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帝国

书名: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
作者:[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梅俊杰
ISBN:9787511731210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512
豆瓣评分: 8.5

书籍简介:

工业革命可谓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场巨变,它初期仅与一国即英国的历史相重合。本书描述并解释了英国迈向首个工业强国的崛起之路、其暂时领先优势的无奈流失、其与世界各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特殊关系,以及所有这一切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在这部行云流水的作品中,史学大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深入探索了英国最近250年的现代化历程,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史作了独到的重新解释。 既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依然是普遍追求的目标,既然发达与欠发达世界继续在博弈和分化,既然帝国的兴衰命运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工业与帝国》对新千年的读者便不失其现实意义。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 霍布斯鲍姆堪称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不仅在英国,而且在世界。 ——《旁观者》 本书十分出色地考察了英国以往两个多世纪经济的重大进展与变迁,作者的眼光尖锐而冷峻,文辞洗练而典雅,大量图表附录更有锦上添花之效。 ——《卫报》 本书作者造诣非常精深、学识无比渊博,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肯定笔力最为雄健老练、思想最能举重若轻。 ——休•特雷弗-罗珀,《星期日电讯报》 作为当代才华横溢的经济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借教科书的形式,写下了一部富有创见、挥洒自如的英国史,为重新解读西方经济史及社会史和政治史提供了新颖的视角。 ——约翰•韦西,《倾听者》 ——————————————————————————————————————————– 正是工业革命,将英国正式推向新帝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不过,令人惊叹的是,也正是新的工业革命,将跟不上革命步伐的不列颠新帝国,摔下了神坛。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工业与帝国》,为人们绘制了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画面。借此书看开去,让人全面理解工业与帝国兴衰这一论题包含的丰富内容。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任剑涛 关于英国的现代化历程,前些年国内议论已多,然而,一时热议未必意味着问题得到了澄清。霍布斯鲍姆的《工业与帝国》当有助于摒弃有关英国现代发展的某些似是而非之论。书中就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政府的干预作用、现代化的断裂风险、帝国体系的经营、相对衰落的缘由等重大问题所发表的见解,尤其值得我们善加借鉴。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员、本书译者 梅俊杰 ———————————————–亚马逊网读者评论——————————————————- “这是史学大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经典之作,原书行销近30万册,如今修订再版,为了解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完整视野。” “《工业与帝国》融经济史和政治史于一炉,兼顾了英国场景与世界舞台,全书从经济角度丝丝入扣地分析了英国的现代变迁,实乃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2012),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备受推崇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英国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和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被多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学位。

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1917年出生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港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十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孤儿霍布斯鲍姆于1931年投奔叔父,徙居柏林,在“一战”后受创最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转赴英国,幸运地躲过之后的纳粹大屠杀,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二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至1946年退伍,回到剑桥完成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英国费边社的历史。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82年退休后,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政治和社会史荣誉教授。1998年,英国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为其颁发了名誉勋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2002年,被任命为他一生执教的伯克贝克学院校长,由于他的辞职信一直未获批准,实际上他至死都是该校校长。2003年,获得杰出欧洲史研究奖。2012年,中国国庆日凌晨,因病在伦敦谢世。

译者简介:

梅俊杰,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员、世界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新华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初版),所撰各类学术文章广见于国内外报刊;译有《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国富策: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维特伯爵:俄国现代化之父》、《科尔贝:法国重商主义之父》等作品;主编“经济史与国富策译丛”(商务印书馆)、“外国经济战略家丛书”(上海远东出版社)。

书友短评:

@ 你的名字 两次世界大战,加上经济大萧条没让人民工资和生活水平降低,出乎意料工资在逐步提高,最终甚至高于物价,我有点羡慕。战火萧条没有推倒英国这个经济体,世界霸主虽然没有跟上北美,德国,法国,意大利技术创新与革命的步伐,还是凭借1750-1870年工业帝国,有形帝国的光辉历史,在世界金融和经济体制下保留强国的一席之地。 @ goodfella 68年的书,解释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很多观点早就不新鲜了。 @ 这么近,那么远 理论空洞,缺乏事实支撑 @ 天生意识流 对于工业革命前期和中期的分析很有见解,数据较多,大致了解后,后半本没看。 @ 无极星 时不时看到中国改开30年的影子。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有相似的脉络。我们晚了 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确有其必然性,掌握大部分海外出口市场是刺激国内采用新技术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条件。 @ RickLiu17987385 总体还算清爽 格局蛮大的 但是从1750年到1990年代跨度还是略长不免稍牺牲细节

