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背后的冲突

书名:冲突背后的冲突解读我们内心的俄狄浦斯三角
作者:张天布
译者:
ISBN:9787557013134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0-1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49
豆瓣评分: 8.2

书籍简介:

弗洛伊德用“俄狄浦斯情结”揭示了每个人的内心冲突原始模型,“俄狄浦斯三角”是其概念精髓,诠释出童年期形成的内在冲突雏形及烙刻一生的核心关系模式。 你人生的冲突脚本如何在内心世界被创建?又该怎样掌控源头,成为复杂关系的真正主角? 为什么从不敢在集体中“冒尖儿”争第一,战胜别人后会内疚或自责? 为什么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人际互动中的低位?委曲求全、难为自己? 为什么明明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却总是出现相似的冲突困局? 为什么总为一些小事或选择和自己较劲儿,内心频频上演“撕扯戏”? 什么样的爸爸才能培养出自信、勇敢、友爱的孩子?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妈妈该怎样处理家庭关系,才能让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优柔寡断、窝囊认怂的孩子心里藏有哪些委屈?渴望如何与人相处? 找到自己的俄狄浦斯三角,了解背后运作机制,彻底看透潜意识中的冲突奥秘,用觉醒的力量为自己和下一代缔造和谐一生,成为复杂关系的真正主角。

作者简介:

张天布,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常委、文化与心理治疗学组组长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心理督导师

陕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咨询与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陕西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会副主委

西安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德、中美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员

书友短评:

@ 橘子猫 对于教育、亲子教育,自我认识和发胀与成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不用自己去生啃较为专业的专业书了。。。值得多次看。 @ Δανιήλ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理论可能是错的 @ 毛球 精神分析就是坨屎 @ 呈 冲突的来源是内心,和父母构建的关系。解决冲突需要父母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因,给予帮助。反过来如果你和父母关系不好,常常有很多冲突无法解决,那也可以以此书内容为方向,修复自我,理解父母。 @ Tsingriver. !我承认我缺少对前辈作品的阅读 @ 海上孤鸿 解读的太浅显,不像是由精神分析理论得出来的结论,跟曾奇峰讲的根本不一样,这个精神分析到底该怎么学? @ 毛豆挑绿豆 俄狄浦斯情结、恋父情结、恋母情节、三角关系、内疚、竞争、超我、自我认同 @ 北村拓哉 作者一看就是陕西人,用词较为口语化。讲水浒那块的人物心理分析比较精彩,值得一看。 @ 胡浩媛 简单通俗,对初次了解的人来说好理解,对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叙述较少,末尾几章结合中国情况,描述的很好。 1.俄狄浦斯情结,即在潜意识里情感未能梳理通畅的症结。2.俄狄浦斯情景,偏执样分裂状态,在人际感情的体验上是两个极端变化。现实无法掌控,但个人作为有主动性的字体,可以寻找、整合、运用诸多象征性客体资源。3.内驱力情感化的过程受阻碍 @ 微蓝微澜 心理

