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黑暗时代的人们
作者:汉娜·阿伦特
译者:王凌云
ISBN:9787534374012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7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57
豆瓣评分: 8.8
书籍简介:
本书是由传记性质的“人物素描”构成的文集,他们大多是汉娜·阿伦特的同代人及朋友,同她一样经历和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的不幸和苦难。其中的篇目包括:《思考莱辛——论黑暗时代的人们》(阿伦特1959年获汉堡莱辛奖的致辞)、《罗莎·卢森堡1871~1919》、《卡尔·雅斯贝尔斯》、《伊萨克·丹尼森1885-~1963》、《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1》、《兰德尔·贾雷尔1914~1965》、《海尔曼·布洛赫1886~1951》、《瓦尔德马尔·古里安》等。这些文章体现了作者在洞察世事、了解人性方面的敏锐和犀利,同时,在她的笔下有一种因理解而引起的深情。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20世纪著名思想家之一。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美国。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 《过去与未来之间》《人的条件》《精神生活》《康德哲学讲座》等。
书友短评:
@ 半夜植树 翻译啊翻译 @ 琴 酒 真是不得不佩服阿伦特——清晰的逻辑,严密的行文,恰当的引文,杰出的洞察力,以及女性的敏感和热情。因为自身的浅薄,目前只对她叙说莱辛的那篇心有戚戚,和桑塔格不同,她的描写有一个清晰的历史视角,以及对人的思想和人本身的梳理和理解——从而阐释而评论的意味变少,而更近似对一个时代的洪流和黑暗的叹息。而在干净行文的同时,她的文笔却从未丧失一种犀利的美感。如同世界本身一样难以概括的评述集。 @ 加长凯迪拉克扎蝴蝶结 寻找魏晋人心史评未果,看阿伦特。既然黑夜如白天一样也会往复不断,可以想象即使远隔千年千里人心也有唱和。 @ 汪杨 有点像明儒学案 阿伦特学力没有问题 @ [已注销] 我觉得这就是阿伦特跟桑塔格本质上的不同:桑塔格更像是在当下语境中提出迥异视角的公知 阿伦特则是在黑暗时代长河中的回溯者 她所做的不仅是追问更是提供一种可能——理解的、重建的、对话的可能 对于书中人物的分析精辟而不失诗意 作者和他们共同构成了启明(illumination) @ leeli 迪内森那篇,简直就是在教那个传记作者如何分析啊!厉害厉害!顺便问下国内有阿伦特这样的学者吗? @ Smilewaner 逻辑很清晰 @ 维普 最后总会接触这样一部作品,它带给读者更多的沉思的契机,并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咀嚼其中的篇章。阿伦特谈及这些读者业已熟知的人物,例如雅斯贝斯、本雅明、布莱希特、布洛赫,虽然是多年累积的讲稿篇章,却又像是用线将珍珠串起来,使本书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全篇有两个隐藏人物,一位是F·卡夫卡——他的思想对20世纪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另一位则是作者本人,她是这些人的朋友,亦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同路人。文笔惊艳到让人想… @ 楚腰纤细掌中轻 既然称赞本雅明关于普鲁斯特的评价“虚弱与天才刚好相合”是简洁高效的,为何阿伦特自己的评论如此大费周章?但愿是翻译的问题。这本书还有一个讨好的地方,被评论者多为犹太人,天然的被认为是黑暗时代的祭品。其实犹太人“怀疑”的部分才是天然的,只不过在黑暗时代更令人侧目罢了。 @ DTSIo 想必阿伦特是带着怀念故人的心态来书写的。有些故人在阿伦特成为阿伦特之前就已经去世,有些故人侥幸生存,有些故人为阿伦特目睹着被黑暗时代击得粉碎。所以她的写作里那些精微的东西,大概只有经历过类似的历史变迁的人才能领会一二。这注定了拙劣的追随者模仿不来阿伦特的笔触和心思——在这点上,她与罗莎·卢森堡一样,“新崇拜者与毁谤者都不与她本人多么相似”。
论黑暗时代的人性:思考莱辛
罗莎·卢森堡
安杰洛·朱塞佩·龙卡利:一位基督徒
卡尔·雅斯贝尔斯:一篇赞词
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公民?
伊萨克·迪内森
赫尔曼·布洛赫
瓦尔特·本雅明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沃尔登玛·古里安
兰德尔·贾雷尔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