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观念论的终结

书名: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
作者:【德】瓦尔特·舒尔茨
译者:韩隽
ISBN:978730027344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9-1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414
豆瓣评分: 9.4

书籍简介:

《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初版于1955年,是瓦尔特•舒尔茨的教职论文。在本书中,舒尔茨对谢林晚期哲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晚年谢林对于理性与绝对者的关系进行了更彻底的也更艰涩的思辨,谢林晚期哲学绝非一种基督教哲学,而是纯粹的、正统的、继续向前推进着的、 以“主体性的自我建构”为基准的观念论哲学。相对于德国观念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峰点的传统看法,他在本书中声称,德国观念论正是在谢林晚期哲学中才达成了最终的形态。谢林晚期哲学中强烈地表现出了理性永远无法把握它的前提和根基,而这也最终宣告了德国观念论这一思想范式的终结。在本书的最后,舒尔茨还继续讨论了谢林晚期哲学的自我中介的范式在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回响,试图对谢林那为人所忽视的晚期哲学做出更精准的历史定位。 【名人推荐】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整个“神圣家族”(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里面,谢林扮演着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这个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正确地评估了谢林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的功绩和定位,但另一方面,它也暗含着一个贬低性的判断,即认为谢林哲学尚未达到它应有的完满性,因此仅仅是黑格尔哲学的一种铺垫和准备。虽然爱德华·冯·哈特曼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都曾经对“从康德到黑格尔”这个近乎僵化的思维模式提出过质疑,但真正在这个领域里面给人们带来颠覆性认识的,乃是瓦尔特·舒尔茨于1955年发表的里程碑式的巨著《德国唯心主义在谢林后期哲学中的终结》。从此以后,学界对于谢林的关注度和研究深度整整提高了一个档次,越来越多的学者都趋向于这样一个认识,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谢林才是德国古典哲学或德国唯心主义的完成者和终结者。——先刚(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文版“谢林著作集”主编) 1955年,海德格尔的学生瓦尔特·舒尔茨(Walter Schulz)出版了《德国观念论在谢林晚期哲学中的完成》一书。这部指导性的著作为观念论哲学,尤其谢林的观念论哲学开启了一个尤为独特的研究领域,该领域正是由海德格尔照亮。——劳赫·胡恩(德国弗莱堡大学哲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瓦尔特•舒尔茨(1912-2000),德国哲学家。求学生涯受卡尔•洛维特、盖尔哈特•克鲁格、伽达默尔、布尔特曼等人影响。他的博士论文在伽达默尔的指导下讨论了柏拉图《斐多篇》中对不朽性的论证,教职论文在伽达默尔和洛维特两人的指导下讨论了谢林晚期哲学。1955年至1978年任图宾根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拒绝接受海德格尔退休后在弗莱堡留下的教席,并且长期在德国哲学界和图宾根智识圈中享有最高声誉。面对着当时后现代思潮的崛起,他始终关注人的思想与世界的关联,坚持探讨西方形而上学诸多重大主题的传统与更新。代表著作有:《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变动世界中的哲学》《摇摆的形而上学》《后形而上学时代中的主体性》等。

书友短评:

@ cre 飘得飞起,让我缓缓。我还是认为谢林哲学有些肌无力,又或者如自由的藤蔓般有力——我不承认谢林是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虽然我认为谢林确实应该排在黑格尔之后;我认为德国观念论总已经终结,而黑格尔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后承认了这种总已终结并死去,而谢林辄并不承认终结,但看到了黑格尔之死亡、直观到了一种侘寂;但是,后者未尝不是一种苟延残喘,前者未尝不是一种永恒(因而势必坐监,故而“困”,所以黑格尔主义者心脏应该都不太好),反之亦然(但“谢林们”是精神内耗,“黑格尔们”是心脏损伤)——是以,德国观念论本身似乎就成为了“文明之命运”的真实映照。 @ Schliere 理性在自我之中(作为否定性的阶段)绽出式地否定着自身,因而对绝对性的诉求必然破灭,但哲学尚不能欢庆它的Sabbath。因为正是在此,绝对意志必然离开了“想要获得绝对性的意愿”作为肯定性的阶段重新回到自身。而肯定哲学对谢林而言无非是在理性之外拥有上帝的需求(或必要地对理性进行重新定位!),或对自我设定的力量、对「纯粹的能够存在的东西」的探究——作为「能够存在者」(第一潜能)把它自身变成了自己「纯粹的存在者」(第二潜能)的主体,并同时既作为能够存在者也作为纯粹的存在者自己把自身变成了客体,于是产生作为中介的「纯粹的能够存在」(第三潜能)并避免二者的同时消亡,当然,此处观念论的处理即谢林将第三潜能看作前两者彼此对立的排他性和片面性的解放。 @ 𝐇𝐱 飘得飞起,让我缓缓。我还是认为谢林哲学有些肌无力,又或者如自由的藤蔓般有力——我不承认谢林是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虽然我认为谢林确实应该排在黑格尔之后;我认为德国观念论总已经终结,而黑格尔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后承认了这种总已终结并死去,而谢林辄并不承认终结,但看到了黑格尔之死亡、直观到了一种侘寂;但是,后者未尝不是一种苟延残喘,前者未尝不是一种永恒(因而势必坐监,故而“困”,所以黑格尔主义者心脏应该都不太好),反之亦然(但“谢林们”是精神内耗,“黑格尔们”是心脏损伤)——是以,德国观念论本身似乎就成为了“文明之命运”的真实映照。 @ 𝐇𝐱 晕得比较彻底,表现为只能看懂我本来就懂的 @ 飞天小歹徒 属于是想偷懒结果绕弯路了 这本应该相对熟悉观念论后再读的 @ 好 搬运功夫,不如读原著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导论对谢林晚期哲学的解读
第一部分晚期哲学问题的入口
第一章作为概念和经验的对立的对Was和Dass的区分
第二章关于理性、经验和上帝之间关系的问题
第一节理性在经验缺失处显露出来的不安
第二节晚年谢林视角中的近代哲学的上帝问题
第三节晚年谢林的上帝概念中的“多义性”
第三章理性直接的自我扬弃:否定的哲学
第一节开端:把主体客体当作存在的潜能来思考
第二节道路:作为排除潜能在最初时的不可规定性的
方法的中介
第三节结果:被对象化了的原初状态的东西
第四节观念论式的对理性和活动的考察方式
第五节理性失败的后果:无法实存的上帝
第六节“第一科学”的本质和理念
第四章理性的中介的自我设定:肯定的哲学
第一节转折:理性面对其超验时的沉默
第二节绝对者提升到其本质之中:作为纯粹自我中介的上帝
第三节解决:对上帝后天的认识
第四节否定哲学和肯定哲学的关系
第二部分谢林晚期哲学的形成过程
第一章谢林在与费希特哲学的对峙中形成的真正的观念论的
主要观念
第二章谢林对黑格尔的批评
第三章谢林哲学的问题发展史
第四章自我中想把握绝对性的意志的自我领会
第五章谢林和所谓的“晚期观念论”
第三部分对“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的阐释
第一章作为回到纯粹自我中介的退行的先验提升
第二章作为下降的前提的自我觉察
第三章世界作为上帝在时间中的“显象”和“表象”
第四章一神论和三位一体的范式对创世进程的
“神圣意义”的阐明
第五章理性在人类中向着自我表象的转变
第六章作为对上帝与人之间关系的拆散的堕落
以及作为对这一关系进行重建的宗教史
第四部分“主体性哲学”在19世纪的历史发展
与谢林晚期哲学
第一章解释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哲学的几个提示
第一节克尔凯郭尔的作为超验运动的自我中介
第二节尼采的作为内在性运动的自我中介
第三节海德格尔的实存的自我中介与谢林的理解的
自我中介的比较
第二章在完成了的主体性的诸体系中的自我中介的意义
第三章“主体性哲学”的辩证式的自我克服
译后记
· · · · · ·

  守望者(共33册),这套丛书还有《作为社会建构的人权》《康德的形而上学》《正义的前沿》《黑格尔《逻辑学》开篇》《找回民主的未来》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德国观念论的终结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