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s Not Here

书名:Home is Not Here
作者:WangGungwu
译者:
ISBN:9789814722926
出版社:NUSPress
出版时间:2018-8-3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16
豆瓣评分: 8.7

书籍简介:

As someone who has studied history for much of my life, I have found the past fascinating. But it has always been some grand and even intimidating universe that I wanted to unpick and explain to myself. Wang Gungwu is one of Asia’s most important public intellectuals. He is best-known for his explorations of Chinese history in the long view, and for his writings on the Chinese diaspora. With Home is Not Here, the historian of grand themes turns to a single life history: his own. In this volume, Wang talks about his multicultural upbringing and life under British rule. He was born in Surabaya, Java, but his parents’ orientation was always to China. Wang grew up in the plural, multi-ethnic town of Ipoh, Malaya (now Malaysia). He learned English in colonial schools and was taught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t home. After the end of WWII and Japanese occupation, he left for th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in Nanjing to study alongside some of the finest of his generation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s. The victory of Mao Zedong’s Communist Party interrupted his education, and he ends this volume with his return to Malaya. Wise and moving, this is a fascinating reflection on family, identity, and belonging, and on the a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to find a place amid the historical currents that have shaped Asia and the world.

作者简介:

Wang Gungwu, formerly vice 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s emeritus professor at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He was awarded the Fukuoka Asia Culture Prize in 1996. He is the author of some 20 books, including The Chinese Overseas, publish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书友短评:

