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简·奥斯丁的谋略
作者:[美]崔时英
译者:游嘉
ISBN:9787543230903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48
豆瓣评分: 8.7
书籍简介:
▌简·奥斯丁的情商课——当奥斯丁遇见博弈论 . 奥斯丁笔下的人情世故,蕴含怎样的博弈智慧? 奥斯丁的小说,何以成为女性成长必读书? . 关于选择:“在我看来,怎么做会使我幸福,我就怎么做,你管不着,与我无关的人都管不着”——伊丽莎白坚定捍卫婚姻的自我选择权,代表了奥斯丁女主的一贯态度。 关于偏好:“女人拒绝男人的求婚,男人总觉得不可思议。男人总以为女人不管遇到什么人求婚,都应该欣然答应”——借爱玛之口,奥斯丁强调女人也有自己的喜好。 关于策略思维:“我了解你的脾气,因此相信:假如你真对我深恶痛绝,而且毫无挽回的余地,那你一定会直言不讳地向凯瑟琳夫人如实供认。”——从伊丽莎白的态度,达西先生敏锐地揣测出了她的心意。 . 领会了奥斯丁的博弈智慧,人人都可以是高情商的社交达人,和掌控自己人生的独立思考者。 . ★《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科学美国人》《赫芬顿邮报》《泰晤士报》BBC《卫报》《VOGUE》《美国戏剧期刊》《政治学期刊》《经济学文献期刊》《数学评论》——大西洋两岸媒体热议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托马斯·谢林、希拉里和克林顿之女 切尔西·克林顿——各界精英齐声推荐 ★ 理想国文学奖得主 黄昱宁、哈佛学者 李井奎——长文解读 . —————————————— . 博弈论研究人们互动交往时的决策方式,是当今社会科学中最受欢迎的分析方法之一。而早在大约200年前,简·奥斯丁就在她的六部小说中,探究了博弈论的基本思想。你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简·奥斯丁如何对人的选择和偏好展开讨论,又如何强调策略思维?两个人结成策略伙伴,为什么是亲密关系最可靠的基础?地位较高者在同较低者打交道时,为什么往往会显得策略无知?书中列举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和现实案例,展现了博弈论的多方面应用,以及策略思维在社会交往中的根本重要性。 . 将文学与社会科学融为一炉,这本书揭示了简·奥斯丁策略家的一面,也会给你阅读文学作品的新视角。 . —————————————— . 奥斯丁是描写爱情题材的文学大师,也是人类心灵的敏锐洞察者。在奥斯丁的时代,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婚姻是女性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为了谋求更好的社会地位,奥斯丁的女主必须施展自己的智慧,和周围的环境斗智斗勇。她们最终都成长为独立思考的策略能手。她们懂得先考虑对方的反应,然后再选择自己的行动。这就是这本书反复强调的“策略思维”。 . 那些能读懂别人内心,清楚他人如何看待周遭人事的人,是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的智者,比如《爱玛》中的奈特利先生。而如果你忽视别人的动机,不把对方视作策略性的行动者,你会对局面得出完全错误的判断,别人也将利用你的无知来惩罚你。一些居高位者以为,不必揣摩地位较低者的想法,是自己理所当然的特权,这最终让他们一败涂地,比如《傲慢与偏见》中的凯瑟琳夫人。 . —————————————— . 各界热议 . ▌经济学家 . Thomas C. Schelling,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崔硕庸让我们看到,简·奥斯丁是一个策略分析师和博弈理论家,她笔下的角色懂得运用策略思维。博弈理论家通常研究的是战争、商业、罪与罚、外交和政治。而简·奥斯丁感兴趣的是社会地位提升、婚恋关系,以及各种计谋和手段。博弈论学者会喜欢这本书,本作是对他们不熟悉领域的探索。这本书也可以向简·奥斯丁的粉丝,展现她们最喜爱的作家的谋略天才,教给她们一些博弈论的智慧。 . Avinash Dixit,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经济学)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简·奥斯丁的小说提供了普通人在生活中运用策略思维的绝佳案例。