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佛教经典哲学(全二卷)

书名:汉译佛教经典哲学(全二卷)
作者:杜继文
译者:
ISBN:9787214049261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9-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408
豆瓣评分:

书籍简介: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是作者长期披辨和研究汉译佛教经典、着力厘清繁杂佛教哲学的精要之作。全书共分两卷:上卷“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主要分析了佛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础教义、基本概念及诸经典;下卷“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对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大乘诸经典。佛教作为一种域外的宗教,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汉译经典来实现的。这些经典累世而积,便构成了卷帙浩繁的汉译大藏经。《汉译佛教经典哲学》与以往所出的同类著作相比,在研究方法上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坚持“以历史说明宗教,而非以宗教说明历史”的方法,努力挖掘各种佛学思潮形成及发展的历史根源;二是努力把佛学作为一个整体,并从佛学本身出发,勾勒佛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三是以丰富的文本为基础,努力还佛学之真面目。

作者简介:

杜继文,佛教史专家。1930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所长、研究员。著有《中国禅宗通史》(合著)、《中国佛教史》(合著)、《汉译佛教经典哲学》等,主编《佛教史》等。

书友短评:

@ shewachelsea 仅限于汉译佛教著作中思想的抉发,同时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化佛教,而仍以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为本位,是本书的特色。作为吕澂先生的高足,杜继文在叙述佛教发展时,具有深刻的历史眼光,对佛教哲学的分析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而作为唯物主义者,杜继文在评价佛教思想时,又随处可见各种揶揄与吐槽。大概可以说,懂佛教的人,很少像杜先生这样吐槽。而吐槽佛教的人当中,又很少有人能及杜先生这样对佛教有深入的洞见。无论是研究其观点,还是欣赏其吐槽,都是一件充满了阅读愉悦感的事情。当然,倘若从实证的角度来说,或许杜先生并不曾真正获得佛教的内部体验,但其不经意间道出的某个看法往往却比教内乃至学界人云亦云的“如是我闻”更具有启发性。未必适合信仰者阅读,写作的方法体例也有别于通常的学术著作。 @ 冬妮 我越来越觉得佛教可能从本质上来讲… 实在没有办法说是一个宗教。举个例子是…佛教徒几乎不把精力放在“证明佛陀存在”这件事上,而是从一开始就打破了这种证明—— 佛教认为如来并不存在,不然也不会叫他为“如来”。好像是来了,也好像没有。但佛教徒你tm管他的呢~ 爱来不来,你反正做好你自己就行了,用不着费尽心机证明佛陀存在,因为你就是佛陀,佛陀就是你,就酱!不用白费劲了~ 该干啥干啥去!这就是佛陀给我们的教诲。😑 @ Mephisto 写得过于凌乱。前面是按照主题来写的,到后面变成了按佛典来论述。

