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弓与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
作者:[美]瑟特·伯纳德特(SethBenardete)
译者:程志敏
ISBN:9787508089225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41
豆瓣评分: 6.9
书籍简介:
伯纳德特一生都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经典作品的解读,古希腊的诗歌与哲学贯穿了他整个学术生涯。在撰写完解析《伊利亚特》的博士论文四十年之后,他再次转向荷马,写出《弓与琴》,以柏拉图为路径进入《奥德赛》,试图以柏拉图对话中展开的观点审视荷马史诗的情节发展,以此考察诗与哲的关系。 伯纳德特在《弓与琴》里处理了很多主题,比如智慧在思想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聪慧的佩涅洛佩这位弱女子是怎样利用智慧并忍受儿子的误会拖住了旁人对王位的觊觎,并成功地保住了王位;“地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意义;生与死的关系如何;神人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以智慧著称的雅典娜要建立起什么样新型的神人关系;此外,伯纳德特还讨论了社会生活、秩序与正义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变化,人的有限性与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等。奥德修斯表面看来终于回归家园,仿佛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实际上他完全受命运的摆布,这位坚强的汉子最终只好认命,这是为什么?奥德修斯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他开初选择了智慧和知识,最后却扬弃了知识,转而去建立信仰,这种康德式的问题之转化是如何实现的? 《弓与琴》基本按照《奥德赛》的叙述结构来谋篇布局,通过奥德修斯这位英雄的历险,逐渐将读者带向对各主题的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
瑟特·伯纳德特(Seth Benardete,1932-2002),美国著名的古典学家和哲学家,施特劳斯执教芝加哥大学那年(1949)进芝加哥大学,受业于著名古典语文学家格瑞纳(David Grene),同时也是施特劳斯最早的入门弟子之一,与布鲁姆(Allan Bloom)、罗森(Stanley Rosen)等同师从施特劳斯。博士毕业后,伯纳德特先在Annapolis 的圣约翰博雅学院(St. John's College)任教,1965年获纽约大学古典系教职后,一直在大学教书和研究40年,一生全部精力用于研究和翻译古希腊经典作品,对当今主流学界的流行论说置若罔闻。
伯纳德特不仅翻译和疏解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德斯的若干戏剧作品,发表了关于赫西俄德、希罗多德的研究论文和专著,还为几乎所有重要的柏拉图对话写了非常耐人寻味的义疏。他解析柏拉图笔下的“生活的悲剧与喜剧”的“情节论证”的高超功力,他在体察柏拉图笔下的“道德与哲学的修辞”时所表现出的见微知著的惊人智慧,他与古代圣贤相遇和对话的奇特方式,无不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问的热情,足以促使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我们反省自己的学问旨趣。与许多伟大学术天才一样,他的思想学术分量在他身后才凸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西方思想史和古典学史上的独特意义也日益彰显。他无疑是我们时代最有学问的人,也是最深刻的思想家。
其代表作有《苏格拉底的再次起航》、《情节中的论辩》、《生活的悲剧与喜剧》、《道德与哲学的修辞术》、《美的存在》《神圣的罪业》《古典诗学子路》等。
书友短评:
@ Symbol 读完小学生读后感般的译后记,终于明白译文拙劣的缘由。抛开这些,作者对《奥德赛》与柏拉图的洞见仍是深刻而有教益的,若有过度阐释之嫌,拣取所需便可。作为书名的弓与琴之喻(奥德修斯的两个部分:惩治求婚人及歌吟自己的苦难)恰如诗与哲之关系,而本书的线索便是此两者间的张力与共性,以及更为深层的相互呼应与补充。库克洛普斯人的、费埃克斯人的、失去王者统治二十年之久的伊塔卡人的政治模式之区别埋藏着整部史诗背后的筋骨,而企图通过奥德修斯实现的神义论似也有据可查。一则永恒的命题:奥德修斯选择的到底是什么——死亡、苦难、归返抑或知识、信仰?在他变幻不定的外表与虚实不一的言语下,他是否一直是隐藏其间的那个他?如果说奥德修斯从始至终处于迷雾中,佩涅罗佩的使命与不幸则十分清晰——“她将再次遭遇海难,而且永远无法靠岸”。 @ יוֹחָנָן 此书试图从神义论与政治的角度解读《奥德赛》,就如同在一片充斥着欺骗、背叛与可疑的正义观的言辞大海中,找到了某种相对确定的观测点。荷马通过宙斯说出“人们因为自身的莽撞和邪恶超越了命限才造成了不幸”,宙斯则选择了奥作为代言人最终证明了这一点,“奥德修斯命中注定要建立的不是知识,而是信仰。”如果说费埃克斯人受惩罚的插曲象征着宙斯新建立的以恐怖为核心的神人关系,而奥德修斯明显超出必要性的疯狂大屠杀也像是重建一种恐怖政治秩序(而非之前的民之父母式的慈爱统治)的开端,只不过他的预想并没有完全实现,他想将政治躯体里被感染的部分彻底切除,但诸神的干涉阻止了这一计划——在幻化成门托尔的雅典娜主使下,“战斗的双方重又为未来立下了盟誓”,然而,这种盟誓的非正式性注定了它的脆弱性,被恐怖侵害过的伊塔卡永不复初。 @ Kaspar Hauser 读完小学生读后感般的译后记,终于明白译文拙劣的缘由。抛开这些,作者对《奥德赛》与柏拉图的洞见仍是深刻而有教益的,若有过度阐释之嫌,拣取所需便可。作为书名的弓与琴之喻(奥德修斯的两个部分:惩治求婚人及歌吟自己的苦难)恰如诗与哲之关系,而本书的线索便是此两者间的张力与共性,以及更为深层的相互呼应与补充。库克洛普斯人的、费埃克斯人的、失去王者统治二十年之久的伊塔卡人的政治模式之区别埋藏着整部史诗背后的筋骨,而企图通过奥德修斯实现的神义论似也有据可查。一则永恒的命题:奥德修斯选择的到底是什么——死亡、苦难、归返抑或知识、信仰?在他变幻不定的外表与虚实不一的言语下,他是否一直是隐藏其间的那个他?如果说奥德修斯从始至终处于迷雾中,佩涅罗佩的使命与不幸则十分清晰——“她将再次遭遇海难,而且永远无法靠岸”。
中译本前言(黄薇薇)
关于文献的说明
前言
一 开端
神义论
政治学
特勒马科斯
二 范式与意志
涅斯托尔
海伦与墨涅拉奥斯
三 奥德修斯的抉择
四 费埃克斯人
羞涩
天堂
荣耀
五 奥德修斯自己的故事
记忆与心灵
自然
地狱
命运
六 奥德修斯的谎言
七 非命者
特奥克吕墨诺斯与欧迈奥斯
女仆
名字与伤痕
八 求婚人与城邦
求婚人
城邦
九 相认
佩涅洛佩
哈得斯
拉埃尔特斯
附录
伯纳德特小传(伯格)
纪念伯纳德特(曼斯斐尔德)
译后记
重订本后记
· · · · · ·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伯纳德特集(共7册),这套丛书还有《情节中的论辩》《苏格拉底的再次起航》《生活的悲剧与喜剧》《美之在》《道德与哲学的修辞术》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