书籍目录

前言 愿登俄狄浦斯之巅,让中国人的冲突不再无解/1
序一 精神分析的东方智慧/5
序二 改善心理模式,必先看清三角关系/ 7
序三 用简单模型,去理解人世复杂关系/ 11
序四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演绎三角关系/ 15
01俄狄浦斯是人人绕不开的心理话题
“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象征性的隐喻,涵盖了我们内心情感关系里众多复杂的关系冲突,爱和恨、好和坏、欲望与诱惑、安全与迫害、攻击性与遭报复、胜利和内疚、亲密与分离等等配对的矛盾关系。这些内心经验的矛盾配对关系,都可能被投射在一个孩子与父亲和母亲的三角关系中。我们可以借助三角关系中的象征内容来探讨个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经验。
“赎身仪式”引发的强迫症:俄狄浦斯情结是源头/ 004
俄狄浦斯概念的三大内涵/ 010
丧父之痛的启示:弗洛伊德提出俄狄浦斯情结/ 011
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013
潜意识中的关系冲突:俄狄浦斯情结/ 015
俄狄浦斯三角关系/ 017
中国版的俄狄浦斯故事——薛仁贵与薛丁山/ 018
02人生困境的症结:俄狄浦斯三角冲突
正常的心理发展是走出俄狄浦斯三角冲突,如果陷于其中不能突围,心理能量就会在内心纠结冲突里被消耗掉,一个人就不能建设性地发挥作用, 而成为莫名其妙的失败者。
内心三角关系冲突外化为与父母的矛盾/ 026
神经症性的内心冲突:未走出的俄狄浦斯情结/ 027
竞争,是俄狄浦斯三角冲突的核心主题/ 028
竞争获胜后的内疚感/ 029
高处不胜寒的女孩:赢不起的考试焦虑/ 029
竞争失败后的被动攻击:输不起的考试焦虑/ 031
竞争中的“退行”与“固着”/ 034
强迫症与俄狄浦斯三角冲突密不可分/ 034
提升处理三角冲突的能力,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037
03想看清自己的心理模式,先看清俄狄浦斯三角关系
潜藏的俄狄浦斯冲突心理模式会不知不觉地在一个人的内心潜意识里运作,并会莫名其妙地支配着个人的行为及处事方式,而且会重复出现。一个人在工作中对待上级的态度,往往与他在潜意识里对待父亲的模式相似,所以即便是换了单位,与领导相处的模式总是一样的。
完整的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俄狄浦斯情结/ 042
“一路顺风”引起的俄狄浦斯三角冲突/ 042
母子关系:吞噬恐惧和深情节制/ 046
父女关系:伤害恐惧和深情节制/ 048
“弑父”“嫉母”以及和解/ 049
不完整的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俄狄浦斯情景/ 051
“背黑锅”的外婆/ 052
担心办公室水中有毒的博士/ 052
04父亲的心理功能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人生中需要清晰、明朗、积极、健康的父亲形象作为成长中的榜样,心理上健康的父亲形象会给人内心植入勇气和力量。现实的人生中我们并不能拥有一个理想的、完美的父亲作为客体资源,但个人作为一个有主动性的自体,是可以寻找、整合、运用诸多的象征性客体资源的。
父亲的 N 多功能/ 060
父亲是一座山:靠山/ 060
父亲是个大灰狼:一个“吃娃的怪兽”/ 060
父亲是大英雄 : 一位贵人/ 062
父亲是个好榜样:文化的缔造者、传承者/ 063
父亲是个严老师:一个批评者、一个酷教练/ 064
父亲是个好玩伴:一个下棋、掰腕的竞争对手/ 064
父亲是一架人梯:允许超越,帮助登顶/ 065
父亲是一位“虎爸爸”:脱离、分离、独立的放飞者/ 066
父亲的缺位/ 066
父爱的成熟与自私/ 067
文化心理上的父亲形象/ 068
05男孩成长的必经之路:从竞争到认同的父子关系
在三角关系中父子竞争的解决之道,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策略,而这些选择一旦成为潜意识的一种模式,就犹如一种情结。有革命者的“造反情结”,失败者的“丹朱情结”,服从者复制人生的“舜帝情结”,为尊者讳的“名讳情结”,自我了断的“太监情结”;还有出家避世的“宝玉情结”,独自开宗立派的“山头情结”;还有能够继承发展的“改革情结”,寻求归顺接纳的“招安情结”。
父子关系的发展:从初级过程到次级过程/ 073
儒家创建伦理纲常来调节父子间的俄狄浦斯冲突/ 077
父子关系中的权力之争/ 078
父子关系冲突的解决之道/ 080
第一型:聚义革命(造反情结)/ 082
第二型:反叛被诛(丹朱情结)/ 083
第三型:复制人生(舜帝情结)/ 084
第四型:为尊者讳(名讳情结)/ 084
第五型:自我了断(太监情结)/ 085
第六型:出家避世(宝玉情结)/ 086
第七型:开宗立派(山头情结)/ 087
第八型:继承发展(改革情结)/ 088
第九型:投降归顺(招安情结)/ 088
06“谦虚谨慎”还是“骄傲自豪”,取决于阉割焦虑
阉割是一个象征性的比喻,既是生理器官遭受创伤的描述,也有心理优势遇到打压的含义,还有精神气概被摧垮的象征意义。一个人在自己内心如何涵容处理这种阉割焦虑,与如何在行为处事方式上驾驭竞争的分寸是表里一致的关系。
“害羞”的膀胱:一个有关阉割焦虑的故事/ 092
阉割焦虑的三重含义/ 096
阉割是一种动物手术/ 096
阉割也包含了身体完整性被破坏,情感被伤害/ 097
阉割焦虑的象征性表达:夺志气,灭威风/ 098
严重阉割焦虑造成的困惑/ 099
司马迁铁笔如椽:“去势”和宫刑/ 103
金庸笔下的阉割:“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105
现实中的阉割:“夹着尾巴做人”/ 107
你“打孩子”了吗?——借助阉割焦虑的处理原则拿捏分寸/ 108
07超我:成就一生的自我管束能力来自俄狄浦斯情结
超我对于心理结构来说必不可少,是一个重要的成分。比较恰当的超我是温和而有力的,发挥着阻止、限制、禁忌的功能,同时也体现出保护的作用。但是有时候超我可能是发展过度了,变得过分严苛;有时候超我又可能变成弱化、毫无节制的力量。