在《简·奥斯丁的谋略》中,崔硕庸精彩地解说了这些策略,以及奥斯丁对博弈情势与行动的直观分析。这本书将改变你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 . Deirdre N. McCloskey,美国经济史学会前会长: 简·奥斯丁的谋略?你会喊:太荒唐了!但你错了。我们的奥斯丁为人类审慎的互动方式着迷(博弈理论家称之为策略)——崔硕庸这部精彩的作品,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基于对奥斯丁小说与相关学术文献的深刻了解,这本书可以让文学批评家和经济学家都得到愉悦和教益。崔硕庸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融为一炉,彼此观照,相互启迪,这是大师级的“人性经济学”。 . Herbert Gintis,圣塔菲研究所行为科学教授: 崔硕庸对人类决策复杂反复的心理动态,做出了权威的探索——推测出对方想法,采取行动,在不同心灵之间激起三四次涟漪,最终达成目的。这一思想对奥斯丁的小说竟然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事实上,那正是奥斯丁之所以是伟大小说家的原因。崔硕庸一直是一位有趣而洞察深刻的学者。你可以从这本书里学到学院派的博弈论。你更可以利用博弈论的知识,重新解读奥斯丁的小说,去发现那些你之前错过的人类行为维度。 . Stephen J. Dubner,《魔鬼经济学》作者: 崔硕庸试图证明的,并非简·奥斯丁一直在小说中干预、操控和谋划。他想证明,奥斯丁的干预、操控和谋划,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刻意的。他想证明,奥斯丁是一个博弈理论家。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因为早在博弈论出现之前的100多年前,奥斯丁就开始在书写本质上与博弈论无异的东西了。 . Diane Coyle,剑桥大学公共政策讲席教授: 为什么人们有时候并不会运用策略(的确如此)?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是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部分。大多数人是如此缺乏策略,特别是那些商界人士,这一点经常让我感到惊讶。去思考别人会如何对你的行动做出反应,确实不容易,但也并不是那么难。《简·奥斯丁的谋略》应该跟《孙子兵法》或者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那本优秀的博弈论入门书《策略思维》一起,列入志在成功者必读的策略经典书单。 . Susan Skeath,风靡美国的博弈论教材《策略博弈》作者: 文笔优美,编排得当,引证丰富,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历史文本中存在清楚界定的博弈论。尤其是简·奥斯丁,她在小说中提出了一种清晰的策略思维模型。崔硕庸透过奥斯丁笔下角色的行为、感知、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展示了策略思维的成效和陷阱。这本书充满了阅读乐趣。 . Allen R. Sanderson,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 崔硕庸细致解析了奥斯丁的文本,以及奥斯丁观察到的人类行为的意图、操控、说服和“策略无知”等面向。奥斯丁的粉丝读了这本书,可以从新的角度观察她笔下的角色;博弈论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明白,为什么1994年、2004年、2005年、2007年和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都花落博弈论研究者。强烈推荐给普通读者,以及各种层次的经济学学生和研究者。 . Harald Wiese,莱比锡大学经济系教授: UCLA的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崔硕庸,从选择、偏好、情绪、操控、地位与同理心等角度,对奥斯丁的小说做出了充满洞察的分析。