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关于电视
作者:[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译者:许钧
ISBN:978730131396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9-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190
豆瓣评分: 8.6
书籍简介:
本书是布尔迪厄在法兰西公学院讲授的两堂电视公开教学课的内容。 本书持批判的态度,应用社会学结构主义的方法,以“场域”的概念为线索,揭示了电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基本功能。 第一讲“台前幕后”剖析了影响电视的运作的内部机制,揭露了电视形象与电视话语背后的运作秘密;第二讲“无形的结构及其影响”揭示了电视如何通过引入收视率逻辑深刻地改变了不同场域的运作。 附录部分是三篇整理后的论文,目的是启发读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本书中提出的媒介场域理论对于我国的新闻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家。他创立了建构主义的结构主义理论,致力于分析社会等级的再生产机制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文化和象征因素。他的思想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尤其是战后法国社会学产生了很大影响。2000年,他被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国际人类学界最高荣誉赫胥黎奖章。他的主要著作有《区分》《实践理论大纲》《学术人》《实践感》等。
译者许钧,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法语国家组织“五洲文学奖”评委。著有《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翻译论》等著作;译有《诉讼笔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法国社会科学与文学名著三十余部。
书友短评:
@ 农 阿巴阿巴,我不会了。书看明白了,但是疑问却很多都没有解开。比如新闻场为什么会在收视率的要求下做出反而不适合观众的产品,他们究竟是如何决定内容的,或者换而言之,所谓的传统是从何时开始又缘何真正树立?再或是电视场的逻辑是否适用于自媒体时代?试图打破过去传统的自媒体又是否是在重蹈过去的覆辙,自媒体人是否最终受制于看不见的场域的力量,逐渐成为自己过去厌弃的人还满以为自己是成功的?布尔迪厄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已经知晓的,他用场域理论做出了阐释,但依然没有给我们出路。身处象牙塔的学者需要走下神坛,但又不能向新闻场的逻辑妥协,那该如何表达自我?另一方面,象牙塔中封闭的逻辑又为什么一定就是真理?百姓中不能出真知吗?这样的立场又让人产生巨大的疑问。总而言之,我看得越多,反而活得越不明白。orz @ Daytun 可以说是布尔迪厄自身学理情境化的模板。不管是对场域的引入还是自己的立场,这番论述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刘海龙老师的评论也很清晰地一一列举了)。不知道受制于体量还是故意为之,布尔迪厄的论述极其缺乏复杂性(甚至有点刺激反应的简单因果),可能在缺失对于具体角色的检验和场域边界的厘清后,这一新闻场域理论在其他时空的应用性也当然会受到挑战。若想在当下实现布氏理论的复归,仍需极其细致的再情境化与新概念、新框架的引入。 @ 毛丝丝鼠 一篇非常简单容易看的电视讲演,但论证的内容是有关电视在资本主义世界当中的两个负面作用,一个是反民主的象征暴力,通过一系列控制手段与隐形的规则程序进行自我审查,压制自由交流。(象征暴力是借助执行者跟承受者的合谋跟默契而得以实施的暴力,通常双方都毫无察觉)第二个则是涉及商业逻辑(商业场)在文化生产领域的僭越,商业场通过控制新闻业来影响整个文化场(这段论证与阿多诺的“文化工业”说一脉相承)。布尔迪厄同时指出电视在趋向真空化与非政治化的同时,也通过煽动性跟制造情绪的功能在暗中操作另一些事件进行政治化,侵蚀新闻与娱乐的界限的同时,也在不断干涉文化与艺术的自律性。
前言
第一讲 台前幕后
看不见的审查
以显而隐
信息的循环流通
紧急性与快速思维
假中有真或真中有假的电视讨论会
矛盾与紧张的关系
第二讲 无形的结构及其影响
市场份额与竞争
通俗化的力量
由收视率裁决胜负的斗争
电视的控制
合作
入场权与出场的责任
附录
新闻的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会——分析提纲
新闻与政治
评论
祛魅电视——读布尔迪厄的《关于电视》/ 周宪
媒介场域理论的“再发明” ——再思《关于电视》/ 刘海龙
· · · · ·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