阉割焦虑作为超我的雏形/ 114
被内化的父母禁忌/ 114
社会准则/ 115
自我理想化/ 116
突围俄狄浦斯情结,与乱伦的幻想和解/ 117
占有和被占有/ 118
诱惑和被诱惑的幻想/ 120
消失幻想/ 122
乱伦冲突化解之道/ 123
08帮孩子度过俄狄浦斯情结的方式之一: 对自恋给予恰当共情
自恋是一个与自我感受相关的心理主题,它涉及一个人的自尊、自信、自我一致性,是每个人心理上必修的主题,是必然要发展、完成的主题。每个人都需要发展出自己健康的自恋,一旦这个自恋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受挫,将会导致人格上病理性自恋发生。
孩子的内心冲突需要被共情/ 128
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敌意的拒绝/ 128
一次修通俄狄浦斯情结的亲身经历/ 133
过度共生会使孩子无法度过俄狄浦斯期/ 137
从依赖、抗争到和解,哪吒在冲突中成长/ 142
09心理性别身份认同到位,是性别气质的基础
除了处理好三角关系之外,俄狄浦斯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就是“心理性别身份认同”。雄壮阳刚的男子汉气概,与温婉柔美的女人味,都得之于一个人内在心理的性别身份发展的充分、饱满。
心理上的性别确认/ 151
阳性俄狄浦斯情结:男孩的心理性别认同/ 154 选家长的游戏 : 男孩需要父亲的权威感/ 156 男孩对父亲从生理到心理的认同之路/ 157
阴性俄狄浦斯情结:女孩的心理性别认同/ 159
性别身份认同到位的孩子长大后更有性别魅力/ 161
10性心理的重要主题:内驱力
弗洛伊德在探讨人的内心世界时,建构了一个基本的理论——内驱力理论,内驱力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上的能量,就如中国人常说的“心劲儿”,人活一口气,就凭着一股心劲儿。心劲儿没了,活得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内驱力概念 1 :本能(instinct)/ 167
内驱力概念 2 :内驱力(drive)/ 167
内驱力的延迟满足/ 171
内驱力去性化/ 171
性驱力和攻击驱力/ 171
性驱力(爱的驱力)/ 172
攻击驱力(死亡驱力)/ 172
以内驱力为主线的心理发展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 173
内驱力在象征层面的表现——阳具/ 174
内驱力的转化/ 176
内驱力要寻找客体投注/ 177
内驱力的转化需要借助重要客体的回应/ 179
给男孩父母的建议/ 179
给女孩父母的建议/ 181
内驱力去性化水平的不同,可以导致个人性感表现的类型不同/ 182
第一种类型:清新优雅型/ 182
第二种类型:多情矜持型/ 183
第三种类型:成熟自在型/ 183
第四种类型:激情冲动型/ 183
第五种类型:闷骚型/ 184
第六种类型:枯木型/ 184
第七种类型:阴险型/ 185
11女性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期发生在心理发展的三到六岁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与以前的不同在于孩子性意识的萌动和性别角色的区分,在心理感受上孩子能够意识到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不同性别角色的人。与此同时孩子也要确认自己心理上的性别角色,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都经历了三角关系的冲突,但是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阶段的发展相较于男性要稍显曲折、复杂一些。
内驱力概念体系中性的含义/ 191
女性俄狄浦斯期四阶段/ 191
初始阶段/ 192
孤独阶段/ 193
性欲化阶段/ 195
去性化阶段/ 198
12《水浒传》:一场典型的俄狄浦斯三角冲突
文学和艺术表达的故事内容就是某种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也是人们内心状态的一种写照,把它作为一个故事写出来,反映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如何处理内心俄狄浦斯三角关系的态度。
故事,是个人内心三角关系的外化/ 203
造反者、统治者和权力宝座的三角关系/ 204
一场典型的俄狄浦斯三角冲突/ 206
宋江是纠缠在俄狄浦斯情结中的人/ 207
用俄狄浦斯三角评估水浒人物性格/ 211
“怂管”:李逵性格中的偏执分裂/ 211
“不懂”: 武松性格中纯洁美好的理想化自恋/ 214
“不敢”:林冲的性格是精神遭到阉割后的怯懦/ 216
“不怕”:鲁智深性格独立、善恶分明、分寸得当/ 217
“不近女色”:水浒英雄无法面对内心的性意识/ 218
“红颜祸水”:《水浒传》无法处理的与女性相关的内心冲突/ 220
“样板戏”里也在回避“性别关系”的话题/ 221
13看透社会文化中的俄狄浦斯现象,让生活从容
文化是先人经过的历史,对文化传统的态度也体现了我们对祖先的态度及内心深处跟祖先的关系。文化也是今人正在生活的状态,我们就在文化的鲜活流动中存在,既是先人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当下文化的创造者。有些长期令人困惑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果用精神分析的视角去解读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文化的心理意义/ 228
新文化运动现象的心理意义——文化犹如令人失望的父亲/ 229
文化身份的危机与心理认同的重构/ 231
跨文化环境的心理冲突/ 233
故乡的风貌可以成为内心的稳定客体,满足乡愁/ 236
附录 精彩问答实录/ 238
· · · · · ·