这本书值得一读。如果你是奥斯丁的热情读者,这本书会给你看待奥斯丁新的视角。如果你是经济学者或政治学者,书中有趣的案例,对博弈论发人深省的点评,以及关于奥斯丁创新之处的阐述,一定会让你喜欢。 . ▌人文学者 . Jonathan Sachs,英联邦前首席拉比: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为一本关于简·奥斯丁的书背书,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崔硕庸令人信服地表明,数学模型与虚构叙事可以如何相互印证。 . Regenia Gagnier,埃克塞特大学英文系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 无论你是智商过人的策略思想家,还是面临困局一筹莫展的官员,这本书都能给你启示和愉悦。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关于动机与策略无知的研究,既有博弈论与简·奥斯丁的跨界融通,又有来自美国外交政策与黑人民间故事的延伸案例。作者崔硕庸是非常稀有的一类政治科学家,他同时提升了两个领域的研究水准。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作品,既规避了博弈论研究中常见的还原论,也没有许多奥斯丁仰慕者的那种局促和狭隘。 . John Mullan,伦敦大学学院英文系教授: 崔硕庸对奥斯丁的小说原文做了大量摘录,借以揭示一个个角色的策略思维,奥斯丁的忠粉一定会喜欢。他的点评往往非常犀利,以慢镜回放般的细节,再现奥斯丁小说中的发展线索,比如: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通常被认为不谙世事的范妮·普莱斯,是如何成长为一个灵巧的“策略家”,足以同颇有心机的玛丽·克劳福德较量的?博弈论的基本思想,是将人类视为做出选择的行动者,这正好与奥斯丁合拍——崔硕庸的这一判断完全正确。 . William Deresiewicz,作家、耶鲁大学英文系前教授: 普鲁斯特是神经学家。简·奥斯丁是博弈理论家。狄更斯是肠胃病学家。这是“知识大融通”的美丽新世界中最流行的开场白。“融通”的信奉者相信:为人文思想找到科学基础,将艺术与科学纳入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就可以跨越“两种文化”间的藩篱。现在,UCLA的政治学教授崔硕庸,提出了两个大胆的断言:其一,作为一项研究计划,奥斯丁提出了“选择”(人的行动出自主观意愿)、“偏好”(人会选择带来最高回报的行动)、“策略思维”(采取行动之前,人会考虑他人的行动)等概念;其二,奥斯丁是对这些概念感兴趣的第一人。 . Laura J. Rosenthal,马里兰大学英文系教授: 任何人多懂一点策略思维都很有用。简·奥斯丁似乎不但清楚这一点,而且还着迷地对此展开了探索。这本书考察了奥斯丁等人的作品,极有说服力地证明:根植于历史渊源的博弈论,与人文思维之间,并没有内在冲突,事实上前者深嵌在后者之中。 . ▌大众媒体 . 《纽约时报》: 崔硕庸先生指出,奥斯丁不仅是博弈论的分析素材,而且还是博弈论的一个未受承认的创立者:奥斯丁就像是穿着英式高腰裙的冯·诺依曼(冷战时期数学家和思想家),对18世纪社会冲突中的计谋,展开无情的分析。 . 《经济学人》: 简·奥斯丁的小说里充满了博弈和谜语——奥斯丁本人恐怕会同意这样的说法。对奥斯丁来说,谜题、把戏和游戏,是将一些角色撮合在一起的助力,也是把另一些角色支开的操控手段。更值得注意的是,崔硕庸在新书《简·奥斯丁的谋略》里指出:早在“博弈论”这个概念诞生的150年前,奥斯丁就已经懂得运用博弈论了。奥斯丁那片甜美、守旧的土地,是比棋盘游戏更危险的地方,那里谋略无处不在。 . 《华尔街日报》: 1813年1月,当简·奥斯丁收到出版商寄来的刚印好的《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她立刻给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写信:“我想告诉你,我收到了从伦敦寄来的我亲爱的孩子”。过去200年里,奥斯丁“亲爱的孩子”催生出了数百种衍生作品。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简·奥斯丁的谋略》中,一位政治学教授试图证明:简·奥斯丁的小说情节与博弈论有深刻关联,而博弈论是经济学家和军事领导人用来处理人类互动的方法。 . 《福布斯》: 通常认为,博弈论诞生于1944年,当时约翰·冯·诺依曼发表了名篇《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但崔硕庸先生在新书《简·奥斯丁的谋略》中指出,早在19世纪初,奥斯丁就已经为这门新的策略行动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或许看待崔先生这本书最好的方式,是将它视作对理性选择思维和博弈论煞费苦心却又不自觉的戏仿,却决定性地展示了此二者的不足和局限。 . BBC: 博弈论是对人类策略行为的研究,关注在特定情境下,行为人面临的各种选择。在美国博弈论专家崔硕庸看来,早在博弈论被发明出来的150年之前,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就在她的六部小说中运用了博弈论,尽管奥斯丁用了非常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新书《简·奥斯丁的谋略》中,崔硕庸在奥斯丁的小说中发现了50处策略操控的案例。 . 《科学美国人》: 亲爱的崔硕庸先生: / ……称我为博弈理论家,您实在过誉,我受之有愧。尽管我在创作小说时对博弈论一无所知,甚至这一领域在当时尚未出现,但您还是坚信,我在作品中“系统探讨了博弈论的核心思想”,这让我惊讶不已。也许有人会说,您的断言是犯了时代错误,但您仍让人信服地证明:我的小说是一门20世纪新学科的先驱。…… / 您最诚挚亲切的, / 简·奥斯丁 . 《泰晤士报》: 在我们印象里,她是爱情小说作家和乡绅贵族的观察者。而现在,一位美国教授又为简·奥斯丁赋予了一个新角色:开创性的博弈理论家。《简·奥斯丁的谋略》作者崔硕庸认为:“奥斯丁的小说是博弈论的教科书。”崔硕庸称,博弈论之父、数学家冯·诺依曼在冷战时期开创的策略思维,在奥斯丁笔下的女主角那里已经得到了娴熟运用——只不过“不是为了追逐苏联人的潜艇”,而是为了应对18世纪社交场合的战争。 . 美国新媒体标杆《赫芬顿邮报》: 既是奥斯丁爱好者,又是政治科学家的崔硕庸,透过奥斯丁的六部小说,向我们揭示了他的发现:奥斯丁其实是一个博弈理论家,她笔下的角色懂得运用策略思维。这是一部充满洞察的文学分析,简单易懂,妙趣横生。 . 前沿商业媒体《快公司》: 简·奥斯丁有许多头衔:女权主义者、社会批评家、为情所困的抑郁症患者。现在,这个清单上又多了一个“博弈理论家”。UCLA的政治学教授崔硕庸称,这位18世纪的小说家早在冯·诺依曼之前就懂得运用博弈论。他还指出,奥斯丁最大的贡献,是对“策略无知”的分析——那些地位较高者会严重低估地位较低者的智谋,让自己吃到苦头。 . 伦敦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City A.M.》: 博弈论是今天经济学家的重要工具。简·奥斯丁在博弈论领域有开创性贡献,她关注的重点是策略计算与个人选择。世人至今没有对她这方面的贡献给予恰当的承认。你可以不信我的话,但你应该读一读《简·奥斯丁的谋略》。这本书会告诉你,奥斯丁比她的同侪超前了一个世纪之久。 . 《卫报》: 读了第1章“导论”,我就被吸引了。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罕见的文学与数学思维之间的联姻,而在奥斯丁铸成这一姻缘的许久之后,博弈论才成为一个正式的研究领域。这本书是如此的精彩:文笔优美,充满洞察,引人深思。我猜它已经被用作了大学教材。老实说,我会非常愿意去选修教这本书的课。 . 在线教育网站OpenCulture.com: 职业上的嫉妒,或许是无视一种新观点最坏的理由,无论这种观点是来自同行,还是圈外。自以为是往往导致近亲繁殖和智识上的死胡同。所以,当UCLA的政治学教授和博弈论专家崔硕庸,发现简·奥斯丁是最早的博弈理论家的时候,他的洞察理应改变英语教授以及所有人看待《傲慢与偏见》作者的方式。 . 魔鬼经济学网站Freakonomics.com: 简·奥斯丁与博弈论?你听了可能会说:What?好吧,确实需要解释下。UCLA的政治学教授崔硕庸,专攻博弈论及其在社会运动、宏观经济学和文学中的应用。什么文学?简·奥斯丁的小说。崔硕庸发现,奥斯丁的小说充满了策略思维、决策分析等工具。这些工具直到二战之后,才被兰德公司的那些博弈理论家所重视。于是崔硕庸就写了这本《简·奥斯丁的谋略》。 . 流行文化网站Flavorwire.com: 奥斯丁竟然是200年前的一个隐秘的博弈大师?好吧,听起来是有些不可思议。