@ Gincredible #81 引人入胜的小书;通过阅读华侨以及49年前华人的故事,我逐渐清晰了文化上和政治上的中国的不同,的不可能相同,两者在身份认同上的张力。以及许多华侨故事里都有的relocation。跑个题,以前教员的背景经历,学生精英阶层的水平见识常常是无法望其项背的程度,也理解了许多人的文化失落。但更让我羡慕的是他们身上一种明确或者正在酝酿的自我认识,一种ontology或者价值观,让他们不一定非要追随和膜拜… #81 引人入胜的小书;通过阅读华侨以及49年前华人的故事,我逐渐清晰了文化上和政治上的中国的不同,的不可能相同,两者在身份认同上的张力。以及许多华侨故事里都有的relocation。跑个题,以前教员的背景经历,学生精英阶层的水平见识常常是无法望其项背的程度,也理解了许多人的文化失落。但更让我羡慕的是他们身上一种明确或者正在酝酿的自我认识,一种ontology或者价值观,让他们不一定非要追随和膜拜西方的现代性。这是现在难而又难的。 @ BJ亭子間做題家 …nothing was permanent, that change was around the corner and that people could easily be cut off from its roots.這是王賡武先生的「山河故人」。估計完整中譯本又沒機會在中國出版了。 @ 猫觅 本来以为这本书是冷门,借过来发现里面4、5张借书单,啊,我伍村真的还是有读书人的啊! @ makzhou 写的很琐碎,却非常有代入感。从出生一直写到王先生20岁。经历了从30年代开始到49年。具体的历史背景不用多说,我很喜欢的是一个一直寻找家园的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从泰州、上海到怡保再到南京,最终回到马来亚。一位没有置身历史的最中心却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人。就像题目所说的「家不在这里」,又在哪里?王先生的教育史很有意思,父亲是根深蒂固的儒生,大学受了西式教育影响。所以王从小一直上英文学校,中国历史文化的底子… 写的很琐碎,却非常有代入感。从出生一直写到王先生20岁。经历了从30年代开始到49年。具体的历史背景不用多说,我很喜欢的是一个一直寻找家园的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从泰州、上海到怡保再到南京,最终回到马来亚。一位没有置身历史的最中心却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人。就像题目所说的「家不在这里」,又在哪里?王先生的教育史很有意思,父亲是根深蒂固的儒生,大学受了西式教育影响。所以王从小一直上英文学校,中国历史文化的底子都是靠父亲每晚教授。最让我惊异的恐怕是他14-15岁的那年暑假:由于日据,学校停课,他做中学督学的父亲被安排去整理日本人搜罗的英文藏书。给了他一个非常系统的机会把19世纪末到20世纪出的英文流行书全部都看了一遍。那一年里他没跟任何人开口说过一句英文,却整个人沉浸在语言中。 @ pinellia 虽说是自传,但还是有不少颇具亮点的对于Chinese diaspora/British&Japanese colonization, nationalism的思考。Wait/go/return ,遣词造句里对离散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隐喻非常有趣。 @ 伯大尼 情不自禁流泪。 @ makzhou 写的很琐碎,却非常有代入感。从出生一直写到王先生20岁。经历了从30年代开始到49年。具体的历史背景不用多说,我很喜欢的是一个一直寻找家园的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从泰州、上海到怡保再到南京,最终回到马来亚。一位没有置身历史的最中心却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人。就像题目所说的「家不在这里」,又在哪里?王先生的教育史很有意思,父亲是根深蒂固的儒生,大学受了西式教育影响。所以王从小一直上英文学校,中国历史文化的底子… 写的很琐碎,却非常有代入感。从出生一直写到王先生20岁。经历了从30年代开始到49年。具体的历史背景不用多说,我很喜欢的是一个一直寻找家园的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从泰州、上海到怡保再到南京,最终回到马来亚。一位没有置身历史的最中心却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人。就像题目所说的「家不在这里」,又在哪里?王先生的教育史很有意思,父亲是根深蒂固的儒生,大学受了西式教育影响。所以王从小一直上英文学校,中国历史文化的底子都是靠父亲每晚教授。最让我惊异的恐怕是他14-15岁的那年暑假:由于日据,学校停课,他做中学督学的父亲被安排去整理日本人搜罗的英文藏书。给了他一个非常系统的机会把19世纪末到20世纪出的英文流行书全部都看了一遍。那一年里他没跟任何人开口说过一句英文,却整个人沉浸在语言中。 @ 古德曼 王赓武的自传停笔于马来亚大学求学期间,只字不提其本人后来风云际会的人生。印象深刻的是,全书行文走笔的一种平淡的冷静,读地过程中就像是好莱坞拍摄的中国题材电影惯有的那种旁白一样娓娓铺陈。王从小到青年的人生经历正像是海外华人的某种缩影,血缘、乡缘、学缘与业缘的华人网络紧密结合,互相缠绕,从中国东南一直延伸出去。而他们在海外的血缘、乡缘、学缘与业缘也为华人这个概念丰富了更多值得留在母国的华人心平气和… 王赓武的自传停笔于马来亚大学求学期间,只字不提其本人后来风云际会的人生。印象深刻的是,全书行文走笔的一种平淡的冷静,读地过程中就像是好莱坞拍摄的中国题材电影惯有的那种旁白一样娓娓铺陈。王从小到青年的人生经历正像是海外华人的某种缩影,血缘、乡缘、学缘与业缘的华人网络紧密结合,互相缠绕,从中国东南一直延伸出去。而他们在海外的血缘、乡缘、学缘与业缘也为华人这个概念丰富了更多值得留在母国的华人心平气和地去了解和聆听的内容。 @ Gincredible #81 引人入胜的小书;通过阅读华侨以及49年前华人的故事,我逐渐清晰了文化上和政治上的中国的不同,的不可能相同,两者在身份认同上的张力。以及许多华侨故事里都有的relocation。跑个题,以前教员的背景经历,学生精英阶层的水平见识常常是无法望其项背的程度,也理解了许多人的文化失落。但更让我羡慕的是他们身上一种明确或者正在酝酿的自我认识,一种ontology或者价值观,让他们不一定非要追随和膜拜… #81 引人入胜的小书;通过阅读华侨以及49年前华人的故事,我逐渐清晰了文化上和政治上的中国的不同,的不可能相同,两者在身份认同上的张力。以及许多华侨故事里都有的relocation。跑个题,以前教员的背景经历,学生精英阶层的水平见识常常是无法望其项背的程度,也理解了许多人的文化失落。但更让我羡慕的是他们身上一种明确或者正在酝酿的自我认识,一种ontology或者价值观,让他们不一定非要追随和膜拜西方的现代性。这是现在难而又难的。 @ Thinker 刚读完去年买的书。文字真诚。从自己的经验讲述了1935-1949这段历史和他对家,国及个人认同感的思考和看法。在国庆和某地动荡这个时点读起来更引人思考,后续买了王庚武的一系列书。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Home is Not Here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