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故里

书名:回归故里
作者:[法]迪迪埃·埃里蓬
译者:王献
ISBN:9787553518510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84
豆瓣评分: 9.1

书籍简介: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命运是否早已被宣判?” . 当代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传》作者 迪迪埃·埃里蓬切身之作 出版后即在《世界报》《自由报》等知名报刊引发热议 . 一部引发强烈共鸣的自我剖析之作 一部探讨底层民众成长困境的社会批判之作 . 著名知识分子如何与原生阶层 和解? 不再将问题归咎于家人与心理创伤 而在教育制度、阶级差异中反思社会对人的塑造 . 这是“一场自己改变自己的劳作” 却在为更多贫困者寻找反抗的可能 ? 编辑推荐 ◎享誉国际的当代著名思想家,反思自身出身背景和成长轨迹 作者为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多部作品被认可为经典,也包括此书。这本书介于坦白和反思之间,既是一部个性化的学术著作,也是作者结合自己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讲述的故事,在研究者眼中是学术讨论,在普通读者眼中,是深入浅出、令人共鸣的回忆录。目前该书已由德国著名导演托马斯·奥斯玛雅(Thomas Ostermeier)改编为同名戏剧。 ◎关注阶级固化问题和边缘群体,以实际案例为依据为努力生活而奋力抗争的人发声 父亲死后,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家乡兰斯(Reims),并重新反思了自身过往经历、家乡及其周边地区的境况。从家人、家乡工人阶级民众的生活,女性长辈被剥夺的权利,到兰斯这一区域的被边缘化,相对主流文化而存在的“亚文化”……迪迪埃·埃里蓬关注的是阶级壁垒中下平民阶层的生活,是“被侮辱和损害的人”,是使他们获得“启蒙”的可能。 ◎反思学校教育在社会对人的塑造中扮演的角色,致力于审视教育系统施加的社会指令 从父辈的教育经历到自己的教育经历,埃里蓬致力于冷静反观学校教育与社会秩序的“合谋”。从大批辍学的孩子,到无法融入校园文化而反叛、加入“亚文化”群体的孩子,埃里蓬说:“教师们已经尽其所能!……他们能改变的东西太少了。”学校是社会的战场之一,阶级的壁垒也存在于校园文化之中,埃里蓬致力于打破隔阂,探寻新的可能。 ◎从“小家庭”到“大世界”,剖析了权力与抵抗的多种形式 从因无法完成学业而懊怒一生的母亲,有暴力倾向、总是大喊大叫的父亲,到把孩子们丢给孤儿院的外祖母,作者重新理解了家人的处境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的原因。由此,他也看到了家乡误入犯罪歧途的青少年、在阶层固化中放弃学业的工人们……社会如何塑造着底层民众,底层民众又是如何屈从的?作者试图剖析塑造和屈从的机制,重新理解他曾厌恶和逃离的人。 ◎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地消化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的理论和思想 喜欢让-保罗·萨特、皮埃尔·布尔迪厄、米歇尔·福柯的读者将会深感亲切,因为作者会满怀激情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被他们鼓舞的,他们的理论也将与作者所经历的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产生新的生发点。 . ? 内容简介 《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重新了解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和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级阶层,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 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被决定的。 . ? 名人和媒体推荐 《回归故里》是一部引人入胜、充满勇气的作品,讲述一位法国著名作家如何使复杂的、时常冲突的社会身份与精神身份交汇在一起。 ——利奥·贝尔萨尼(Leo Bersani) 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书,关于压抑,关于抛弃自己的出身,关于重获平衡。 ——《美国艺术》 埃里蓬总是会回到他所说的发现心灵生命的“奇迹”中。“毕竟,”他指出,“人们应该学习,阅读令人愉快,书是你能够热爱的东西——这些态度并不是普遍的,实际上与社会条件以及你的出身背景密切相关。”我们这些足够幸运,从小时候开始就能拥有这些的人只能向他致敬。 ——《卫报》 “我曾经以为,”迪迪埃·埃里蓬说,“人们可以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可以忘却个人历史以及那些生养自己的人,重新创造自己”——在回顾了那段逝去的历史,并心怀敬畏地对那些他曾经背离的人们致以敬意之后,作者用这段颇具美感的文字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背离家庭与过去是永远无法彻底实现的。或许真正的“回归故里”并不存在,但至少让我们努力“与自己,以及那个被我们抛下的世界和解”。 ——《世界报》

作者简介:

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1953—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史家,法国亚眠大学哲学人文科学学院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客座教授,在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已出版十几种著作,很多作品被认可为经典,如《米歇尔·福柯传》《回归故里》《少数派道德》《逃脱精神分析》《亦近,亦远——列维-斯特劳斯谈话录》等,被国际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书友短评:

