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街头的研究者法律与社会科学笔记
作者:贺欣
译者:
ISBN:9787301316207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6-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80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本书从多科学的角度,来考察法律制度的运作及相关法律人的行为模式。它不仅介绍当代西方法律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并基于中国的经验材料,展示出如何将中国的经验事实同当代的法律与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此外,本书试图在已有的理论之上,作出独特的理论贡献。它试图为理解中国的法律制度的发展及运作和法律的性质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当下中国的法学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贺欣教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法律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中文世界的读者。通过生活化的事例和社会现象揭示法律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如:隔离与治疗、“伤害”是客观的吗?、话语的交锋、家庭暴力能帮受害人离婚吗?、在失望的田野上、十年磨一剑——谈英文写作等。
作者简介:
贺欣,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S.J.D)、法学硕士(J.S.M),北大法学本硕,四川人,现任职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导。十余篇法社会学和司法经验研究方面的显著性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美国《法律与社会评论》《美国比较法杂志》等国内外期刊上。2017年与吴贵亨合作的专著Embedded Courts : Judicial Decision Making in China曾获两项国际图书奖。
书友短评:
@ 尹济男 从序言中引用王朔“别把我当人看”来打趣自己领奖时的尴尬经历(仅两位听众),就可约略感受到作者行文的诚恳。正文部分,半是介绍法律与社会科学领域一些经典作品的研究思路与诞生经过,半是结合作者本人的田野、写作与投稿经历“授人以渔”。外行可以看热闹(了解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内行可以看门道(如何对中国经验材料进行理论提炼)。与最近翻译出版的Lawrence Friedman《碰撞:法律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一同服用,效果更佳。 @ Martin 作为“笔记”,深度稍逊是无可厚非的,多加苛责就成了贺欣老师说的挑刺的评审人了。此书的价值在于依靠重要学者及其文献指明“法律与社会科学”的方向与议题,充分呼应导言批评的“打着建立本土学术传统的旗号,摒弃源自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当今学界其实并不缺乏实证研究,重要刊物亦偶有登载,但太多的实证研究者沉迷统计、忽略议论,最终所得往往仅是现状的合理化论证。即使此类“特色”难以避免,亦须有类似此书的作品提醒众人:这绝非研究的正路。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什么是法律与社会科学?
聚焦于“是什么”
法律制度的概念
三类研究
第二章 视角转换
反向视角
比较中的鼠药
法律不过是信息
街头的研究者
第三章 范式突破
法治?不过是男性的需要
当法律意识遭遇女性
大众的法律意识
隔离与治疗
以眼还眼
程序= 正义?
法律与秩序
“伤害”是客观的吗?
法律多元和“私了”
第四章 学科碰撞
司法如何讲政治?
来自语言学的冲击
话语中的权力
话语的交锋
盲从权威
第五章 边界开拓
斗鸡人看法律
当公路的尘灰弥漫时
纠纷的归责与转化
提出诉求
关系型叙述
文化还是制度? 厌诉在日本
家庭暴力能帮受害人离婚吗?
第六章 治学之道
有趣的研究
在失望的田野上
没法教的技艺
八仙过海:如何进入田野?
负向沉迷———做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写作
做好选题的准备:买一送一的离婚判决
文献综述需要工蜂还是侦探?
顺藤摸瓜
理论“佐料”
柳暗花明
概念与命题
第七章 发表之术
不发表?等于零
战术上重视敌人
发球与选题
十年磨一剑———谈英文写作
往球门里踢———谈何时下笔
盘带还是传球? ———谈行文的节奏
稿投何刊?
抓住项目评审人的瞳孔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