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业

书名:洪业清朝开国史(增订版)
作者:[美]魏斐德
译者:陈苏镇/薄小莹
ISBN:978751332380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880
豆瓣评分: 8.4

书籍简介:

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讲述了中国王朝史中极具戏剧性的历史阶段——1644年明王朝的落幕及后续20年清王朝的巩固。作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陷入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进行了总体解剖与透视。在本书中,魏斐德希望通过清初对中华帝国秩序的重建来呈现的“洪业”,昭示在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势力到来之前,中国社会业已发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

作者简介:

魏斐德(FredericWakeman,Jr.,1937—2006),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汉学三杰”之一;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美国国际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会长。他的著作曾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1987年度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加州大学出版社颁发的1987年度伯克利奖和美国城市历史协会颁发的非北美城市历史最佳书籍奖。由于对中国史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伯克利最高奖章。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曾盛赞魏斐德为当代最杰出的中国史学家。

书友短评:

@ 浴巾子 读了将近半年终于读完了。最喜欢的是后记。 @ cczsz 表面上看是异族入主中原,实际上仍是儒家传统政治秩序的重建,满洲贵族通过与汉族政治精英的合作,成功继承了明朝的“洪业”,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 CG陶菲克 一方面视野宏大,把明清易代放到17世纪全球性危机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清平复危机的成功其实也是晚清无力对抗西方的原因;另一方面,对明清易代的具体过程和晚明社会做了非常详细的考察,用人物生平展现出了“忠”对象的变化。此外,作者的文笔也值得称赞。总结两个字:神作。 @ 醋泡花生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觉得逻辑清晰,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反倒很舒服,也清理了一些知识盲点,至于有些评论里的学术家和专业人士,我不做评论 @ 欧阳杼 适合和《南明史》对照起来看,和顾诚的书不同,作者投入的情感较少,理性的分析确更多。明末清初的历史看得令人非常难受,这不是腐朽王朝的衰落,也不是新兴王朝的诞生,而是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悲哀地先输了一筹,以至于我们今天都还在努力追赶。 @ 仲雪春山 4/5 史料基本上称得上翔实的流水账全景汉学著作,因为我原本对这一时段不甚了解所以觉得正好能拿来打底。历史不是文学作品,没有什么一朝英雄拔剑起,前有因后必有果,颇能从末段讲王夫之的部分中得证。意外之喜是了解到顺治原来是个很有些手腕抱负的年轻人。 @ 傲凌风 文献整合能力不错,史观较国人学者更为客观,但分析较浅薄,还是有很多文化内核鸿沟以致作者不能窥其本意。作一明清迭代史小品尚可 @ 巴金斯老爷 明清易代环节的梳理。对比金朝进入中原后不久即覆灭的历史,可看出清朝对于汉人力量的利用占据了人和,明朝亡于义军后失去大一统的乱局,让清朝不用像金那样面对一个统一的南宋政权,故而占据了天时。 @ 无情大魔王 清·开国

书籍目录

编者说明
增订版序
前 言
第一章 北部边防
第二章 崇祯朝廷
第三章 满族势力的扩张
第四章 北京的陷落
第五章 南京政权
第六章 清朝统治的建立
第七章 南京的陷落
第八章 江南的抵抗运动
第九章 北方中国的地方控制
第十章 “危时计拙”
第十一章 北方的最后平定
第十二章 多尔衮摄政
第十三章 顺治朝
第十四章 专制危机的一种解决形式
第十五章 从明至清的忠君思想
附 录
中文、日文引书目录
西文引书目录
译后记
代后记:远航
· · · · · ·

  • 那些帮助满族统治者向儒家的君主模式发展的汉人,在这一起步、协调和完成的政治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在不同时期充当了不同角色,其社会背景也分别与这一征服过程的几个阶段相适应:最早的是一批努尔哈赤草创之时便获得了女真贵族身份的明朝境外居民,尔后则有在北方各省沦陷后组成汉八旗军的辽东军户、教会满族人使用洋枪洋炮的山东海盗、为猎取高管厚禄而帮助多尔衮攻占北京的北方乡绅,以及充当清朝媾和大使力求兵不血刃地征服南方的江南学子。也许除了第一种人以外,所有拥护清朝的汉人,对满族人都怀有矛盾的心理。同时,满族人也警惕着与其合作的汉人。满族的君主若不联合汉官,去击败本族的贵族势力,便不可能有所作为;但他们也意识到,若全按汉族传统方式进行统治,则会变得过于汉化,从而失去本族人民对他们的忠诚和爱戴。他们十分感激与其合作的汉人教会了他们如何按儒家方式统治中国,又同样地轻蔑这些明朝的叛徒,鄙视其苟且偷生,谴责其变节卖国。
    —— 引自第14页
  • 正像黄宗羲所指出的,明朝思臣的最大冲动产生于东林党运动的道德和精神英雄主义。但在晚明残酷的权力争夺中,东林党运动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党争,而这对导致明朝衰亡所起的作用决不小于其他任何因素。这些激烈的党争在南明统治时期仍在继续,先后导致了福王的南京朝廷和桂王的追随者的分裂。简言之,明朝忠臣对遥远的道义目标的追求导致了眼前政治的混乱。此外,他们在继续强烈反对入清朝为官的同时,也能注意到那些通过与满族合作来完成其士大夫之使命的汉族同胞正逐渐取得具体的成就,后者实际上正在进行晚明士大夫想进行但未能完成的财政、法律和经济改革。那么,他们所坚持的最终的善是什么呢?是作为明朝忠臣而蔑视清廷,还是那种拒绝为清朝效力但终究空虚无力的姿态?那些降清汉官在17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束之后,为了完成重建帝国的迫切任务而抛弃了英雄主义的幻想。历史是否会因此而对他们作出更高的评价呢?
    —— 引自章节:第十五章 从明至清的忠君思想
  •   魏斐德作品系列(共4册),这套丛书还有《大门口的陌生人》《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远航》。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洪业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