@ 祝羽捷 西窗老师推荐了《回归故里》,一鼓作气读完,虽说是“回归”,但写的都是逃离和反叛,借着父亲去世的机会,作者重新反思自己为什么跟故乡(土地、亲眷、身份)产生隔阂,甚至不能参加父亲的葬礼,用批判的目光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自己的“雪耻”,那就是阶级给他带来的耻辱感甚至高于性少数群体的耻辱感。人不愿意回归故里,很大原因是不愿意回到从属的社会空间,希望建立新的社会身份,学习获得新身份的“习性”,对自我重新定义和主… 西窗老师推荐了《回归故里》,一鼓作气读完,虽说是“回归”,但写的都是逃离和反叛,借着父亲去世的机会,作者重新反思自己为什么跟故乡(土地、亲眷、身份)产生隔阂,甚至不能参加父亲的葬礼,用批判的目光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自己的“雪耻”,那就是阶级给他带来的耻辱感甚至高于性少数群体的耻辱感。人不愿意回归故里,很大原因是不愿意回到从属的社会空间,希望建立新的社会身份,学习获得新身份的“习性”,对自我重新定义和主体化。我喜欢作者对自己原生态阶级的重新审视:比如想要改变自己遭受的不公待遇所做出的举动,不过是只关心自己,而不是建立在更宏大观念之上的政治规则;从选举看出为什么最终会背离自己阶级身份的党派,因为内心很容易接受“统治者意识形态”。这些都能映射我们当下的处境。 @ Duraznoooos 坦诚、精确又温情的自我剖析,和敏锐而深刻的社会观察。 @ 君柯 看完很想写一写我的版本的《回归故里》。 @ alain.proust 深有体会,关于我们要如何逃往大城市,要如何与渐行渐远却又纠缠沉沦的往事告别,要如何被文学、哲学拯救,又要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同性恋与知识分子。 @ 阿巴厮 不认识作者,但是完全不影响读他的自我剖析的传记。外省郊区工人阶级家庭,同性恋,没有文化的父母和兄弟,在这些标签下成长,他是如何成为这样一个人。并且在几十年后,又是如何来看这些标签。还是很值得一看,其中法国政治的部分,左派右派的,看的稀里糊涂。 @ 哆哈? 作者近乎残忍的解剖自己,对于我来说却是提供自我审视的另一出口,心结也解开不少。曾经懵懂感受到的差距和不平等其实也就是阶级的体现。更好地明白了自己大学和研究生生涯的“失败”来自何处了,求学时期的两大挫败感仿佛也找到了支撑点:一是对专业的不信任,现实与书本的鸿沟,让我不信任优雅的精英阶层的女教授会真正体会理解和帮助弱势群体,那种局限于心理层面的帮助犹如糖水般虚幻,更像是她们居高临下的寻找自身存在感的方… 作者近乎残忍的解剖自己,对于我来说却是提供自我审视的另一出口,心结也解开不少。曾经懵懂感受到的差距和不平等其实也就是阶级的体现。更好地明白了自己大学和研究生生涯的“失败”来自何处了,求学时期的两大挫败感仿佛也找到了支撑点:一是对专业的不信任,现实与书本的鸿沟,让我不信任优雅的精英阶层的女教授会真正体会理解和帮助弱势群体,那种局限于心理层面的帮助犹如糖水般虚幻,更像是她们居高临下的寻找自身存在感的方式。二是对友情的不自信,“在阶级习惯的惰性作用下的两个阶级之间的相互伤害”已经涵盖了所有。阶级身份提升过程中感受到的痛苦和羞耻如此猛烈地弥散在大学时期,而趋于平稳的研究生时期却再次证明了平行线是不会相交的。判决早已下达,“重要的不是我们将自己变成了什么,而是我们在改变自己时做了什么”。 @ 洳淉阿 没读太懂 @ 白茶清欢 从没有从阶级角度思考过自己和家人 家乡的关系然后跳出自身 稍微全貌的去看待家乡 及 那些人这是一本能让你有这些思考 对家乡 人 能有重新认识的一种可能吧其实最喜欢前半部分 和最后部分的描述中间聚焦社会学的 内容 是有点儿晦涩 主要是陌生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 到接受 是个艰难的过程 虽然作者并无 特别多的笔触 能想象出来 其中的挣扎 与迷茫 甚至会有些感同身受 也在教你 当你与周遭… 从没有从阶级角度思考过自己和家人 家乡的关系然后跳出自身 稍微全貌的去看待家乡 及 那些人这是一本能让你有这些思考 对家乡 人 能有重新认识的一种可能吧其实最喜欢前半部分 和最后部分的描述中间聚焦社会学的 内容 是有点儿晦涩 主要是陌生对于自我身份的认知 到接受 是个艰难的过程 虽然作者并无 特别多的笔触 能想象出来 其中的挣扎 与迷茫 甚至会有些感同身受 也在教你 当你与周遭 格格不入时 最后怎么与自己达到和解。 @ Tsundoku误读 2020188:角度挺好,有些部分挺触动 @ 秋海 雖然歷時十八天讀完,但並不代表這是一本難以讀下去的書,它恰恰相反。讀完的那一刻內心最想記住的是,在問「為什麼」之後,別忘了問「但我們又做了什麽」。






终章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回归故里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