但我们得承认,这本《简·奥斯丁的谋略》你其实百分百想读。 . 美国亚裔名刊《KoreAm》: 读完政治科学家崔硕庸这本书,你看待奥斯丁小说的眼光会变得和以前再也不一样。崔硕庸指出,200年前的奥斯丁是一位早期的博弈理论家。奥斯丁密切关注人们的婚恋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她塑造的角色,有的是策略高手,有的在策略上很低能。奥斯丁的恋爱小说,被公认是对英国社会乡绅阶层的辛辣评注。不过,奥斯丁与当代社会科学的融汇,可能“看似奇怪,又顺理成章”(崔硕庸语)。 . 印度第二大商报《Mint》: 《简·奥斯丁的谋略》远远超出了它看上去的讨论范围,将博弈论与文学这两个迥异的主题精彩地混搭在一起。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继诺奖得主托马斯·谢林的《冲突的战略》之后,又一本将现实性注入博弈论的著作。 . 《VOGUE》: 崔硕庸在这本书中向我们证明,奥斯丁是决策科学的创立者。书中有接地气的文本分析和精彩的图表。 . ▌专业刊物 . 《美国戏剧期刊》: 这本书对决策科学的介绍让人大开眼界。作者的精彩论述让我们看到,如果我们对决策科学的思想和文献来源做出扩展,这门学科将焕发出怎样的活力。无论是游戏设计师、戏剧学生,还是任何对科学与艺术中,那些促成变化的决策和战术感兴趣的人,这本书对他们都是极有价值的贡献。今天我们有大量的机会将科学与艺术中最好的思想融汇在一起,以应对社会问题的艰巨挑战。这本书无疑是我们迈向更跨学科、更具包容性的决策科学的第一步。 . 《政治学期刊》: 与其他正式的文学研究相比,崔硕庸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崔硕庸从奥斯丁的文本中,探索和提取了博弈论的组成要素,而不是去寻找这样那样的现成概念。基于奥斯丁小说的人性面向,崔硕庸向读者证明:理性行为人并非抽离了个性的机器人,而是能够在现实人际关系的复杂欲求和愿望之网中,利用策略思维,找到方向。 . 《美国东部经济学期刊》: 崔硕庸这本书已经在理性选择理论研究者与奥斯丁粉丝中间取得了成功。强烈推荐博弈论的学生阅读,他们将看到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应用理论;也推荐政治经济学的学生阅读,通过这本书他们会懂得,影响策略思维的个体追求自身目标的具体情境,有多么丰富和不同。 . 《经济学文献期刊》: 这本书是证明这样一种观点的严肃尝试:大众喜爱的英国摄政时期作家奥斯丁,“早在约200年前,就已经通过她的六部小说,系统探讨了博弈论的核心思想”。这本书适合你读吗?如果你是一位文学批评家,正在寻求解读文本的新颖方式,那这本书适合你。如果你为了回应博弈论的批评者正在查找资料,你可以阅读第3、4、7章。如果你希望获取一些立得住的新思想,12、13两章不会让你失望。 . 《数学评论》: 这本书更偏向社会科学,而不是一部技术化的读物。作者的论证普通读者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问题。 . ▌其他声音 . Chelsea Clinton,希拉里与克林顿之女: 我等不及想看崔硕庸这本关于奥斯丁和博弈论的书了,这两个话题我都超喜欢(这有点书呆子气,我知道)。 . Ernest Davis,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崔硕庸这本写给普通读者的书,可读性很强。书中既有博弈论的入门介绍,也有奥斯丁六部小说的情节概要。他在书中提出了多种观点,包括民间故事中的策略元素,以及国际关系中的策略筹划或者策略无能,还详尽讨论了与博弈论相关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他的见解往往洞察深刻,引人思索。当一位智商在线、知识广博的读者,在获得了新的独特视角之后,开始热情研读伟大的文学作品,结果通常都是值得期待的。崔硕庸这本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太多了。
作者简介:
[美] 崔硕庸 | 최석용
Chwe, Suk-Young
〇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
〇 曾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纽约大学政治学系。
〇 曾任《美国政治学评论》联合主编,《经济行为与组织期刊》《美国社会学期刊》编委。
