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oshutianxia.com/wp-content/uploads/20231118100437-65588c35de09e.jpg)
书名:存在之问颠转海德格尔
作者:[美]斯坦利·罗森(StanleyRosen)
译者:李昀
ISBN:978756759638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360
豆瓣评分: 7.8
书籍简介:
《存在之问:颠转海德格尔》旨在研究马丁·海德格尔的这一观点:从柏拉图到尼采的欧陆哲学即形而上学史,或海氏所谓的柏拉图主义史。 在书中,美国著名哲学家罗森展开了与海德格尔以及受其影响的当代哲学家的对话,一方面捍卫了经典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也对其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作者反驳了海德格尔的主张,即形而上学或“柏拉图主义”源自亚里士多德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提出形而上学其实是对日常经验之本质的常识性反思,以及对更美好的生活之标准的一般思考。 应该说,罗森既能够回到哲学的起源,探讨古希腊,也能够批判现代和后现代哲学,对当代西哲的两大分支——欧陆哲学和分析哲学——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基本主张是,精彩的哲学都应该以对日常生活或人类生存状态的解释为基础。 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批判,罗森之谈迈向了哲学的新阶段,即标准术语和思辨哲学与“深入丰富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作者简介:
斯坦利·罗森(1929-2014),美国波士顿大学荣休教授,著名哲学家。师从施特劳斯和科耶夫,其关注点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史上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等里程碑式的人物。主要代表作有:《柏拉图的<会饮篇>》、《虚无主义:哲学反思》、《柏拉图<理想国>新解》、《启蒙的面具: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存在之问:颠转海德格尔》、《诗与哲学之争》等。
译者简介:
李昀,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和当代西方哲学研究,尤其关注当代法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哲学等,著有《“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译有《普罗米修斯的束缚:马克思科学思考的神话结构》、《分析的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等,发表论文和其他译文二十余篇。
书友短评:
@ 怒歬 宅屋期间的读物。(校对瑕疵:无蔽/无弊混用,相/象)。海德格尔所谓的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史,实际上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海德格尔以木匠隐喻误解了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整全”爱欲说。在柏拉图那里,哲学即一种生命方式,神的或人的,它不是对型纯理智的凝视。生命不是一种型,整体也不是。神更不是木匠。灵魂之眼观察到整体,是作为基础的Logos;图像式模仿,是作为存在和思维之比率的logos,就像木匠造床;话语式模仿,是对模仿的模仿,沦为亚里士多德主义。亚里士多德用日常经验和理智直观指导形而上学,是正确的;但他想寻找一种话语性的形上科学,是错误的。生命自身也是存在物,认识了自己,就认识了存在整体。这都是非话语的。没这种参与,世界就被误解为图像。海德格尔割裂了哲学与日常经验,带来双重虚无主义。 @ 梁中和 前几年,我当面问John Cooper教授对斯坦利·罗森的看法,他只说一了一句,“He is nothing”就笑笑不说了。当时,我的确没怎么读过他的书,有些人不是因为学问被人纪念,而是一些见识。我希望罗森至少是后一种。 @ 紛而封哉 罗森大才!很多时候,哲学家的反对者比其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 @ Arstakar 罗森大才!很多时候,哲学家的反对者比其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
导言
第一部分 柏拉图主义
第一章 柏拉图主义即亚里士多德主义
第二章 苏格拉底的假说
第三章 出场与缺席
第二部分 颠倒的柏拉图主义
第四章 尼采的柏拉图主义
第五章 存在问题
第六章 形而上学的终结
第七章 虚无主义
第八章 大存在史
索引
· · · · · ·
虚无主义批判译丛(共5册),这套丛书还有《虚无主义》《肯定生命:尼采论克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谱系》《虚无主义:本质与发生》。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