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归葬三至六世纪士族个体安顿与家国想象
作者:李华
译者:
ISBN:9787547322147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3-9-15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72
豆瓣评分:
书籍简介:
动荡年代,生命如此短暂,哪怕高门贵胄,死亡一来,也要“顾万物而遗恨,收百虑而长逝”,终于“扃幽户以大毕,诉玄阙而长辞”(陆机语)。一千多年后,终于有机会重启那扇“幽户”,面对灰烬式的遗存,还能不能读出曾经有温度的生命历程,来不及完成的人生遗恨?本书将“归葬”视为中国文化 “个案”,以六朝为背景,去理解中国人在终极安顿途中的文化再造:一项习以为常的“传统”如何被遗忘、被更改、被选择性保存?旧观念旧习俗对新社会的权力秩序、个人身份建构会产生哪些影响?中国人文化逻辑中的个体自由与家国想象如何产生与演变?
作者简介:
李华,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六朝史、墓葬、新文化史、魏晋志怪,论文《假葬还是永葬?——三至六世纪琅邪王氏归葬变迁》,载于《汉学研究》2021年第39卷第1期;《长沙五一广场简所见“元的遗产案”考述》,载于黎明钊、马增荣、唐俊峰编,《东汉的法律、行政与社会: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探索》(香港:三联书店,2019);学术专题研究《归葬——三至六世纪个体安顿与家国想像》(香港:三联书店,2023)。
书友短评:
@ 我的红官师父 好快的引进速度啊,什么时候能把游逸飞先生的著作引进一下呢? @ 某某佳哇 一气呵成读完,阅读体验很舒畅。其实核心意思很明确,东晋南朝士族的“归葬”更多是一种出于现实考量的政治姿态,初代南迁士人还有很强的“北归”情感,但二代三代时“北归”已经成为情感符号,归葬实指在江东的葬,江东的新坟地已经是士族认同所在,是新塑造的“故乡”。士族通过归葬礼仪为自己家族造势,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对个人而言,身前生后的安顿才是首要目标。在江东士人心里,建康早就是洛阳了。 @ 小元宵瑶瑶 窃以为“兰陵萧氏”那一节写得比“琅琊王氏”那一章好 @ 某某佳哇 一气呵成读完,阅读体验很舒畅。其实核心意思很明确,东晋南朝士族的“归葬”更多是一种出于现实考量的政治姿态,初代南迁士人还有很强的“北归”情感,但二代三代时“北归”已经成为情感符号,归葬实指在江东的葬,江东的新坟地已经是士族认同所在,是新塑造的“故乡”。士族通过归葬礼仪为自己家族造势,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对个人而言,身前生后的安顿才是首要目标。在江东士人心里,建康早就是洛阳了。 @ 小元宵瑶瑶 窃以为“兰陵萧氏”那一节写得比“琅琊王氏”那一章好 @ 我的红官师父 好快的引进速度啊,什么时候能把游逸飞先生的著作引进一下呢?
不确定时代的安顿—与蒲慕州教授一席谈(代序) / i
第一章 前 言 / 1
一、个体安顿,穿越古今的难题 / 1
二、汉代“归葬”所向:权力、血缘、地缘 / 4
三、六朝“归葬”,沿袭不改吗? / 9
四、新文化史路径与史料运用 / 14
第二章 琅邪王氏的归途 / 23
一、白石墓的建造及威权性 / 24
二、侨置故壤与归正首丘 / 31
三、假葬还是永葬? / 38
四、不葬在白石的王氏成员 / 59
五、以简为归 / 72
第三章 看得见的归葬 / 77
一、归葬建康 / 77
二、陈郡谢氏:淝水战后至刘宋初年的葬地选择 / 83
三、归葬与兰陵萧氏郡望 / 90
四、新社会,旧葬俗? / 111
第四章 礼俗之变,权力之“归” / 115
一、死后世界的想象与“丧”“祭”诸环节 / 116
二、世家墓葬墓内祭祀空间 / 135
三、丧服制度中的变礼与现实 / 149
四、文献中的“归葬” / 155
五、小结 / 162
第五章 “归”的象征意义 / 167
一、吊唁、诔碑、墓志铭中的士族交游圈 / 168
二、女性之归与夫妇合葬 / 178
三、归的新指向:山水与隐逸 / 180
四、历史层累下的文化之“归” / 193
五、小结 / 198
第六章 结论 / 201
一、“归葬”现实安排与解释权 / 202
二、“归葬”所见世家大族内部的连接与分化 / 205
三、“晋制”再思考 / 210
四、士与“归” / 213
附 录 / 217
附表1 :琅邪王氏部分成员葬地以及卒年 / 217
附表2 :象山王氏墓相关资讯(参考考古报告) / 219
附表3 :四座代表朝廷礼仪的大墓与仙鹤观M6的比较 / 224
附表4 :六朝世家大族鬼故事 / 226
参考文献 / 241
后记 / 265
致谢 / 271
· · · · · ·
中国研究系列(共3册),这套丛书还有《东汉的崩溃》《书于竹帛》。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