书籍目录

上卷 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经典
第一章 佛教的基础教义和基础概念
第一节 佛教的世界图式:"三界"和"四劫"
一、世界的结构
二、世界的生灭运动
第二节 人类"本原"论和人生"缘起"说
一、人的"本原"和国家等级制度
二、人的"缘起"和三世因果
第三节 论人的本质和人生的本质:"无常"、"无我"、"空"及"苦"
一、"因缘"观的开展
二、"因缘"观的缺陷
第四节 "因缘和合"和基本元素论:"蕴、处、界"
一、"五蕴"论
二、所谓"十二处"和"十八界"
第五节 佛教的宗教观和价值观:"业报"与"涅盘"
第六节 通向涅盘之路:修道与道果
一、佛教实践的第一种分类:"戒、定、慧"
二、佛教实践的多种分类:"三十七道品"
三、修习的次第和终极归宿:"道阶"与"涅盘"
第七节 结语
一、生死问题
二、苦乐问题
三、自由和"无我"问题
四、因果问题
第二章 论《阿含经》——早期经典汇编
第一节 《阿含经》总论
一、两种文本的《阿含经》及其史料价值
二、传说中的《阿含经》结集和"经"的地位:"律"与"法"的原始分歧与对立
三、传说中的《经藏》及《阿含经》的原貌
四、《阿含经》所反映的佛教内外文化背景
第二节 《杂阿含经》的法相释义和基本教理
一、论"五受阴"和"涅盘"
二、论"六入"和"关闭根门"
三、论"界"、"缘起"和"法界常住"
四、论"四谛"结构
五、附记
第三节 《中阿含经》中的诸弟子和佛教走向社会
一、诸佛弟子的佛教观
二、佛教走向社会和教义世俗化
三、附记
第四节 《增一阿含经》:佛教内外发展的历史图景
一、关于《序品》和《分别功德论》
二、关于《增一》的"十一事"结构
三、"十念"与"三论"
四、业报法则向避苦求乐的倾斜
五、"辟支佛部"和佛说"三乘"
六、佛弟子群与法出多门
七、从禁欲厌世向大乘空观转变的若干轨迹
第五节 《长阿含经》关于佛和世界的格式化以及驳难“外道”、“异见”
一、“七佛”论和成佛的格式
二、释迦佛的教化及其涅槃
三、世纪论、人原论、种姓论、缘起论
四、外道与诸见
第三章 部派佛教概略
一、关于大众部
二、关于上座部
三、关于说一切有部
第四章 说一切有部的发展线索和主要论著
一、有部思想的演化梗概
二、有部主要论著中的主要论点
第五章 论有部的哲学体系
第一节 有部的方法论特征
一、“破析”与“和合”
二、“区别义类”和“诠名定实”
第二节 论认识的条件和认识的结构
一、认识的两个必要条件
二、意识与前五识关系
三、感知和思维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心所法”建立的心理系统
一、“大地法”十种
二、“大善地法”十种
三、“大烦恼地法”六种
四、“大不善地法”两种
五、“小烦恼地法”十种
六、“不定心所”四种
七、附论:“智”、“忍”与“现观”、“内证”
第四节 论“一切有”:多元化的本体论
一、“法体恒有”:物种不变与自性不空
二、“三世实有”和四种萨婆多
三、“识不缘无境”:“所缘有”的基本命题
第五节 “缘起”论:世界万物的产生和变化
一、“缘生”论和“因缘”观
二、“生”、“得”与“根”、“业”和它们在缘起中的功能
第六节 “二谛”说:“假有”的真实性
第七节 有部论著中的菩萨观和大乘因素
第六章 《成实论》的宗空和厌生哲学
第一节 背景、原则、方法
一、立论的佛学背景和“十论”
二、立论的最高原则:“法相”的“自思维”原则
三、“二门”的表述方法和“二谛”的表义的方法
四、语与“人”和语与“义”
第二节 有论与无论
一、驳“说有者”论
二、驳“说无者”论
三、一切“可知可说”
四、论“有”的层次性:二种“有”
第三节 色论
一、“四大”元素向“四尘”要素的转换
二、“根”、“尘”从认识之因缘地位的跌落
第四节 心论
一、“识”生之因缘和可知之领域
二、心的性质:有数与无数、一与多、染与净
三、论“识”与“智”以及心的运动形式
第五节 论心的“想”、“受”、“行”形态
一、论“想”的思维形式:取相和假名
二、论“受”:“苦”的根基
三、论“行”与意志
四、“五受阴”和人生价值观
第六节 论“四谛归一谛”:终极目标和通达的途径
一、 论“三心”和“灭三心”
二、 论“四谛归一谛”和“止观共行”
本卷结语
一 原始佛教
二 部派佛教
下卷 大乘佛教思潮和大乘佛教经典
· · · · · ·

  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共24册),这套丛书还有《禅与老庄》《中国天台宗通史(上下)》《中国三论宗通史》《基督教史》《中国唯识宗通史(上下)》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汉译佛教经典哲学(全二卷)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