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的起源

书名:饭局的起源我们为什么喜欢分享食物
作者:[英]马丁•琼斯
译者:陈雪香译/方辉审校
ISBN:978710806622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
豆瓣评分: 7.2

书籍简介:

剑桥大学考古系教授马丁·琼斯认为,一系列的“现代”行为为人类走出非洲提供了必备的生存策略,包括面对面地分享食物、讲故事和旅行。而考古发掘中对所有单位进行浮选、系统的植物考古学、沉积物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将会获得更全面的人类分享食物的画面。 马丁•琼斯以讲故事的方式,为我们梳理了千万年以来,“人类”分享食物的历史。从人类近亲黑猩猩分享一只髯猴的活动,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狩猎者的大型狩猎活动,再到农业起源之后人们在定居活动中的饭局,再到希腊罗马时代的经典宴会,再到现代大学教授们的晚宴。内容涉及古生物学、考古学、文献历史学、艺术史等。全方位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喜欢组织参加饭局、分享食物”。

作者简介:

马丁•琼斯(Martin Jones),英国生物考古学领军人物,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乔治•皮特-里弗斯实验室(George Pitt-Rivers Laboratory)、格林•丹尼尔实验室(Glyn Daniel Laboratory)教授,曾担任剑桥大学考古系主任、英国古分子生物学研究会主席及科学考古战略委员会主席等职;“古代生物分子研究首创计划”主持人,开创了将多种科技方法应用于古代食物遗存研究的先例。主要研究领域为史前时期的农业交流、人类分享食物的起源、早期作物分子生物考古、生态学理论与考古学方法、欧洲史前时代晚期至历史时期前段的农业等。著有《末日前的英格兰》(England Before Domesday,1986),《分子的搜寻:考古学与古代DNA的探索》(The Molecule Hunt: Archaeology and the Search for Ancient DNA,2001)等。

书友短评:

