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城邦与人
作者:[美]列奥·施特劳斯
译者:黄俊松
ISBN:9787576030082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
格式:epub/mobi/azw3/pdf
页数:280
豆瓣评分: 9.4
书籍简介:
《城邦与人》是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堪称其诠释学范本。全书以提纲挈领的“导论”开宗明义,接下来三章分别论述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柏拉图《理想国》、修昔底德《伯罗奔半岛人与雅典人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施特劳斯将现代人的困境,作为自己专致于古典作品的动力。他认为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尝试性的或实验性的:虽然古典作品陈述并阐明的古典原则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现代社会,但恰当理解古典作品所阐明的那些原则,对于恰当分析当今社会的独特性,并明智地将那些原则应用于我们的任务来说,或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
作者简介:
列奥·施特劳斯,20世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政治哲人。主要作品有《城邦与人》《自然权利与历史》《古今自由主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等。
黄俊松,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柏拉图、古希腊哲学、西方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
书友短评:
@ 存在之途 施特劳斯阐释《理想国》,首先从文学修辞切入,反讽(irony,源自他人对苏格拉底的批评)不止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身体力行的自嘲,基于“不知之知”,不介意自己的言论成为暴露局限的“喜剧”。爱智慧,但自身永远不可能成为智慧;构想完美城邦,但又时刻提醒听众:这一城邦根本不可能实现。对话录永不会闭合为“完整”结构,也从不试图给予众人所期待的终极答案,却因此彻底敞开了真知之路。“爱智慧”始终是动词性的,也始终内含反讽。 @ 小废物是小科 叹服,不敢说能读出多少……p.s: But even the others do violence to their nature by submitting to law and injustice; they submit only from fear of the evil consequences of injustice…94页译者认为原文第一个“injustice”疑似有误,遂改为“正义”,而我认为原文很可能没错。按“即便……也……”这个句式的日常用法,应是平行于前文“真正的男人”。作者没单独解释这个词,我的理解是“真正的男人”会为了他内心“真正的正义”(更好)而选择不服从法律,因此才有后文的不正义违背自然。对普通人来说,不正义也有违自然——这里要回顾前文“正义”的来源。 @ 哭之笑之 回归古典政治哲学既是必要的,也是尝试性的或实验性的。正是因为这种尝试性,而不是尽管有着这种尝试性特征,因而一定要认真对待它,即不能无视我们目前的困境。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困境,因为它是我们专心致志于古典作品的动力。我们不能合理地期望,对于古典政治哲学的崭新理解将会为我们提供可用于今日的药方。因为现代政治哲学的相对成功所造就的社会,古典作品一无所知,古典作品陈述并闸明的古典原则并不能直接适用于这种社会。只有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才有可能找到今日难题的解决之道。不过,恰当理解古典作品所阐明的那些原则,对于我们得以恰当分析当今社会的独特性,并明智地将那些原则应用于我们的任务来说,或许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p10 @ 刘川 《城邦与人》的译者在译后记中曾补充,重拾柏拉图文本中的戏剧性是施特劳斯解读柏拉图对话的深刻洞见。正是通过这一洞见,施特劳斯悟出了柏拉图对话中的隐微教诲:“柏拉图对话建立在一个根本的谎言、一个美丽的或美化过的谎言上,也就是建立在对偶然的否定上。”最优秀的诗人被逐出城邦,是因为他们教授错误的谎言且不关心真理,遗忘了最好的生活是沉思的生活。“诗与哲学之争”关注的是二者的等级秩序问题,诗歌唯有臣属于哲学时才是正当的,而最伟大的正当范例是柏拉图对话。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第二章 论柏拉图《理想国》
第三章 论修昔底德《伯罗奔半岛人与雅典人的战争》
索引
· · · · · ·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施特劳斯集(共44册),这套丛书还有《柏拉图《法义》的论辩与情节》《施特劳斯的持久重要性》《政治哲学与启示宗教的挑战》《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等。
添加微信公众号:好书天下获取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