〇 研究兴趣主要是博弈论,及其在文学、社会运动、选举与信息汇总、社交网络、金融政策、暴力等领域的应用。
书友短评:
@ 经济人读书会 徐瑾推荐:非常有趣的书,从奥斯丁的故事出发,谈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作者认为,认可奥斯丁是一位博弈理论家的贡献,不仅仅有助于知识谱系的丰满。这个见仁见智,但是确实可见,经典作品,哪怕虚构,也隐含更光扩甚至穿越时空的真实。最后你会发现,博弈论符合进化,在生活中,隐藏着不少博弈大师,人类无意识的行为背后,也许运用了策略思维。 @ 莫茉 喜欢特别这个与众不同的角度看名著,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人大开眼界,特别是在现在博弈论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与日俱增,把它用在看简奥斯丁的文章更合适,学到很多,在婚恋市场上,用到博弈论的知识点,可以说非常实用了 @ Z.P 昭明雪 简奥斯丁的情商课,六部作品读懂博弈论。 @ 晓林子悦 我原以为,这本书是从现代博弈论角度解读奥斯丁,重新发现奥斯丁小说的有趣细节,这应该是蛮有意思的。但不是这样的。作者从开始就明确说,奥斯丁对博弈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独立见解,还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具体研究,然后在正文里不断强调、分述奥斯丁的博弈论成就,仿佛奥斯丁写小说就是奔着博弈论而去,就是有着鲜明的博弈论思想和实践,这是很奇怪的。就像“红学”魔魇,别扭。 @ smile 美国已故的著名经济学阿门·阿尔钦曾经说:“自从人类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之后,我们所经济学家的这个世界就到处充斥着资源稀缺现象,人世间多少悲剧和罪恶,根源大抵在此。”诚哉斯言!以经济学家的眼睛看取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人类的一切制度都是围绕着稀缺这个核心要素而展开;制度意味着对竞争的规范,而竞争与稀缺同义。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存,就是一场没有止境的竞争过程,只要你还活着,你就在参与这场竞争,并且以… @ 王几言 光看标题以为是“简奥斯汀大战僵尸”那电影一样,但是因为也是微博经济学教授推荐的,所以超出预期啦!而且正好和我最近思考的街头博弈论不谋而合。 @ 汤茗观点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奥斯丁小说中追求幸福婚姻和社会地位的女人们,很有意思。 @ Rui 硕士毕业也好几年了,也就没有再看过博弈论相关的书籍,这次看是因为喜欢简奥斯丁,但是由于腰封讨厌,有那么一度想给译者挑刺,以及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书。结果被书的内容迷住了,虽然这是博弈论科普读物,里面的知识对我来说确实简单,但是老师新颖的视角以及对基于他本人从政治学方面的解读实在是受益匪浅。折叠了很多角,会慢慢再消化一下。一星扣在书的腰封,译者对奥斯丁的不屑,编辑对书的不负责任,书的装订散架,以及… @ smile 美国已故的著名经济学阿门·阿尔钦曾经说:“自从人类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之后,我们所经济学家的这个世界就到处充斥着资源稀缺现象,人世间多少悲剧和罪恶,根源大抵在此。”诚哉斯言!以经济学家的眼睛看取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人类的一切制度都是围绕着稀缺这个核心要素而展开;制度意味着对竞争的规范,而竞争与稀缺同义。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存,就是一场没有止境的竞争过程,只要你还活着,你就在参与这场竞争,并且以… @ lily 不是简奥斯汀爱好者,但作者确实给了简奥斯汀小说一个独特的视角。部分切入点,例如牌桌文化的分析,挺有意思。开篇立意- 博弈论是弱势群体在社会中争取自身利益的方法-很喜欢。但看完全书,有种将六部小说细节强行套入博弈框架的牵强。
推荐序一 / 黄昱宁
推荐序二 / 李井奎
前言
缩写说明
.