  • 在临床上我们会到多人对自娘家的事情特别操心、特别关怀、特別关注。女孩在家里有时候就像一个替代的妈妈一样,去操心自己兄弟的事情,以至于她们甚至会忘我。无论是大姐还是小妹妹,妹妹有时候对自己的哥哥也变成了姐姐的角色。在此关系中的女孩子作为一个主体来讲,自身真实的感受是被忽略的,这意味着她自我的价值感不强,她会感到自卑、没分量。在性欲化阶段,当女孩的内駆力在寻求父亲的过程中,就会把父亲的一些心理特征内化为自己所有。所以有很多女孩在手势、姿态、语气等等方面,会不自觉地有一些男性的神情。这些可能是她们在自觉地模仿父亲,也就是认同了父亲的特征。当有些女孩比较多地认同了父亲的心理特征时,就可能有一股男性的豪气,这个女孩可能经常会表现出不服输、不服气、不服男人,巾帼不让须眉,甚至有时候偏偏要展示出一种“我不是女人”“我不比男人差”的豪气。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女孩会有女汉子气。当女孩的内驱力指向父亲时,在跟父亲相处的关系上就会有一个“是否恰当”的分寸问题。如果她比较多地认同了父亲,这时候她在心理特点上就会有点儿像男孩,反之,如果没有比较好地认同父亲,她可能会爸爸对着干,或者变得特别矫情、挑剔,甚至特别好斗。去性化阶段欲望的需要从赤裸裸的满足转变为含蓄、深情的满足,就体现出一个人自我功能的发展。当心理结构中的自我功能提升的时候,个体对欲望的满足就不是以初级思维方式一一即刻满足的方式,而是加以修饰之后,延退满足的方式。她会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她不再是以小女孩的、傻白甜的萌妹子形象出现,会变成一个自立的女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样子就出来了,不再矫情、不再貍精、不再高冷。她会成为一个有魅力但个性边界清晰的、独立的女人第二,走出俄狄浦斯三角关系的纠结以后,内驱力的欲望满足就不再是朝向父亲,也不再与家里的人纠结了,而是欲望转向于寻找其他的男…
    —— 引自章节:女性俄狄浦斯期四阶段/ 191
  • 宋江这样的性格做首领有时候无法给弟兄们一个痛快的交代,本来大家就是一起打家劫舍、造反起义、夺取天下的,你要招安让我们怎么能服呢?,你看,宋江就使了这么一个招,他用了精神分析学的策略,在完整的俄斯三角中镜入了一个不完整的俄狄浦斯三角,即用把好的客体与坏的客体分开的方式。他说我们不能把统治者集体当成一个整体,他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好人一朝廷皇帝,一部分是坏人贪官污吏。这样就把好的客体投向皇帝身上,把坏的客体投到贪官污吏身上,这样就制定了一个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斗争原则。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很好地解释了梁山为何可以与朝廷和解。大家要认可朝廷好的部分,也看到朝廷不好的部分,要斗的话只和贪官污吏斗。这就像我们看到的不完整的俄狄浦斯情景小孩对于妈妈的态度:当对妈妈失望的时候就把这个不好投向爸爸或者奶奶,爸爸成了“大灰狼”,奶奶成了“狼外婆”,一个完美的妈妈就可以留在心里,这样就感到妈妈比较安全,相处起来安全、容易。宋江是一直纠结在俄狄浦斯冲突中犹豫不决的人;李没有进入完整的三角关系,而是处在二元关系中冲动任性的人;武松更多的是处在一元关系的自恋状态里,是一个理想化的满足自恋的纯洁英雄形象;林冲是在三角关系里被彻底阉割的软弱形象;鲁智深是一个成功地度过俄狄浦斯三角关系的作为、分寸得当的成人物形象。“怂管”:李逵性格中的偏执分裂李逵的性格特征属于前俄狄浦斯期不完整的三角关系特征。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对待三角关系中的另外两个人时是一种断裂的态度,就是把好全部投在一个人身上,把坏的全部投在另个人身上。如果一个人成年后还具有这样爱憎分明、任性冲动的特征,就表明他存在人格障碍。李的防御机制是情感分裂,具有对待客体爱不能整合的分裂特点,做事待人态度鲜明而且执着。他是一个切换非常快的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任性和随机,这种任性和随机在李逵身上表现为分明,爱不能…
    —— 引自章节:12《水浒传》:一场典型的俄狄浦斯三角冲突
  •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好书天下 » 冲突背后的冲突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