@ Corleone_AAA 上海书店节选的书。本书宗旨讲饮食与文化 挺好读的 好看 出于反对将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截然分开的想法开始考古学中食物分享的研究 现代人 生物有机体和社会人的复合体存在。玩了一小时人生后我看书更有感觉了 看了一个月看了三分之一多 在加快 2个月翻完,注释图片都看了,二刷后面吧 上一个版本译成《宴飨的故事》,都不太直接… @ 远山 饭局不是起源于中国吗?最有名的不是鸿门宴吗? @ 恩够 一个吃货对宴席的好奇 @ sx624 没啥意思 @ shadow求理想 从考古遗址现场和文化史的角度展开,讨论人类饮食习惯的“进化”,引用经典人类学研究,如哈里斯,道格拉斯,斯特劳斯等。不过,核心观点有些模糊,模凌两可,大标题和内容不够紧密。 @ 郝院长 那种“院士写的书”,比一般的学术书写的俏皮,比一般的文化观察写的深入。陈晓卿推荐而来。很多长句子和tricky的论述,挺有意思。 @ 禾西 考古真是又单调又有趣的行当,既有条不紊、抽丝剥茧,又充满想象、波澜壮阔。考古食物和饭桌,外行人可能可以看出点孤寂和浪漫。每一个手机前的个人饭桌都透着股内心的希冀。 @ 已注销 从内容到翻译都没啥毛病。后半部分不太相关,速读结束。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赵志军 1
中文版序 马丁•琼斯 5
第1章 再现火塘边的故事 1
社会的人与生物有机体的人:谁梦见了谁? 13
考古学的新工具 16
烹饪之旅 22
第2章 人类是否与众不同?——从猿的进食方式说起 27
依然陌生的物种 38
恐龙的亲昵? 42
食物与性别 43
起 源 46
人类何以独特? 49
第3章 围猎大型动物 51
“原始”的概念 63
另一种人 68
乞求与联盟 71
变化的大自然 73
平衡与不平衡 76
第4章 火、炊煮与大脑的发育 83
食用之前的消化 92
维护生理机制平衡 96
为何增大脑容量? 99
如何实现大脑发育? 101
中心地点到底有多重要? 103
什么样的烹饪? 104
亲历洞穴生活场景 108
打开大脑思维的大教堂 112
现代的一餐 115
第5章 命名与饮食 117
火塘周围的新发现 124
编 织 126
内部:事物井然有序 128
外部:大自然的家庭逻辑 137
现代人的多维食物网 140
旧石器时代食谱的消亡:人类历史上一个错误的转折? 145
第6章 陌生人之间 147
烹饪展厅 156
不一样的人 158
不一样的地方 160
变化中世界的记忆 165
定居的生态需求 167
流动的食物链 169
回 顾 172
饭与宴 174
第7章 宴飨的季节 177
转型中的大自然 180
转型中的人类生活 183
黏土容器 185
陶器里面有什么 188
禁忌的食物 189
群体之间的最终界限 191
谁参加了宴会 194
不断再生的景观 197
两者之间的世界 199
多道网络中的农民 202
第8章 等级制度与食物链 205
追踪史诗 209
等级制度与礼仪 215
献给众神的食物 216
大量容器 217
青铜时代的盛宴 220
再分配、等级制度和时间 222
小种子的力量 226
储藏室特写 230
里里外外 231
节奏、边界和影响 234
单轨食物网 236
农耕的局限性 238
第9章 宴饮之目的 241
帝国的终结 247
社会边缘的权力聚餐 250
一位胸怀抱负的用餐者 254
主餐之前,请喝一杯 257
更为传统的饮食 261
社群和关系网 265
网络架构 266
消费的背后 266
第10章 远离火塘 273
不幸的骨骼 288
第11章 食物与灵魂 297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物 310
面包的艺术 312
田园式就餐环境 315
在不毛之地——沙漠 316
传统的融合 318
十字架、书和犁 320
白色黄金 324
第12章 全球食物网 329
不一样的营火 339
小旅馆、饭店和咖啡馆 342
煽动人心之味 344
时尚与怀旧 347
地域菜肴和国家菜肴 349
有效循环和科学 353
地球村 355
参考资料 365
本书所用插图 389
· · · · · ·

  • 交配也常常成为交换食物的筹码,虽然并不总奏效。研究者记录了一只拥有食物的雄性倭黑猩猩和一只精力充沛而在乞求食物的雌性倭黑猩猩之间的持续性行为。经过7次交配,这只雄性倭黑猩猩仍然连一口面包果也不肯给那只雌性倭黑猩猩。
    —— 引自章节:食物与性别 43
  • 与第四纪温度曲线齿状边缘所对应的时段就是有利于这种快速变化的时期。这一突变时期有利于生命周期周期短的小型有机体的多样化,同事第四纪灭绝的主要是一些大型动物,其中包括我们人属的成员。早期人类采用与原来相反的生存方式,调整适应了齿状气温曲线以及伴随而来的自然界的不平衡。他们并没有使自身体形变小或缩短生育周期,反而将他们的觅食群体扩大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合作团体,在广阔的地域内生活,发展了大脑长时期记忆的能力。人类没有与永恒的自然界和谐一致,而是调整生存策略寻求变化,这一点在觅食行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应对变化的能力使他们能在旧大陆相距遥远且环境截然不同的地区之间迁徙,只要那里能够捕获大型动物,他们就能在较大范围的合作团体当中分享食物。整个第四纪当中,冰盖给我们的星球带来相当大的热量变动,因而早期人类生存的关键就在于要以非常社会化的方式去寻求食物,就像博克斯格罗夫采砂场遗址保留的场面所体现的那样。
    —— 引自第69页
  •   新知文库(新版)(共199册),这套丛书还有《跑步大历史》《城市的故事》《特权(新知文库)》《人类时代》《度量世界》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饭局的起源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当当网十五万种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