书籍目录

导读 工业革命与不列颠新帝国的兴衰 任剑涛/001
译序 准确把握英国现代化的特点 梅俊杰/017
原序/026
导言/001
第一章 1750年的英国/011
第二章 工业革命的起源/023
第三章 工业革命,1780—1840年/045
第四章 工业革命的人文结果,1750—1850年/069
第五章 农业,1750—1850年/089
第六章 工业化的第二阶段,1840—1895年/103
第七章 世界经济中的英国/129
第八章 生活水准,1850—1914年/149
第九章 衰落的开始/169
第十章 土地,1850—1960年/191
第十一章 两次大战之间/205
第十二章 政府与经济/225
第十三章 长期繁荣/249
第十四章 1914年以来的社会/275
第十五章 英国其他地区/297
第十六章 趋于严峻的经济气候/317
结论/335
后续阅读/395
索引/401
图目录
图1英国的人口,1750—1991年/347
图2不同年份英国人口的年龄构成/347
图3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死亡率,1840—1991年/348
图4农业人口的减少/348
图5a工业化英国,1851年/349
图5b工业化英国,1851年/350
图6工业化英国,1997年3月/351
图7若干英国职业,1841—1991年/352
图8a阶级结构,1750—1961年/353
图8b英国的社会阶级,1971—1994年/354
图9中产阶级职业的变迁,1931—1951年/355
图10伦敦的成长/355
图11速度的革命:旅行时间/356
图12交通革命:铁路/357
图13交通革命:汽车/357
图14英国的客流,1965—1994年/358
图15文化:英格兰的文盲率,1840年/359
图16文化:书籍/360
图17a英国的工业生产,1811—1965年/361
图17b英国的工业生产,1966—1995年/361
图18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的百分比,1780—1958年/362
图19占世界制成品贸易的份额,1937—1990年/362
图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50—1992年/363
图21英国在制成品贸易中的竞争力,1975—1995年/364
图22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19世纪/365
图23a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1948—1980年:钢材/366
图23b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1948—1980年:电力/366
图23c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1948—1960年:车辆/367
图23d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1970—1980年:车辆/368
图24不同时期英国占世界贸易的份额,1750—1990年/369
图25按商品类别的英国贸易,1814—1995年/369
图26英国的贸易方式,1750—1994年/370
图27英国的港口,1960年/371
图28海外贸易格局,1960年/372
图29英国的港口,1888年/373
图30英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1965—1983年的数字不含石油公司)/374
图31英国的海外投资/375
图32a英国海外投资的地域分布/375
图32b英国公司的净海外直接投资(不含石油公司)/376
图33英国的投资组合/377
图34a收支平衡,1820—1955年/378
图34b收支平衡,1955—1995年/379
图35英国的价格变动,1700—1995年/380
图36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381
图37a国防占政府总开支的份额,1820—1960年/382
图37b国防占政府总开支的份额,1960—1996年/382
图38社会保障开支的主要项目,1900—1994年/383
图39不同国家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比,1950年代/383
图40医疗总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1960—1983年/384
图41富人与穷人: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385
图42a富人与穷人,1955年/385
图42b英国的财富分配,1976、1991年:可交易财富(包括住房)/386
图43 工人的家庭开支/387
图44茶和糖的消费/387
图45按类型和目的看私人最终消费,1993年/388
图46a平均周工资与零售价格,1900—1958年/389
图46b平均周工资与零售价格,1960—1992年/389
图47 英国的总家庭收入,1971—1991年/390
图48失业,1860—1994年/390
图49英国的雇员,1971—1997年/391
图50男女工资差距,1981—1990年/392
图51工会会员,1860—1995年/393
图52因罢工损失的工作天数,1890—1995年/394
· · · · · ·

  • ①例如,在斯塔福德郡巴高特庄园4400英亩的士地上,1724年时有65个农其中16个规模超过100英亩,平均规模135英亩;到1764年,在5700英亩的士上,仅有46个农场,其中23个规模超过100英亩,平均规模189英亩。Mingay,The Size of Farms in the 18th Century',Economic HistoryReview,XIV,481。
    —— 引自章节:第五章农业,1750—1850年/089
  • 为人掌屋。1830年代未之前,工业革命或科学发现基本上还没有影响到农业,之后,皇家农学会于1838年成立,洛桑实验站于1843年组建,这些进展让这一时期引人注目,自此往后,农业进步才显 著提速。从1820年代起,“地下排水”得到更广泛应用,这对开垦淤泥注地至为关键,1843年,圆筒状淤泥排水管得以发明。肥料开始得到迅速的使用,过磷酸钙于1842年获得专利,在1840年代的前七年,秘鲁鸟粪进口量从几乎为零增加到20万吨。以大量投入和定机械化为特征的“高级农业”主导了19世纪中期,从大约1837年起,产量出现了颇为惊人的增长,英国农业经过1815年前0年的扩张及随后二三十年的徘徊后,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1850年代,即便是悲惨劳工的命运也有了陡然改善,当然,这不是因为农业发展了,而是因为大批人员“逃离土地”,去往铁路、矿山、城市、海外,由此引发了农村劳动力可喜的短缺及工资的小幅上扬。这一改善发生时
    —— 引自章节:第五章农业,1750—1850年/089
  •   新世界新思想译丛(共18册),这套丛书还有《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新音乐的哲学(第五版)》《音乐社会学导论》《音乐社会学导论》《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思潮与政治实践》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工业与帝国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