应该放一本《经济人的末日》。 正如德鲁克所言,“这是一本有关政治的书”。构成本书主线的是政治、经济与社会,它的主题是权力的崛起而非信仰的兴起。《经济人的末日》专注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欧洲社会及政治结构的瓦解导致纳粹主义的兴起,并进而支配了整个欧洲。 在德鲁克眼中,《经济人的末日》是他所有作品中,与今天的年轻人关系最密切的一本书。它不仅有助于他们了解父辈们所经历的那场灾难,或许也有助于今天的这代人,避免在他们的人生中重蹈那场浩劫。

作者简介: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1909-2005),生于维也纳,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37年移居美国,以教书和咨询为业,在管理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著书三十多种,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纽约时报》称赞他为“当代最有启发性的思想家”,《经济学人》则盛赞道:“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

书友短评:

@ 经济人读书会 彼得·德鲁克的成名作,却是一本关于政治的著作。放在1930年代的背景下,应当为德鲁克的洞察力击节赞赏。与阿伦特后来的同名著作不同,阿伦特偏重于从观念史的角度探讨极权主义的起源,本书是从法西斯主义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入手来进行阐释。这种阐释不如阿伦特来得深刻,但也许更务实,德鲁克的某些预见变成现实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苏德的结盟。就极权主义对权力的极度痴迷而言,它是绝对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一点德鲁克说得对,但若从这里出发,德鲁克批判法西斯主义在否定一切之后未能提出新的价值和秩序,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它的存在逻辑本身已经否定了价值,而且需要不断地制造新的敌人,反犹主义便顺理成章(跟某党制造阶级敌人类似?)·。其实我觉得德鲁克写得最好的还是第六章对极权社会经济的运作机制所作的分析,那是他的本行。 @ 番茄杀手 德鲁克可能是 当下最值得重读的著作 @ 海谔狄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失败,造成的群众的绝望,最终导致了恶魔重现。相当有说服力的一种观点。 @ Elise 刚好跟之前看过的的1984动物农场 和生命的意义有相关性,看过之后对于法西斯的发展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识,是群众的绝望,建立在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失败,促生了这种非经济极权主义的发展,现在看了一遍大体有了个印象,值得多看几遍 @ 恺 非常好。第五章开始有点难,没有点经济学基础真的不好读。 @ 大栗子 由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衰败催生出的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最终成为了左右当时欧洲的两支对抗力量,丘吉尔对此书推崇备至,是因为他透过此书看到了极权主义的诞生之路并要从中先到打败它的方法。作者逻辑缜密,书中内容不多,薄薄一册,建议大家都看看,避免再走曾经的路。 @ 程小允 信仰的崩塌导致极权。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1994年版序
1969年版序
前言
第一章 反法西斯主义的错觉
第二章 群众的绝望
第三章 恶魔再现
第四章 基督教教会的落败
第五章 极权主义奇迹?——以意大利和德国作为实例
第六章 法西斯主义下的非经济社会
第七章 是奇迹,还是海市蜃楼?
第八章 未来:东西对抗?
· · · · · ·

  • 这场失败在经济领域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它使政治生活的一切制度都失去意义,或是令人怀疑。但它最深刻的影响反映在所有社会据以建立的基本概念上:社会中的人所具有的本质、功能及地位。个人的经济自由不会自动造就平等,这个事实已经毁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据以建立的有关人类本质的概念:经济人( Economic Man)每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都立基于一种概念,一种涵盖人的本质社会功能与地位的概念。不论这个概念是不是人类本质的真实写照,都一定会真实反映出社会的本质,而社会也依此概念来识鉴别自己。这个概念呈现出它认为社会中具決定性且最重要的人类活动范畴,并以之作为社会基本原则和基本信仰的象征。例如把人视为“经济人”的观念,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社会的真实;这两种社会都认为,人类自由从事经济活动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方法。似乎只有经济上的满足,才是对社会重要且有意义的事。人们工作是为了经济地位、经济特权和经济权利。为此,人们发动战争,不惜牺牲生命其他所有的似乎都只是伪善、势利或浪漫却没意义的东西罢了。经济人的概念,在亚当·斯密( Adam Smith)及其学派的“经济人( homo economic)中首度化为文字出现。经济人是他们虚构的角色,好较猾、不择手段,永远都以最大经济利益作为他的行动依据,也总是知道该怎么做。这样的观念虽然可以用在教科书里,但若用来描写人类的真实本质,就太粗、太夸张且滑稽了。连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也采马克思改良订正过的经济人版本:在此最后的分析中,经济人会倾向于依据“阶级利益”而行动,即使他无意这样做,或不知道自己已经这样做了。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群众的绝望
  • 除非不再把自由当目标,或抛弃实现自由的承诺,否则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丝毫不能更动。
    —— 引自章节:第二章 群众的绝望
  •   大学译丛(共74册),这套丛书还有《西方文明史读本》《社会学主要思潮》《观念的历险》《论自由》《美国人》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经济人的末日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