▌1. 导 论
在奥斯丁所处的时代,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可以说奥斯丁是主流社会的局外人。她基于策略思维发展出来的博弈论并非为了争强夺霸,而是为了帮助自己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
.
▌2. 具体情境中的博弈论
一个人选择反抗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人也同样选择反抗。但是,没有人愿意独自采取这样的决策。因此,决策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对其他人的预期。
.
▌3. 民间故事和民权运动
居高位者会以为,不必揣摩地位较低者的想法,是自己理所当然的特权。如果你不把别人视作策略性的行动者,你会对局面得出完全错误的判断,而别人将会利用你的无知来获利。
.
▌4. 弗洛茜和狐狸
弱者可以通过拒绝承认既有的身份,而获得击败强者的机会。如果得不到认可,权力将不复存在。如果有人试图用权力吓唬你,你就应该向他提出质疑,让他承担举证的责任。
.
▌5. 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
为什么爱玛一直坚持自己的先入之见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的自我优越感和良好的社会地位让她以为:当别人的行动不如己所愿时,必然是对方的问题,而不是她自己的问题。
.
▌6. 奥斯丁的谋略框架
一个人可以通过观察眼神来发现对方的偏好。人们如何看待周遭的人事,人们又如何看待他人眼中的自己,奈特利先生都一清二楚,这正是他的智慧所在。
.
▌7. 奥斯丁的人类行为模型
范妮清楚像她这样的贫寒女子是不可能嫁给埃德蒙的。但意识形态如何敌得过一个女人的爱情?一旦埃德蒙不再迷恋克劳福德,范妮就得到了机会。
.
▌8. 奥斯丁对策略思维的辨伪
奥斯丁强调策略思维远不是浅薄的好胜心。奥斯丁笔下那些拥有策略思维的人,会一边娴熟地玩牌,一边着眼于更大的社交情境,进而在头脑中展开更严肃的博弈。
.
▌9. 奥斯丁对博弈论的创新
策略伙伴关系是婚姻与亲密关系最坚实的基础。将军夫妇是奥斯丁认为的美满婚姻的原型:两人像一个团队那样在驾驭马车,共同感知和理解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10. 奥斯丁对策略思维者的提醒
为什么天真质朴如此迷人呢?奥斯丁认为,对男性来说,“女人的愚笨大大增添了她们的妩媚”,而女性不够独立的特点本身,就可能构成吸引力。冰雪聪明的爱玛也深有同感。
.
▌11. 奥斯丁的意图
一些策略思维是女人独有的。当凯瑟琳吸引到了亨利的注意,“每个年轻小姐都曾体验过同样的激动不安”。而当奈特利先生提出求婚时,爱玛也表现出了女人们共有的策略修养。
.
▌12. 奥斯丁眼里的“无知”
玛丽的知书达理仅仅是照抄书里的话。她把音乐理解为纸上的音符,而不是演奏者和听众间的交流,她也以同样方式来认识人性。玛丽因而被称为“文学名著中最早的书呆子”。
.
▌13. 真实世界里的“无知”
世界上最穷的一个国家,去要求一个超级大国投降,难怪约翰逊总统会感到困惑。无知的地位较高者不去试图理解对方的看法,而是困惑为什么地位较低者不去做他应该做的事。
.
▌14. 结束语
爱玛的意思是:哈丽特的价值不由她本人的品性决定,而是由她在婚姻市场上的抢手程度来决定。这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标准观点,而奥斯丁早在200年前就秉持这样的看法。
.
后记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