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书名: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增订版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吴咏梅
ISBN:978710021499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35
豆瓣评分: 8.3

书籍简介:

【编辑推荐】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东京大学硬核教授上野千鹤子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首版于1994年,当年即获得“三得利学艺奖”(相当于日本的“年度最佳图书奖”),其首文“家庭自我认同意识”是其获奖的主要原因,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和重点。增订版2020年出版。与首版相比,增订版在第一章增加了两节,分别为“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分配公正为核心”“家庭:过载的方舟”;第四章增加了一篇附论:“战后批评的嫡子”;书后增加的一篇“自著解题”(即作者说明),从当下回看当年的文章和观点,更看出当年文章的前瞻性。 【内容简介】 在家庭形态日益多样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高呼“家庭”走向了解体。 究竟,何以为家?是不论远近无从选择的血缘,还是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的共同生活?与其说“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应该说更多存在于每个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fy)中,也就是每个人的心理认同和个人选择。对在血缘、种族、婚姻等界限之外的亲密关系的形容,常常说“像家人一样”,也就是个人的心理认同。 从家庭到“像家庭一样”,家庭的临界点在哪里呢? 此外,作为从充满社会竞争压力的公共领域“逃脱”出来的私人领域,在性别视角下,家庭,仍充斥着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压迫结构。 依赖性成员(老幼)的存在是不是使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看护老幼,为什么成了主妇们的“天职”?家务为什么成了女性的“强制劳动”?在家务这种无偿劳动未曾减轻的前提下,女性进入职场,真的是获得了平等和解放吗?当一个个疑问提出时,作为“爱的共同体”的家庭的盖子,也就被揭开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1948—),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 / 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是她的代表作品,知 名 作 品 还 有《 父 权 制 与 资 本 主 义 》《 厌女》《一个人最后的旅程》等。

【译者简介】

吴咏梅,香港大学文学院哲学博士,香港大学现代语言文化学院博士后。现为美国麻省桥水州立大学(Bridgewater State University)亚洲研究项目、人类学系和全球语言文学系访问学者和兼职教授。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大中华地区的日本流行文化、日本广告与消费文化、中国和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性別研究和家庭婚姻问题等。

书友短评:

@ 崩溃侠 这是上野在九十年代撰写的论文集,很多理念和观点到现在看来仍有前瞻性。比如提出家庭正从以夫妻两性关系为核心转向以照顾看护关系为核心,家的定义将发生本质的改变,从最早的“同火”发展到家庭自我认同意识,哪怕成员各处异地也可以成为一个家,哪怕和宠物也可以成为家人,哪怕彼此没有血缘关系但共同生活互相帮助都可以构成家庭。家庭的多样化被上野言中了。技术革新对女性活动和地位产生的影响也被言中了,尤其近 社会学是一个很庞大的学科,而且研究起来也蛮枯燥,这本书学术性比较强,花了三个星期才看完。对于家庭的分析很醍醐灌顶。家庭的分工、自由婚姻,以及那一句振臂疾呼“创造一个女性即便是一个人也可以安心地生养孩子的社会”。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翻译有些时候很拗口,这是只有4颗星的原因。 @ 煎饼果子的夏天 看得很认真,上野老师在这本书里的见解又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感觉挺有意思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有些地方的表述真的很生涩,读着略难受。 @ 崩溃侠 论文集,内容不够紧凑。家庭、母亲的静态社会学分析很认同,但历史和动态分析就不很牢靠。上野的体系也是吸取了很多其他学者的想法,独创性不高。日本口语痕迹太重,翻译并未针对阅读进行优化。

书籍目录

目录
I 近代家庭的动摇
一 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的走向
二 家庭的临界点:以看护力量的公正分配为核心
三 家庭:过载的方舟
四 女性的变化及家庭
II 近代与女性
一 日本式近代家庭的形成
附论 关于“父权制”的概念
二 家庭的近代
三 女性史和近代
III 家庭学的展开
一 “梅棹家庭学”的展开
二 技术革新与家务劳动
IV 经济高度成长与家庭
一 “母亲”的战后史
附论 战后批评的嫡子 江藤淳
二 “后思秋期”的妻子们
V 性别歧视的反论
一 夫妻不同姓的陷阱
二 作为生存经验的老后生活
三 “女缘”的可能性
四 性别歧视的反论——异文化适应和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自著解题
· · · · · ·

  • 社缘原本就是针对血缘和地缘这样的约束性很强的关系、指代加入和脱离均自由的次级团体而造的词汇。提到现代社会里最有代表性的社缘,亦即 “公司缘”,它具有一旦进入某个企业就很难再出来的约束性。当然雇员任何时候都有 “离职的自由”,然而对于没有财产的庶民来说,从社缘社会中 “脱离出来的自由” 意味着 “失业或吃不上饭”。今天,甚至血缘也是根据个人的自由意愿结婚而形成的加入和脱离都自由的集团,但是血缘关系旦成立,就不能轻易地脱离了。至于亲子关系,个人更是丝毫没有互相选择的自由。地缘也失去了以往的约束性,迁入和迁出是自由的,但也不是说这样就可以选择邻居了。和 “选择缘” 相比,以前的任何一种 “缘分” 多多少少都具有不可选择的因素——既不能脱离也不可避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缘” 也和血缘及地缘相近。
    —— 引自章节:三 “女缘”的可能性
  • 生协的全称为 “生活协同组合”。是根据 1948 年制定的消费生活协同组合法而建立的以地区或职业领域为单位的合作组织,其目的是为了开展生活资料的购买,以及医疗、共同援助、住房提供等方面的事业。一般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指代开展这类活动的合作组织。——译者
    —— 引自章节:三 “女缘”的可能性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好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